大清最飒皇后:怀孕时被废,回家生子,皇帝想接,娘家:接就出兵

底层史观本人 2024-12-11 17:58:2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清朝的历史中,许多帝王与后妃的关系错综复杂。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顺治帝与博尔济吉特氏之间的事迹。

这位被废除的皇后,在怀孕期间被彻底打入冷宫,甚至连回家生孩子的机会都被赋予了。更让人惊讶的是,皇帝想接她回宫,孟古青的娘家却冷冷地回应:“接就出兵。”

草原公主,京城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本名孟古青,出生在蒙古的草原上。她的父亲是蒙古的亲王吴克善,一位与清朝有着深厚关系的大人物。

孟古青的家族在草原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吴克善更是深得皇帝的宠爱。顺治帝早年时,为了稳固清朝的统治,特别需要得到蒙古贵族的支持。

蒙古作为清朝建立的重要支柱,清朝皇帝与蒙古贵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微妙。为了加强蒙古部落与清朝的联系,吴克善把女儿孟古青送入了京城。

对于清朝皇帝来说,蒙古部落是他们建立政权后最为重要的盟友之一,孟古青作为吴克善的女儿,无论是在身份上,还是在蒙古与清朝关系上的象征意义,都显得格外重要。

顺治帝与孟古青初次相见是在顺治八年,孟古青的出众仪容、深厚的家族背景,以及蒙古的特殊身份,都让顺治帝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传统的选妃仪式上,孟古青无疑是一个亮眼的存在,顺治帝对她一见钟情,决定将她立为皇后。

入宫后的初期,孟古青并没有显现出任何不和的迹象。她明白,作为一位皇后,她需要以自己的美貌、智慧和能力去影响顺治帝,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朝廷。

她的家庭背景为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几乎所有的蒙古贵族都站在她这边,这使得她迅速在宫廷内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圈子。

孟古青的性格却逐渐展现出了她的独特之处。她不喜简朴,反而偏爱奢华。

顺治帝对宫廷生活一直追求简朴,希望能够营造一个与百姓贴近的氛围,甚至要求宫中一切都尽量节约,以此来展现清朝的清廉形象。

但孟古青的爱好与顺治帝完全不同,她对奢华的追求几乎无止境。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她命人装饰皇宫,购买金银珠宝,制作精美的饰品。

她的奢侈行为在宫中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顺治帝的态度。

这时,孟古青逐渐显现出她的“争强好胜”之性格。她不仅在物质上追求奢华,更在精神上渴望绝对的权力。

她清楚自己作为皇后的特殊地位,顺治帝与她的关系并不像她预想的那样融洽。两人从最初的亲密无间,渐渐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孟古青的性格和她背后的蒙古贵族支持,也让她在宫廷中积累了不少敌人。顺治帝的舅舅,多尔衮,便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虽然多尔衮在清朝初期拥有极高的权力,且在顺治帝年轻时实际上充当了摄政王的角色,但他对孟古青的支持与依赖逐渐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多尔衮背后有着强大的蒙古力量,这让孟古青与他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她明白自己与多尔衮的关系,然而她并不屈服于这种权力的束缚。

她的强势性格,让她成为了宫廷内的“一个麻烦”,也因此和顺治帝的关系逐渐紧张。

宫廷中的裂痕

随着时间的推移,孟古青与顺治帝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两人之间的裂痕从最初的性格差异、权力争斗,到后来的公开对抗,愈演愈烈。

孟古青在宫中的生活,不仅仅是作为一位皇后在承担传统的职责,她还将自己看作是蒙古贵族的代表。

她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蒙古部落在清朝朝廷中的立场。

这种背景,使得她的行为更具政治性,也使得她与顺治帝的关系始终无法恢复正常。

顺治帝对孟古青的逐渐不满,源于她对宫廷权力的不尊重与挑战。顺治帝一心追求清廉政务,想要减少宫中奢华的开支和不必要的装饰。

但孟古青却一心追求奢华,频频要求扩建宫殿,购买奢侈品,这让顺治帝感到非常困扰。

一次,孟古青要求重新修建一座奢华的园林,她想要用这个园林来装饰自己的宫殿,让整个宫廷更加辉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不惜动用大量的金银珠宝,这样的行为自然让顺治帝十分反感。

顺治帝的性格本就温和且富有理想,他渴望通过简朴的生活展现帝王的风范,但孟古青的奢华生活却严重影响了他对宫廷气氛的设想。

在一次与她的对话中,顺治帝明确表示,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奢华,而孟古青的回答则显得有些尖锐,她认为皇后作为清朝的母仪天下,理应享有奢华的待遇。

这种对话的背后,反映出两人之间的巨大鸿沟。

孟古青的好胜心也让她与顺治帝产生了更多的摩擦。作为皇后,她曾尝试影响一些朝廷决策,但顺治帝对她的介入保持距离。

他认为,宫廷中有自己的大臣,而皇后应当专注于内务管理,而不是参与政治。

孟古青的性格并不允许她如此低调行事,她时常试图在顺治帝面前显露自己的能干与决断,甚至开始在一些政务上插手。

这种种矛盾和冲突,不仅仅是个人性格的对立,背后也有蒙古与汉族、清朝皇帝与蒙古贵族之间的权力博弈。

孟古青的家族不仅为她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还暗中在朝廷内为她争取更多的利益。这使得她在宫廷中的地位一度不容忽视。

而顺治帝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始终无法平衡来自内外的压力,他不得不面对这个困扰自己的问题。

废后的提议,背后的政治风波

顺治十年,清朝的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联名上奏,提到了废后的问题。

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帝王,必须要“慎始敬终”,夫妻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废后不仅会影响到皇后的尊严,也可能影响到朝廷的稳定。

这份奏章的核心观点是,废后这种行为对清朝的政治和社会形象会带来负面影响。清朝刚刚建立不久,民众对朝廷的态度十分微妙。

如果顺治帝做出废后这样的决定,必然会激起外界的质疑,甚至引发反感。孔允樾等官员也在上奏中提到:“女子无才便是德,怎么能用无能的理由来废后呢?”

顺治帝并没有立刻做出回应。废后之事,虽然在一些大臣看来无可避免,但在他心里却有着极大的纠结。

他本来不愿做出这样“残酷”的决定,但宫中的局势,早已让他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最终,顺治帝决定让大臣、贝勒、内三院和六科都给事中共同商议此事,并且逐步了解各方意见。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朝中许多大臣的深思熟虑,顺治帝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他必须要作出废后的决定,才能确保清朝朝廷的稳定。

这个决定并非轻松做出。他明白,废后不仅仅是皇宫内部的事情,更是关系到整个清朝政权的稳固。

怀孕时的废后,回家生子的权利

孟古青并非在未怀孕时就被废除,而是在怀孕的情况下被宣布为“静妃”。顺治帝虽已做出废后的决定,但她怀孕期间并未被彻底打入冷宫,而是被允许回到蒙古,安享妃子之位。

对于一个皇后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侮辱。孟古青并未低头,而是带着一种强烈的复仇情绪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她的离去,意味着她与顺治帝的彻底决裂。这一举动对清朝内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顺治帝希望将孟古青接回宫中,试图恢复两人之间的关系。孟古青的回绝却让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她的家族并未轻易让步。孟古青的父亲吴克善是清朝的亲王,蒙古部落强大的背景让孟古青在政治斗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顺治帝的请求遭到了冷漠回应,孟古青的家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若要接回孟古青,出兵也是可能的。”面对这一回应,顺治帝只能选择暂时放弃召回孟古青的想法。

蒙古的支持对他而言至关重要,但这同样让他在处理这场婚姻与政治的纠葛时更加谨慎。

这场权力博弈显然不止于个人情感,更多的是清朝内部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顺治帝与孟古青的关系,也从一场婚姻斗争,演变成了涉及整个国家未来的政治博弈。

0 阅读: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