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去顺德,不是我们第一次自驾游,但却是第一次在寻觅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这么多的情绪波动。
还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我们几个朋友早已口碑相传要去体验顺德的煲仔饭。
导航引导我们兜兜转转,终于到了“牛展面食店”。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家店有着全网最差的口碑,而我们之所以去,也是因为这“最差”的评价引发了我们的好奇。
顺德美食之旅的意外发现“牛展面食店”位于街角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面积不大,红底白字的招牌上写着“牛展”两个大字。
如果不是提前做足功课,相信谁也不会把这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店和美味的煲仔饭联系在一起。
我们几个好奇宝宝带着满满的期待进了店,却没想到连门都没进就被店员“赶”到门口,说是一切点单事宜都要在外面完成。
更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这家店居然没有菜单。
点单全靠服务员报菜名:“牛肉、鸡肉、猪肉、螃蟹……”这还不算,我们还不能拍视频记录下这段有趣的过程,因为服务员说他们不喜欢被拍。
无奈之下,我们老老实实地选了一个大闸蟹煲仔饭和一个芝士牛柳煲仔饭。
价格不便宜,前者170元,后者120元。
等煲仔饭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在店里随便找个地方坐下,随手又想拿手机记录一下煲仔饭的出餐过程。
此时,一个扎着小马尾的中年大叔突然出现,他就是传说中“暴躁”的老板。
没想到,他一看到我们的手机,立刻就发飙,用非常激动的语气喊道:“不做你们的生意,马上给我出去,出去!”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最后还喊了一声“滚”。
我们无奈只能悻悻然离开,饭也没得吃,钱倒是退回了。
别具一格的“牛展面食店”几年过去了,很多店铺都换了几批老板,但“牛展面食店”依旧屹立在原地。
如今,老板还是那个老板,只是坐在门前的红色塑料凳上,看起来悠闲地玩着手机,像一个活招牌一样等客人上门。
他们的点单方式也没有变,还是那样的口头报菜单,依然没有菜单。
不过有个微小的改变。
现在店里的服务员会特别提醒顾客吃煲仔饭的讲究:不能拌饭,两人不能共吃一份,要从外往里吃。
好像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却要让人感觉到这个煲仔饭真是一道需要仪式感的美食。
尽管“牛展”周边的饮食店早已换了好多批,但每到饭点,这里总是坐满了人。
我们好奇,带着疑惑,不知道是冲着煲仔饭独特的口味,还是冲着老板的暴躁脾气。
老板依然如旧的“牛展面食店”虽然环境变了,但老板的个性似乎没有太大改变。
牛展的服务评分虽然只有“3.0”(满分5),但生意却依旧红火。
每回去,总能看到来来往往的食客,有的特地从外地赶来,只为尝一口那份传闻中的煲仔饭。
不过,现在的老板不再像以前那么暴躁了。
听不少食客说,他现在会和顾客聊天了,偶尔还会问问饭菜是否合口,甚至会说声“谢谢”。
虽然服务评分一般,但大家还是乐于和这个曾经暴躁现今温和的大叔打交道。
老板的这一改变,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人真的会因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哪怕是小小的转变,也足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服务行业的基本要求回想起那次,我们曾玩笑说,店内的牌匾应该改成“微风拂面,客随我X”,意在调侃老板的脾气。
但从这次变迁,我们更能看到服务行业中经营者和顾客的相处之道。
餐馆做生意,首先应该是和气生财,热情好客的态度是吸引顾客的基础。
这不仅仅是某家餐馆的经营哲学,更是整个服务行业的硬道理。
如果每位顾客都能被温暖相待,那么这家店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顾客。
这次顺德之旅,既是对美食的追求,也让我们思考了很多关于服务和人际关系的道理。
用餐是一次体验,而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影响顾客的感受。
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信任和长久的客源。
结尾: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些人会像“牛展面食店”的老板一样,不同的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每个人背后的故事,这样才能在每一次相遇中收获温暖和感动。
通过这次顺德的煲仔饭之旅,我们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食物,也感受到了一家小店在时间变迁中的韧性和变化。
回想起来,不禁感慨: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都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感动。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服务行业的真谛和人际交往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