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也门,亚丁湾旁的“地缘奇点”,本该富得流油,却因内乱成为全球最穷的国家之一。前总统萨利赫说,管理也门就像“在蛇头上跳舞”,但他没想到,自己最终栽在了蛇口里。
从统一到内战,从四分五裂到宗教冲突,这片土地为何总是不得安宁?而那些站在台前的政客,如何在混乱中平衡各方、勉强维持国家的完整?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片“跳舞的蛇头”,看看也门为何乱成这样!
地理奇点:亚丁湾的“地缘富矿”,为何成为混乱之源?
也门这片土地夹在亚丁湾和红海之间,像个天然的咽喉,连接着苏伊士运河和印度洋。如果把世界的贸易航线比作人体的血管,那么也门就像一块紧贴动脉的石头。这个位置,注定它不会平静。
早在19世纪,英国人就盯上了也门。1839年,英国占领了亚丁港,这片土地从此成了帝国的南部桥头堡。
到了20世纪,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亚丁湾成了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英国人索性把也门南部变成殖民地,命名为“亚丁保护地”。说白了,也门的地理位置就是它的“财富诅咒”——每个想控制国际航运的强国,都想来插一脚。
但地理优势并不等于好日子。也门地形复杂,西部多山,高原起伏,首都萨那的海拔高达2300米;东部却是干燥的沙漠地带,资源和气候都不友好。全境只有不到3%的土地能耕种,还全都集中在西部。换句话说,这个国家天然就是一盘散沙,东西割裂,资源不平衡。
这些地理特点直接影响了也门的历史走向。1962年,北也门摆脱殖民统治成立共和国,1967年南也门宣布独立,但两边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解决。
北也门靠着沙特支持走亲西方路线,而南也门则与苏联走得很近,搞起了社会主义。一个国家两个体系,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让也门成了大国角力的场所。冷战期间,苏联向南也门提供援助,帮助他们建港口、搞工业;而沙特则不断向北也门输送军火,扶持亲美政府。
于是,这个本来就资源匮乏的国家,又被卷入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代理人战争。表面看,是南北也门在打架,实际上每一枪背后都有大国的影子。
然而,冷战结束并没有带来和平。南北统一后,内部差距依然没法弥合,甚至更激化了矛盾。教派、资源、权力这些问题像一张张扑克牌,堆叠在也门这个地理奇点上,最终演变成一局永远没有赢家的游戏。
内部分裂:从南北统一到“四分五裂”,一场教派与权力的角力
1990年,南北也门宣布统一,建立新的也门共和国。当时,这被视为冷战后中东的一次“政治奇迹”,一个亲苏的南方和亲美的北方竟然能走到一起。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表面上是统一,实则是“假和解”,矛盾被强行压下,地火暗涌。
南北的矛盾,最初来自资源分配。北方地形多山、资源稀缺,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发展缓慢;而南方虽然也贫困,但至少控制着亚丁港这样的重要口岸,拥有一些工业基础。
在统一后的政府中,资源调配不均,南方人觉得自己被剥削,北方人却认为南方占着便宜。更别提,南方的逊尼派和北方的什叶派还要争教派话语权,双方各有算盘,一场冲突几乎不可避免。
果然,1994年,也门爆发了统一后的第一次内战。南方想要再次独立,但北方军队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在沙特的支持下迅速击溃了南方叛军。战火平息了,可问题却没有解决。南方的不满像压在火山口的盖子,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实则随时可能喷发。
教派问题也让局势更复杂。北方的胡塞武装崛起成为一股新势力。他们是也门什叶派的一部分,对北方逊尼派掌控的政府一直不满。
从2004年开始,胡塞武装在北方发动了多次叛乱,逐渐控制了萨达省等地区。到2015年,胡塞武装直接攻入首都萨那,推翻了总统哈迪政府。
与此同时,南方也没闲着。南方联合过渡委员会的成立,让南方分裂势力再次有了组织和武装。北有胡塞,南有分裂主义,中央政府成了“三明治夹心”,根本无力控制全局。而且,随着沙特、阿联酋和伊朗的介入,这场内部冲突变成了一场多方博弈的战争。
目前,也门大致分裂为四个部分:北方由胡塞武装控制,南方联合过渡委员会占据东南部部分地区,国际承认的政府军则退缩到东部边缘地带,西部和沿海地区还有基地组织这样的恐怖势力活跃。
这个国家就像碎裂的拼图,每一块都在拼命争夺利益,中央政府的存在感已经微乎其微。
更讽刺的是,这些割据势力背后都有外部势力撑腰。沙特支持政府军,阿联酋扶持南方势力,而胡塞武装则有伊朗提供的资金和武器。也门不再是也门,而成了中东各方势力的“斗兽场”。在这片混乱的土地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种内部分裂和外部介入,让也门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就像前总统萨利赫所说:“管理也门就像在蛇头上跳舞。”每一方都像毒蛇,稍有不慎,就会被反咬一口。而所有这些乱象的最终代价,却只能由普通百姓来承担。
蛇头上的舞者:萨利赫的时代与也门的风雨
如果要挑一个代表也门“蛇头舞者”的人,非萨利赫莫属。他从1978年成为北也门总统,到2011年在“阿拉伯之春”中被迫下台,整整33年,几乎见证了也门现代历史的所有风风雨雨。
有人说他是个“政坛狐狸”,也有人说他是个“操控家族的独裁者”,无论如何,他的手腕确实不一般。
萨利赫最大的本事,是玩转也门复杂的部落政治。在这个部落林立的国家,总统的权力并不绝对,反而更像个“主持人”,要协调各方利益,让所有人都能分到一块蛋糕。
他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一会儿扶持北方的哈希德部落,一会儿又拉拢南方的逊尼派势力,像个高空走钢丝的杂技演员,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为了巩固权力,萨利赫组建了以亲属为核心的共和国卫队,把军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他还利用外交手段,在沙特、美国和伊朗之间左右逢源,让外部势力都不得不支持他的政权。
甚至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他借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从美国获得了大量军事援助,为自己继续掌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萨利赫的“蛇头舞”终究还是失去了平衡。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浪潮席卷也门,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让他的统治走到了尽头。
在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萨利赫被迫辞职,把权力移交给副总统哈迪。然而,他并没有就此退出舞台,而是选择与胡塞武装合作,试图借他们的力量重新掌权。
这个选择,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2017年,萨利赫在与胡塞武装的内部冲突中被杀,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他的结局,仿佛一面镜子,映射着也门复杂的历史和无解的困局:无论是蛇头上的舞者,还是身陷战火的平民,都无法逃脱这片土地的命运。
也门的混乱,既有内部的根源,也有外部的推手。它像一个永不停止的漩涡,把所有卷入其中的人都拖入深渊。而那些试图跳出漩涡的人,最终都发现自己不过是另一个“蛇头舞者”,在不稳定的权力游戏中,孤注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