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柳絮纷飞,花粉肆意飘散,又到了“过敏星人”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而对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而言,草木滋长的春天更意味着挥之不去的痛苦与烦恼。每年此时,我国数以亿计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尤其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便会陷入鼻塞、眼痒、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这不仅是季节性困扰,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健康保卫战”,疾病的困扰不仅严重影响越来越多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医疗资源和社会经济带来不小的负担。面对这一流行疾病发起的挑战,现代医学又将如何应对?能否拿出治疗“利器”?为此,新华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了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过敏诊疗中心主任程雷教授,围绕疾病现状、传统治疗瓶颈与生物制剂创新疗法等展开深度对话,为公众揭开相关疾病治疗的面纱。
春日花粉成“隐形敌人”,鼻部慢病患者“雪上加霜”
花粉肆虐、柳絮纷飞,春季对很多鼻部疾病患者而言,如同套上了“无形枷锁”。采访中程雷教授介绍说,每年进入3月份特别是春分过后,大量的树木长出新绿,这个时候花粉也会随之飘散。到了清明前后,花粉的飘散量会比较大,一直延续到5月,都会有各种花粉飘散在空气中。例如南京地区作为法国梧桐等树木的集中种植区,每年3月下旬至5月底,空气中花粉浓度会急剧升高,往往引发过敏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症状集中暴发。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已从2011年的17.6%攀升至当前的20%-30%,慢性鼻窦炎患病率也突破10%。以我国14亿人口估算,这意味着约3亿人受过敏性鼻炎困扰,超1亿人患有慢性鼻窦炎。程雷教授强调,这类慢性炎症性疾病不仅导致患者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更可能引发睡眠障碍、社交焦虑等连锁反应。部分患者因症状严重,甚至出现难以入睡、瘙痒疼痛难忍的情况,严重影响学习、工作与生活质量。
“从公共卫生视角来看,鼻部慢性炎症已属于‘重大慢病’范畴。”采访中程雷教授呼吁,鼻部慢性炎症性疾病已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高发的疾病之一,需将此类疾病纳入慢性病防控体系,通过早期干预与规范化管理,减轻患者负担,避免病情恶化。他表示,此类慢性炎症虽不致命,但会导致注意力下降、情绪低落等身心连锁反应,堪称生活质量的“无形杀手”,与此同时,疾病造成负担的累积效应也堪称惊人,每位过敏患者年治疗支出超千元,按当前患病基数计算,每年所造成的社会医疗成本预计达到数千亿元。“这样的患病率加上它带来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以说这种疾病负担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是‘重大慢病’,也是在慢性病防控中需要重中之重来加以应对。”
药物与手术并行,传统治疗应对鼻部“顽症”仍有局限
事实上,应对过敏性鼻炎以及CRSwNP治疗,传统疗法已逐步构建起“立体防线”,并且形成了“阶梯式”方案。采访中程雷教授介绍,过敏性鼻炎一般以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和免疫治疗如脱敏疗法为核心,手术仅作为辅助,而CRSwNP则需药物与手术结合,且治疗后仍需进行长期规范用药和管理,以实现疾病的有效控制。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虽能缓解多数症状,但对于部分难治患者仍显“力不从心”,且疗效仍会受到患者病情复杂性限制。程雷教授指出,对于治疗CRSwNP而言,规范用药是基础,但仍有近三成患者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部分患者症状没有被控制或者症状还有加重,会有反复发作的情况,需要根据病情或者目前治疗的趋势来选择其他治疗方法。这就好比修理“精密仪器”,仅靠“通用工具”难以解决所有故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CRSwNP患者常合并哮喘、特应性皮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形成“共病困境”。这类患者因病情复杂,往往需要多科室协作诊疗,从而进一步推高医疗成本。
从“对症治疗”到“精准狙击”,生物制剂临床应用带来破题希望
面对持续多年的鼻部健康“保卫战”,医学上也一直在寻求破局之策,在此背景下,生物制剂临床应用为此类疾病精准化治疗注入了新动能。采访中程雷教授介绍,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出现为CRSwNP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生物制剂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单抗)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热点。与传统的药物治疗不同,生物制剂能够针对炎症通路中的关键靶点,如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5、白细胞介素54、白细胞介素13等)进行阻断,从而实现靶向治疗,针对过敏性疾病相关的免疫球蛋白E(IgE)参与的超敏反应也可以进行阻断。由于能够精准打击过敏与炎症的核心通路,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够显著缓解炎症发作,改善患者症状,且短期没有特别的不良反应。
程雷教授介绍,今年起针对适应症的单抗药物治疗已经开始获批用于临床。对于单独的难治性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以及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重度患者,可以依据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考虑采用单抗治疗,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并减少再次手术复发风险。
让创新医疗成果普惠广大患者,精准治疗鼻部慢病未来可期
生物制剂应用的出现,推动CRSwNP等鼻部慢病治疗步入了精准时代,也为难治性患者带来了希望。对此程雷教授指出,以单抗药物治疗为代表的精准治疗路径刚刚迈入新起点,后续在临床实践上还会有进一步的探索发展,未来数年也有望成为生物制剂发展并推广应用的重要时期,需要综合加强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临床应用。同时,需要进一步探究明确生物制剂的最佳使用时机、疗程以及能否实现疾病的根治,为患者精确化定制治疗方案,真正实现“有的放矢”。并通过加强多学科协作联合诊疗,帮助共病患者获得系统性管理。
程雷教授介绍,目前从其接诊的病人来看,对于那些符合适应症,且常规药物难以控制症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的难治性患者,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意愿很高,在此基础上,应将生物制剂精准应用于更多合适的患者群体,对于轻中度患者,仍应坚持常规药物的规范化治疗。他补充说,虽然目前生物制剂的长期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考证,但可以参照国外的文献,因为国外应用时间更长,已有大量高质量的研究报道。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可以更好地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此外,针对需要中长期的连续用药的患者,也有待于推进医保进一步覆盖,降低生物制剂的费用,使其更接近常规药物治疗的水平,从而减轻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有助于更多患者受益。
医学的发展需要时间,但患者的等待不会无限期延长。未来可期,路途仍需脚踏实地。有理由相信,通过持续的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未来将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问世,也为广大CRSwNP患者以及过敏性鼻炎患者带来更多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