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集咱们说管仲如何治国的故事。
齐桓公伐鲁失败之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国政全权委托给管夷吾,不再干预日常工作。齐桓公的态度非常坚决,国家大事,听凭相国裁决。
打个比喻,齐桓公相当于董事长,管仲相当于职业经理人,由管仲主持公司的日常运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独尊相权的局面。
管夷吾的字是一个“仲”字,齐桓公尊称管夷吾为“仲父”。从此,世人皆称管夷吾为“管仲”。
仲,就是排行老二的意思,说明管仲上面还有大哥。
中国古代,亲兄弟之间也有身份差别,从老大到老四,分别称伯、仲、叔、季。如果老大是嫡长子,就称为伯;如果老大是庶长子,就称为孟。
西周开国,施行封建制,天下相当于一个大家庭,诸侯是天子的亲戚,大夫是诸侯的亲戚。想当官,首先要看出身,你姓什么。
东周年间,礼崩乐坏,血缘关系已经无法维持原来的制度,“任人唯亲”那套走到头了。管仲首先提出来“任人唯贤”, 必须从王室、公室之外,聘用社会贤能。
本来呢,各国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圈子,齐国只用齐国人,鲁国只用鲁国人。因为诸侯大国一直在兼并扩大,他们家就那几口人,巴掌再大,也捂不过天来。怎么办?这时候,需要招聘社会人才进来,充斥管理层。
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各国的人才接踵而至。这也是后来齐国能够称霸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了“五杰”,这五位人物的加入,组成了中国政府最早的内阁班子。从此,国家开始形成官吏体系,不再是由一人、一家、一姓说了算。
管仲对齐桓公说:“上下有礼节,出入有礼仪,说话刚柔有度,我不如隰朋,请封他为大行(外交部长);开垦荒地,增产粮食,尽土地之利,我不如宁戚,请封他为大司田(农业部长);两军交战,努力向前,金鼓一响而三军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成父,请封他为大司马(国防部长);审判案件,不妄杀无辜,不诬陷无罪,我不如宾须无,请封他为大司理(大法官);敢于犯颜直谏,一片忠心,不贪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封他为大谏(大检察官)。”
隰朋、宁戚、王子成父、宾须无、东郭牙,史称“桓管五杰”。
大家听明白没有,桓管五杰不包括鲍叔牙在内。为什么呢?因为鲍叔牙是齐桓公的师傅,不属于一个系统。再打个比喻,齐桓公相当于国家主席,鲍叔牙是主席下面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管仲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五杰是国务院下面的各部部长。
说到这里,不算完,管仲还点评自己,说:“这五个人,我一个也比不上,但是,让他们来换我,我还不干呢。主公如果想要治国强兵,有他们五个足够了;如果想要称霸天下,非用我管仲不可!”
齐桓公君臣曾经有一段对话,留传于世,成为千古佳话。
齐桓公问:“寡人贪玩,不仅好游猎,还好女色,这不会影响我称霸吧?”
管夷吾答:“不会。”
齐桓公很好奇,问:“那做什么才会影响称霸呢?”
管夷吾答:“不知人才,影响称霸;知道人才,而不能用,影响称霸;使用人才,但不信任,影响称霸;信任人才,但是又让小人干扰破坏,影响称霸。”(《东周列国志》: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
——正因为齐桓公的放心任用、不干预,所以春秋年间,齐国的改革是最彻底的。管仲前后用了三年时间,实现了齐国大治,为齐桓公最终称霸,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齐国有幸成为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