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作画是寂寞之道。耐得寂寞,百事可做。

易雅艺拍 2019-04-11 14:25:54

画画要耐得住寂寞。

白石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世间事,贵痛快”

但如同“世人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

我们只看见了齐白石

大写意的痛快挥洒,

却不见他在背后

每日五百次的挥刀练习,

日日磨炼与精进,

才有那痛快的一下。

世人都多少见过齐白石先生的画作,但看过他画稿的却并不多见。当系统地看过他批量的画稿,看到上面反复修改的痕迹与详细的注释,方才知道他背后的功夫之深,世间并无真正的捷径。唯有耐着寂寞,日日精进,才能有所成。

齐白石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

笔墨雄浑滋润

色彩浓艳明快

造型简练生动

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花鸟鱼虾

天趣横生

齐白石一生坚持“写意”与“传心”,

而非“写象”与“传物”。

白石老人那些看似随意的简单几笔

实际上是经过无数次提炼而成的,

看过他的画稿就可以知道这一点。

正如下图,“尽了力子烧炼,方成一粒丹砂”,

老道理中总有大智慧。

齐白石 《一粒丹砂》局部

我们常看到齐白石书画中有

“白石老人一挥”一类的题款,

看到这些画稿你会发现,

这份潇洒也是经过了历练才得来的。

齐白石对画面局部的一根线条都会反复推敲,

还曾在画稿上做各种批注,

画稿透露了齐白石成为大师背后的“秘密”。

齐白石的画也绝不只大部分人心目中

“三笔一个小鸡,五笔一朵荷花”的简单形象。

在他数年来的遗稿中,

就可以看到“一千笔,一万笔”的

对前人的画稿的精巧细致地摹写,

也记录着他自己从生活里所获得的形象。

齐白石的画稿总有一些详细的注明,

比如一只鸟的不同位置应该如何设色,

一个小人的腿可以短两寸,

一朵花应该画几瓣。

日日挥刀,集点成线,

集线成空间,

一个自己的世界也就日渐完善,

不可为外部所摧灭。

白石语:

“夫画者,本寂寞之道,

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

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

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

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

如此腕底自有鬼神。”

“凡大家作画,

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

然后下笔有神。

故与可以烛光取竹影,

大涤子尝居清湘,

方可空绝千古。“

齐白石的绘画理论中

最被人熟知和常提起的是: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这已成为近代中国画追求“神似”,

尤其是写意画的一条美学原则。

然而这“神似”却并不只是简单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来的,

这看似“简单”的背后

是对艺术的感知与把握,

是学习古人,反复琢磨历练后的坦然与熟练。

现今美术界,艺术家的“名”与“实”是一个讨论不休的话题,

画史中很多曾经名极一时的画家,

随着历史的积淀都已经烟消云散,

而很多曾经默默无名的画家却在时代的进步中,

重新被世人发掘和绽放光彩。

所以艺术家“名与实”的核心

不在于当世的“浮名”,

而在于存世的一幅幅作品的”实“,

反映的是艺术家不断创新、

超越自我的真正人文价值。

1952年的一天夜里,

齐白石儿子起来上厕所,

发现父亲没在房间,

正要四处寻找时,

却发现书房里的灯是亮着的。

走进一看,

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

一笔一画地描红。

儿子不解问父亲都这么大年纪了,

早就盛名于世了,

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描红,

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

齐白石摇了摇头,

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现在我的声望高,

很多人说我画得好,

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

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自己画的一幅画,

才猛然惊醒——

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

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

要自己管住自己。”

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

但齐白石却依然坚持每天必画画,

从不敢慢怠,

甚至有时为了画一幅画,

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被赞誉冲昏头脑,

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日日磨炼与精进,

也许正是这位大家成功背后的原因。

下面,将奉上齐白石的山水、花鸟、人物几类珍贵画稿。

通过这几组画稿一笔笔的勾勒和批注,到实际作品最终呈现的过程,

我们也能大概领会到白石老人”耐得寂寞,日日挥笔“的真意。

齐白石画稿之“花鸟”

齐白石画稿之“人物”

齐白石画稿之“山水”

一代风骨白石老人

耐得寂寞,百事可做。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