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是主席的第一位搭档。大家都知道,让主席威名远扬的“秋收起义”,就是当年主席和他一块儿指挥的。
他,就是卢德铭。可惜,英雄走得太早了。主席听到他牺牲的消息后,心里久久没法平静,心疼得一个劲儿地喊:“还我总指挥,把我的总指挥还给我!”
咱们一块儿来回顾下卢德铭前辈那短暂却绚烂无比的一生!
后来就一个劲地鼓励卢德铭读书。卢德铭的父亲可是读了好多书的人。卢德铭出生在书香之家,家里又富裕,他本可以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的。
不过年轻的卢德铭可有自己的主意。他瞅见当时的中国,心里满是忧愁。随着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卢德铭愈发觉得自己得干点啥才行。
但当时的卢德铭就像没头的苍蝇似的,不知道该怎么施展自己的抱负。直到1921年的时候,两党首次合作的成果出现了。
卢德铭知道黄埔军校招生以后,当天晚上就回了家,告诉爸妈自己打算去广州。他这个想法,卢父想都没想就给否了。
卢父是这么说的:现在这乱世,你就好好读书,回来当个教书先生,安安稳稳过一辈子,这不挺好的嘛。卢母也劝着说:“可别让我和你爸白发人送黑发人!”
父母的劝说没能打动卢德铭,面对父亲的顾虑,卢德铭就回了一句:“现在中国生灵涂炭,咱们这辈人哪能眼睁睁看着不管!”
卢父瞧见儿子的眼里透着坚定的光,心里就明白儿子主意已定,只能嘱咐说:“可一定要保重!”
第二天天刚有点亮,卢德铭就出发去广州了。
不过那时候交通不太发达,卢德铭到达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晚了,可他并没有放弃。
后来,卢德铭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在当时那可是相当有话语权的,而且他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惜才,这人就是李筱亭。
于是,卢德铭找到他以后,李筱亭听了卢德铭的想法,那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第二天,他就把卢德铭带到孙中山先生跟前了。
孙中山挺相信李筱亭的眼光的,不过,他还是想考考卢德铭。等听到卢德铭的回答后,孙中山大声称赞:“好!现在搞革命,正需要这样有志向的年轻人!”
孙中山拍着卢德铭的肩膀讲:“有你搞革命,不愁搞不好,我同意!”随后,卢德铭就顺利进入了黄埔军校。
可年少的卢德铭跟周总理交谈过后,就清楚地明白,中国共产党才是自己一心向往的!于是,他毫不犹豫就加入了咱们党。
二、声名显赫不过,卢德铭真正变得声名赫赫,还得是在后来的北伐战争里。卢德铭在战役当中那英勇的表现,让叶挺将军对他连连称赞。
在后来的总结大会上,叶挺将军公开赞扬卢德铭,他说:“这一次战役,卢德铭那可是要记头功!就因为他指挥得特别好,咱们才打了胜仗!”
后来,叶挺将军就把参谋长的位子直接给了卢德铭。在那个时候的晋升情况里,卢德铭的晋升速度那可是独一无二的,从这儿就能看出叶挺有多信任他、多器重他了。
当然,卢德铭也没让叶挺将军失望。在之后的战役里,卢德铭每次都冲在最前头。
1927年的时候,卢德铭都当上团长了,当时国共两党关系还没破裂。可没过多久,汪精卫就突然对咱们党下黑手了。
卢德铭正在张发奎手下的时候,到了一个特别难抉择的关头,是接着跟我党走,还是跟他们一道把枪口对准我党?
可是卢德铭想都没想,就依照我党的指示前往南昌,去参加周总理他们发动的南昌起义。半路上,因为国民党军的缘故,卢德铭行军的速度被耽搁了。
他到的时候起义都已经完事儿了,可他的任务还早着没完成。为啥?因为“八七会议”刚开完,卢德铭就接到了新任务,得去跟主席会合,然后发动秋收起义。
在这个时候,卢德铭那可就是秋收起义的核心人物,为啥这么说?因为他手底下的部队可是秋收起义的主力大部队。
你知道吗?当时秋收起义可难了。大家都晓得国民党有很先进的武器,可咱共产党就只有没几支枪。
当时,大家对起义都没什么信心,部队里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肯定成不了,要不咱撤吧!”
当时,这种声音对战士们的意志力是个打击。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卢德铭和主席顽强地撑起了大部队。
那时候,他俩不但得琢磨之后的战术,还得给战士们鼓劲儿。好在,前期的几场战役都是咱们军队打赢了。
这可把战士们的士气大大鼓舞起来了。不过国民党军反应超快,马上就组织部队进行反攻了。在国民党军强大的武力面前,咱们的军队很快就处于劣势了。
可是大家都没有放弃。这时候,卢德铭对毛主席的战略那是无条件相信。就因为有卢德铭的支持,大军才又朝着胜利迈进了一步。
那时候的主席在军中担任书记。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谁掌握兵权,谁就有话语权”。不过主席有卢德铭的支持。
第二天,国民党的大军又一次发动了进攻,这一回他们简直是下了血本,直接把我党给包围了。
为了确保主席带领的大部队安全,卢德铭主动请缨,带着一支小队负责断后。接着,卢德铭就率领一个连的兵力去阻拦国民党的大部队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颗子弹打中了卢德铭的胸口,卢德铭一下就倒下了……
你好,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很遗憾不能帮助你。
把我们的总指挥还回来!
主席说过,卢德铭前辈的一生都是在革命!卢德铭前辈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现在的中国就像前辈期望的那样,又富强又昌盛!
党和国家都不会忘记卢德铭对革命的贡献的,要是没有他们的奉献,哪有现在的中国。再一次向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前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