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周总理到二外视察见一大字报:她看不起我就不给我倒水了

史典籍说 2025-02-11 10:10:59
前言

一面之缘能让人记一辈子,那种精神也能影响人的一生。在恰当的时间点,做合适的事,这也是一种很特别的骄傲。

1966年的时候,周总理一边为新中国的外交事务忙得不可开交,一边也在为培养教育人才而积极行动。就在这一年,周总理来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这可是咱们都知道并且特别向往的“二外”。

周总理要来,校园里的师生都特别期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周总理来了,我能不能见到他?”为了能在周总理面前有个好样子,他们都把自己拾掇得特别精神。

给周总理倒水的贝璐瑛在周总理面前出了状况,周总理就安慰她:“没关系的,别紧张。”这是咋回事?

一、周总理与贝璐瑛

周总理要来,那肯定是提前就通知了的,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是经过好多方面裁定的。贝璐瑛和周总理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可贝璐瑛没说这事儿,周总理好像也不知道。

得从贝璐瑛的父亲说起。她父亲叫龙潜,这名字一出来,好多人都知道。龙潜1913年出生,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到他这儿就不一样了。

龙潜打小就上山砍柴去,全家八口人都挤在一间小小的普通民房里,这房子和当地老百姓的房子一样,有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龙潜他们家要想有饭吃就得下地干活,“劳动吃饭”用来形容这情况再恰当不过了。不过还好,龙潜没耽误接受教育,革命思想在他心里扎得可牢了。

他参与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在我党里属于入党比较早的党员。要说功绩,龙潜的革命事迹可多,一时半会儿根本讲不完,他对咱们党的贡献那是多得数都数不清。

所以,像这样的英雄人物,部队里好多女同志都很倾慕。龙潜,也注意到了特别优秀的贝海燕,她,就是贝璐瑛的妈妈。

贝海燕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加入到邓颖超发起的照顾革命后代的行动里,当上了保育员。她讲:“邓颖超同志说得没错,革命的后代也需要保护和照顾。”

龙潜是周总理的秘书,他和他的夫人跟周总理两口子熟得很。不过,在邓颖超眼里,更看重的是贝海燕哟。

龙潜,那可是被好多年轻姑娘爱慕着的。可他,在感情上没做出对的选择,就这么辜负了贝海燕。他俩离婚之后,贝璐瑛就一直跟着妈妈生活,所以她才姓贝。

1963年的时候,贝璐瑛头一回见到周总理夫妇。她爸从中阻挠,结果她就匆匆见了一面,啥都没来得及说清楚。不过邓颖超的一句话,让贝璐瑛对总理夫妇崇拜到不行。

邓颖超说:“你母亲特别棒,她的优秀之处最值得你去学习。”

可能是龙潜觉得羞愧,就找了个借口带着贝璐瑛走了。

1966年的时候,贝璐瑛又见到了周总理,当时她特别紧张。她在倒水的时候,手哆哆嗦嗦的,水都洒到周总理身上去了。周总理就安慰了她,后来还帮她解了围。

在学校里出了这种差错,那肯定是传得越来越厉害,一个传十个,十个传百个的。可到底真正的源头是啥样儿,根本就没人会去在意。

周总理看到大字报上写着“怠慢”这俩字的时候就说:“要是想对我怠慢,还用得着给我倒水吗?”

二、周总理深入群众

周总理视察就是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去了解基层情况。可有人说“周总理要来”的时候,好多学生都不太相信,只觉着学校动静挺大,看起来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

贝璐瑛也在期待着。他们见到周总理的时候,好多人都一下子愣住了。周总理当时穿着中山装,脚蹬一双黑布鞋,神情里有那么点疲惫,不过周总理还是会以最好的状态来对待师生们。

就在这时候,学生们好像明白了学习有多重要。见到周总理之后,脑海里浮现出周总理以前那些伟大的革命事迹。好多学生听到动静后急忙赶过来,就这么围了一圈又一圈,把周总理围在中间了,就像围起了一堵墙似的。

周总理的这项视察行动一口气就持续了五天。那屋子里满满当当都是人,连个空位都没有,甚至还有人专门带着小板凳来,这场景,不管谁瞧见了都会忍不住感叹:“哇,真壮观!”

周总理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亲身经历者。他态度和蔼,这让他更加贴近群众,也使人们对这位不平凡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在二外的时候,周总理和同学们一块儿在食堂吃饭,还一起唱歌,一起探讨问题。周总理和好多人都特别高兴,贝璐瑛也很开心。

水洒了之后,周总理就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周总理头一回听到这个名字:“贝璐瑛。”

但贝璐瑛没说出她父母的名字。为啥?贝海燕跟她说过:“你又不是谁家的孩子,做事得低调点。”

周总理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之前匆匆见的那一面,说不定当时就已经有想法了。

三、周总理的教育重视

贝璐瑛一直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心中,邓颖超的话也没忘。在之后的学习历程里,对贝璐瑛来说,除了母亲,周总理夫妇也是榜样。他们影响了贝璐瑛一辈子,还让她在二外的外语学习之路上越走越好。

贝璐瑛心里一直清楚,周总理特别重视教育和外交等方面的工作。教育事业不管啥时候都很重要,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那是最急需发展的。

新中国刚成立那时候,建设起来可不容易,面临着好多重大的考验。工业、农业这些方面得用心对待,教育这块也非常重要。你想,要是没有专业的人才,拿什么来搞建设?

你看当时的环境,教育普及程度特别低。在有些地方,大家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哪还有闲工夫和钱去学习。

你看,那时候文化水平低是个普遍存在的情况,不识字的人可多了,占了大多数。刚经历了战争,新中国面临的挑战那也是一大堆,这种情况下,要把教育重视起来,真的是难到不行。

在这样的背景当中,周总理考虑最多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怎样针对困难找到解决的办法。周总理讲:“人才可重要了,要是没有专业人才,建设发展就会很慢的。”

国家帮了好多学生去苏联之类的地方学习,等他们学完回来,就到了报效国家的时候。那时候国家穷,可周总理一直惦记着这些学生,还叮嘱说:“可不能亏待了他们,吃不饱咋学知识。”

后来,他们的吃食被变着法儿地做,而且还有了自己的零花钱。钱虽然不多,可对于这些身处异国他乡的学生来说,这可太暖心。

结语

周总理的温暖里,包含着对晚辈的期待。周总理可能已经猜到贝璐瑛的身份了,可她没挑明,周总理也没点破,这其实也算是一种认可。不管当时面前的人是不是贝璐瑛,周总理永远都是那个能给人安慰的人。

后来贝璐瑛出国留学去了,在国外的时候,她对周总理进行歌颂。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