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度“开盒”事件:李彦宏的“隐私换便利”论再遭打脸?
近日,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13岁女儿因追星争议,上演了一出“开盒”大戏,将一名孕妇的个人隐私信息公之于众,包括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甚至还煽动网友进行网络暴力。这一事件不仅让百度陷入舆论风暴,还让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多年前的“隐私换便利”言论再度被扒出,堪称一场“自打耳光”的闹剧。
#### 1. **“开盒”风波:未成年少女的“黑客”技能?**
事件的起因是一名孕妇在社交媒体上对韩国女星张元英的行程发表了中立评论,结果惹怒了部分粉丝。随后,这名孕妇的个人信息被“开盒”,而“开盒者”正是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13岁女儿。网友不禁质疑:一个未成年少女是如何轻易获取他人隐私的?难道是因为她有个在百度当高管的爹?
面对质疑,谢广军紧急在朋友圈道歉,称女儿是从“海外社群网站”获取的信息,与百度无关。百度官方也迅速发布声明,强调数据来自海外的“社工库”,并已对网上谣言报案。然而,这番解释并未平息公众的怒火,反而让人更加怀疑:百度的“防火墙”是不是形同虚设?

#### 2. **李彦宏的“隐私换便利”论:打脸来得太快**
就在百度忙着“灭火”时,网友翻出了李彦宏2018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争议言论:“中国人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这番话在当时就引发了巨大争议,如今在“开盒”事件的背景下,更是显得讽刺至极。
更搞笑的是,百度在声明中义正辞严地表示:“百度对任何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都是零容忍。”一边是老板说“用户愿意用隐私换便利”,一边是公司声明“对侵犯隐私零容忍”,这波操作简直是“左右互搏”,让人不禁想问:百度的高管们是不是平时都不开会?
#### 3. **隐私黑产:互联网巨头的“默契”?**
“开盒”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互联网隐私保护的深层次问题。近年来,隐私泄露事件频发,从快递面单到社交平台,从电商数据到金融信息,普通人的隐私几乎处于“裸奔”状态。而这些泄露的信息,最终流向了“社工库”,成为黑产链条上的“商品”。
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些隐私数据的源头,往往是一些能接触公民个人信息的机构,比如物业、学校、车管所等。而互联网巨头们,虽然口口声声说“保护用户隐私”,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真的做到了?还是说,他们早已将用户隐私视为可交换的资源?
#### 4. **百度的“信任危机”:还能挽回吗?**
“开盒”事件不仅让百度陷入舆论风暴,也让公众对互联网巨头的信任进一步崩塌。作为一家以搜索起家的公司,百度本应是用户数据的“守护者”,而不是“推手”。然而,从李彦宏的“隐私换便利”论到如今的“开盒”事件,百度的形象一落千丈。
更讽刺的是,百度在事件中的应对也显得颇为“业余”。先是副总裁谢广军在朋友圈道歉,试图将事件定性为“家庭教育问题”;随后百度官方声明强调数据来自海外,试图撇清关系。然而,这种“甩锅”式的公关策略,不仅没有平息争议,反而让公众更加反感。
#### 5. **结语:隐私保护,不能只靠“零容忍”**
“开盒”事件不仅是一场网络暴力的闹剧,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互联网隐私保护的漏洞。作为普通用户,我们真心希望互联网企业能够真正成为数据的“守护者”,而不是“推手”。毕竟,隐私不是可以随意交换的“商品”,而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最后,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李彦宏说用户愿意用隐私换便利,但我们更愿意用便利换隐私。”希望百度和其他互联网巨头们,能够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别再让“隐私换便利”成为笑话。
被开盒不是微博么[得瑟]为啥没引发微博危机[得瑟]看看微博是蛆窝的大粑粑[得瑟]
百度就是深植在中国的肿瘤
消灭百度,还民众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