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部剧的精彩之处。
故事以中昌省河昌市为背景,通过秦川的视角,我们见证了基层刑警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案情中抽丝剥茧,寻找真相。
从“西山矿大案”的惊心动魄,到“清江两案”的艰难取证,再到“东林三女童案”的执着追凶,每一个案件都扣人心弦,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挑战与责任的时代。
尤其是“良城11名女性被杀案”,更是改编自真实案件,让人在震撼之余,也感受到了刑警们的不易与坚持。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部充满看点的剧中,武英德这一角色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作为致敬新中国第一代刑侦专家乌国庆的设定,武英德本应是一位智慧与威严并存,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
然而,剧中的他却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全程零作用,甚至显得有些多余。
在整部剧中,武英德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一种莫名的尴尬。
他时而故作高深,时而刷存在感,却从未真正展现出作为刑侦专家的实力。
在案件侦破的关键时刻,他往往只是站在一旁,看着秦川等人忙碌,偶尔给出一些毫无建设性的建议。
这样的表现,不仅让观众感到失望,更是对原型乌国庆的一种不尊重。
要知道,乌国庆可是公安部首批八大特邀刑侦专家之一,他的职业生涯中破获了无数大案要案。
如石家庄爆炸案、北大清华校园餐厅爆炸案、沈阳运钞车抢劫案等,每一件都是轰动全国的大案。
他的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无数刑警心中的楷模。
然而,在《我是刑警》中,武英德却将这些特质抛诸脑后,成为了一个只会说教、毫无实际行动的“吉祥物”。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武英德在剧中的人设还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他被塑造成一个清廉正直、德高望重的刑侦前辈;
另一方面,他的表现却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具备这些品质。
在几个关键场景中,他被杨副局怼得抬不起头,被顾局晾在一边,这样的表现哪里像是一个刑侦专家?
倒更像是一个被边缘化的配角。
相比之下,剧中的其他角色都显得更加鲜活和立体。
秦川的勇敢与智慧、叶海平的坚韧与执着、陶维志的执着与奉献……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亮点,让观众在追剧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
而武英德这一角色,却仿佛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却又无法对他产生任何正面的情感。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武英德这一角色在剧中的作用。
他的存在或许是为了衬托秦川等主角的成长与蜕变,但这样的设定显然并不成功。
一个真正的刑侦专家,应该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团队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支持,而不是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