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次公开呼吁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乌克兰,声称希望他“亲眼看到一切”,了解战争真相。这已经不是泽连斯基第一次发出类似的邀请。早在2024年选举期间,他就表达过类似期望,甚至表示愿意陪同特朗普前往前线。然而,随着俄乌冲突愈发复杂化,这一行为背后的意图和象征意义,远不止一次外交礼节那么简单。
泽连斯基的发言显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争外交秀”。“希望特朗普来看看我们的城市,看看人们如何生活”这种表述,显然不是单纯为了让特朗普理解战争残酷,而是试图借助美国政坛的内部博弈,把乌克兰继续深度绑定到美国对俄政策中去。尤其是在特朗普已明确表达对乌克兰“无底线支持”持保留态度的背景下,泽连斯基此举更像是一种“情感绑架”——迫使特朗普表态。不可否认,泽连斯基目前正处于政治、军事、经济“三重焦灼”的境地。一方面,西方援助正在疲软,德国、法国、波兰等国内部民意普遍反感“援乌无底洞”;另一方面,美国国内也陷入对“援乌是否应当继续”的争议中。特朗普上台后,尽管未全面中断对乌支持,但其在资源分配、政策优先级上的调整已显而易见。在这种背景下,泽连斯基必须要用“战争道德叙事”去持续争取舆论制高点。
但问题在于,无论特朗普是否亲赴乌克兰,其对战争的基本判断不会改变。对特朗普而言,乌克兰战争已成为拜登政府“外交失败”的象征。在其竞选纲领中,他多次批评现政府将巨额财政援助“扔进乌克兰黑洞”,却无实质性胜果。泽连斯基若想以一场情感秀说服特朗普重拾全面援乌计划,无异于痴人说梦。更现实的是,特朗普已经在推动“穿梭外交”,试图在沙特促成俄乌间接停火谈判——这背后代表的是一种从“全面对抗”向“有限妥协”的地缘战略重构。泽连斯基频繁对外放话,其实也反映了其国内局势日趋吃紧。在乌克兰国内,征兵压力剧增、通胀飙升、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战线久拖不决导致民众对战争的耐心和信心迅速流失。再加之前线战况胶着,乌军在多线作战中接连受挫,进一步削弱其战时领导的正当性。泽连斯基急需通过国际发声制造“敌我分明”的政治氛围,借此掩盖国内不满,转移舆论压力。
但一场场精心设计的表演,终究无法改变战争本质。乌克兰不是好莱坞,泽连斯基也不是剧本导演。战争的代价是成千上万条生命,是被摧毁的城市,是无法逆转的社会断裂。在国际秩序剧烈动荡、美国也正陷入多方战略收缩的现实下,泽连斯基的“邀请秀”若寄望于换来更多军援与政治续命,不过是苟延残喘。与其继续卖惨卖情,不如认真面对和平可能。特朗普的“非直接谈判”方案虽然饱受质疑,但它却是目前西方世界极少数仍愿意为俄乌局势“找出口”的提议。泽连斯基若真为国家着想,就应当思考如何在“停止战争”与“保存国家”之间寻找平衡点,而不是一味将乌克兰当作美俄对抗的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