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提到苏泊尔,很多人都知道,毕竟从压力锅到电饭煲,再到各种不粘锅具,几乎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中,都有苏泊尔的产品。
然而,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这个曾经被视作民族骄傲的国产品牌,早已被贱卖给了法国SEB集团,而其创始人苏增福仅保留了0.01%的股份分红。
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苏泊尔创始人苏增福现在情况如何?
苏泊尔的“易主”
2004年,苏泊尔成功登陆中小板,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炊具公司。
然而,上市后的苏泊尔并没有迎来预想中的辉煌,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苏泊尔的股价持续低迷,甚至跌破了发行价。
这给苏增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让他开始重新思考苏泊尔的未来。
与此同时,一个外部因素加速了苏泊尔命运的转变,2008年,苏增福父子被曝出行贿商务部法律司副司长,以获得不正当利益。
这起事件不仅损害了苏泊尔的声誉,也让苏增福父子陷入了困境。
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法国SEB集团向苏泊尔抛出了橄榄枝,SEB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小家电生产商之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
对于苏泊尔来说,与SEB集团合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2006年,苏泊尔与法国SEB集团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协议,SEB集团以每股47元的价格收购了苏泊尔61%的股权,成为苏泊尔的控股股东,苏增福父子则选择套现离场,仅保留了0.01%的股份。
苏泊尔“易主”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许多人指责苏增福“贱卖”民族品牌,背叛了中国消费者。
不过这种说法如果真的放在苏增福身上,倒也显得不那么合适。
穷困出身的苏增福
1941年,苏增福出生在浙江玉环县一个贫寒的家庭,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的经历,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饱饭成了最大的奢望,五毛钱维持一周的生活,成为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然而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磨炼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为他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9岁的苏增福参军入伍,加入了东海舰队,八年的军旅生涯,不仅让他练就了一身强健的体魄,更塑造了他坚毅果敢、不畏挑战的精神品质。
退伍后,他没有被安排工作,只能回到家乡,一边务农,一边寻找工作机会,直到1970年,苏增福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进入了台州一家农机厂,成为一名普通的业务员。
这份工作需要他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风吹日晒、舟车劳顿是家常便饭,但他并没有抱怨,反而以军人般的毅力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为了推销产品,他甚至可以忍受全程站立的火车旅程,困了就在座位底下休息,这种勤奋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也为他日后的晋升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苏增福逐渐从一名基层业务员成长为农机厂的厂长,但当时农机厂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
为了能盘活厂子,苏增福在深入市场调研后,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用电器的需求日益增长,压力锅作为一种新兴的厨房用具,正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于是他决定带领农机厂转型生产压力锅。
然而,农机厂既没有成熟的生产技术,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如何与市场上已有的知名品牌竞争?
苏增福想到了一个“借力打力”的策略——与当时享誉全国的“锅王”沈阳双喜合作,购买其商标使用权来生产压力锅。
1989年,苏增福投入300万元引进了一条压力锅生产线,凭借着沈阳双喜的品牌效应和苏增福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农机厂生产的压力锅迅速打开了市场,销量节节攀升。
随着销量的不断增长,农机厂生产的压力锅甚至超过了沈阳双喜自身的销量,这让沈阳双喜感受到了威胁。
合作的蜜月期很快结束,沈阳双喜单方面取消了商标授权,将苏增福和他的农机厂推向了绝境,面对合作伙伴的背叛和市场的压力,许多人都劝苏增福放弃,另谋出路。
然而,军人出身的他并没有被轻易击倒,他深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立足。
于是,一个全新的品牌——苏泊尔,应运而生。这个名字来源于英文单词“SUPER”,寓意着卓越和高端。
创业的道路充满挑战,但机遇也总是伴随着挑战而来,1993年,国家公布了压力锅强制性新标准,要求所有压力锅生产企业必须达到新的安全和质量标准。
这对许多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些企业甚至公开抵制新标准的实施。
然而苏增福却看到了这次机遇,他意识到,率先达到新标准,不仅可以提升苏泊尔的品牌形象,更可以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于是,他果断投入资金和人力,与儿子苏显泽一起,潜心研究新标准,改进生产工艺。
经过不懈的努力,苏泊尔率先推出了符合国家新标准的压力锅,一举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苏泊尔的新型压力锅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为行业的新标杆。
这次成功,不仅让苏泊尔一战成名,也让苏增福的创业之路走上了快车道。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苏泊尔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炊具行业的龙头老大,苏增福也因此被誉为“炊具大王”。
但公司上市之后,苏泊尔的股价不涨反跌,这让苏增福担心苏泊尔会重蹈韩国南鲜集团破产的覆辙,恰好此时法国SEB集团向苏泊尔抛出了橄榄枝。
苏增福认为SEB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帮助苏泊尔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苏泊尔纳入SEB,将会有更强大的平台,苏泊尔未来在国际市场上也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炊具大王到卫浴巨头
“卖掉”苏泊尔后,苏增福并没有选择退休,而是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之旅,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卫浴行业。
2007年,在与一位老友的闲聊中,苏增福了解到国内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市面上普遍使用的铜质水龙头存在铅、汞含量超标的风险,这让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苏增福发现,国内卫浴市场竞争激烈,但还没有出现真正的行业龙头,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
2009年,苏泊尔卫浴公司正式成立,这一次苏增福选择了不锈钢作为水龙头的主要材料,以解决传统铜质水龙头存在的健康隐患。
然而二次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苏增福的这个决定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甚至连曾经一起打拼的老朋友也纷纷劝他放弃。
毕竟,他已经年过六旬,再次创业风险巨大,但苏增福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商业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带领团队克服重重难关,最终研制出了代表业内先进水平的不锈钢水龙头。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苏增福投入巨资建立了三代生产线,并实现了从焊接、抛光到安装、测试、包装的全自动化生产,他甚至花费了四年时间,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力求将产品做到极致。
苏泊尔卫浴的快速发展,证明了苏增福的眼光和魄力。他不仅成功地将苏泊尔卫浴打造成为了中国卫浴行业的知名品牌,也为自己赢得了“卫浴大王”的称号。
结语
苏泊尔的“易主”虽然充满争议,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或许在某些情况下,与国际巨头合作,借助其强大的平台和资源,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民族品牌就要放弃自主创新,相反,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