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我:30年一直是个科员,为什么?

职场风向标杆 2025-04-10 11:22:39
从考上大学到工龄30年

那天,我和孩子正在饭桌上聊着,话题不知道怎么就转到了工作。

他突然问我:“爸,为什么你在单位辛苦干了30年,还是个科员?”这话问得我一愣,一时竟语塞。

环顾四周,桌上飘荡着饭菜香,可我脑海却开始翻涌起30年来的点点滴滴。

回想起30年前,考上大学就是拧开了人生中的一扇辉煌之门。

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全县只有两所高中,其中所在的重点高中高三年级就四个班,只有210个学生参加预选考试。

那时候预选考试特别严格,通过的人寥寥无几。

我记得我们班最终只有不到30个人能继续参加正式高考。

那一年,全县考上大学的只有11个人,我们文科班最终只有4个人顺利上了大学。

考上大学的那一刻,无疑是我人生中最风光的时刻。

亲戚朋友们纷纷前来祝贺,小心翼翼地塞上几块钱,这是当时非常值钱的东西,可以用来支付路费和置办一身行头。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穿上了一双大头牛皮鞋,虽然穿了一星期脚就磨出了血泡,但这双鞋陪伴了我整整四年,质量真不是吹的。

大学时代的难忘记忆

大学生活相对轻松,每月有28元的生活费补贴,用来买饭、买书已经绰绰有余。

那时候,没有学费的压力,盖的被褥都是家里早早准备好的。

记得老娘给做了一件七斤重的厚棉被,开学报到时一捆背上就走了。

在大学,大家眼里我们都是公家人,身边的亲戚朋友也希望我们将来能够有所作为,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范进中举”。

刚入校门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无比的自豪和期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经历,我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是如此巨大。

工作后的第一年,我被分配到一个小单位,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整理文件、写写报告。

那时我天真地以为,只要埋头苦干,总有一天会被领导看中,得到提拔。

但是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许多年过去了,相同的职位,枯燥的工作,尽管得到了不少荣誉证书,却始终只是一个普通科员。

职场的现实与理想差距

这几年,职场上的年轻干部越来越多,他们业务能力或许一般,但很会“来事”。

每次开会时,总能看到他们巧舌如簧,围着领导转,事事儿上心。

相比之下,我这老古板,既不会溜须拍马,也不屑于去混圈子,结果自然是大家口中的“老黄牛”——勤勤恳恳却难有提拔。

就在前几天,单位要提拔一个年轻干部,我作为资深科员参与了民主评议。

看到那人业务不精、资历也浅,忍不住提了意见。

没想到领导却笑着说:“不懂业务没关系,我们给他配一个业务强的副手。”原来大家默认的提拔规则竟如此简单,也难怪大家都毫无异议,直接通过了投票。

与这些年轻干部相比,我确实显得太过固执了。

年轻时候的我,总是憧憬着凭借能力和成绩,一步步走上高位,却忽视了人际关系和外界环境的重要性。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徒弟们都成了领导,我却依旧在科员的职位上,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对后辈的忠告与反思

我常常告诉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能回到30年前,一定会改掉身上的这些“臭毛病”。

见了谁都笑脸相迎,爱领导所爱,好领导所好,混圈子,让自己的人脉更广。

但现实是,时间不可倒流,岁月已将我打磨成这么一个固执的老头。

现在,单位的工作氛围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年轻的干部们说话直来直去,常常让人尴尬。

作为一个“老科员”,其实也没多少工作需要再做了,但写材料这活儿却没人能够取代。

小领导来找,我一般都很冷淡,但大领导来找了,还是会认真完成。

不久前的一次评议,原本以为会有一些纠结和争论,结果却简单得令人意外。

看到其他同事们的表现,我再次意识到,在职场上,真正重要的并不是你手中的工作有多出色,而是你如何顺应环境,顺其道德。

现在,距离退休已经不远了,每天泡上一壶茶,看看手机,守着那台“保密电脑”,日子过得倒也轻松。

虽然别人两台办公电脑,人家就给我一台内网不能接外网的保密电脑,但我也不在意了。

反正我当初也是图个安稳,现在得了安稳也不觉得亏。

结尾

孩子那天的提问,让我第一次正视了这三十年的职场历程。人生并不总是如预期般辉煌,每个人的轨迹也各有不同。

当官并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衡量标准,99.99%的人都是普通人。

既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那就过好普通的生活。

对后辈们,我有些建议,希望他们能从我身上学到些什么。

职场中,能力当然重要,但人际关系、环境适应力同样不能忽视。

在拼搏的同时,更要记得给自己找找乐子,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保持乐观精神和好心态,这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人这一生,都有酸甜苦辣,每个选择、每段经历,都是我们的财富。

愿孩子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少些遗憾,多些精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