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一家开办25年的老牌幼儿园,去年已改造成了“社区养老院”。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魔幻,细想起来又十分合理——生育率逐年下降,幼儿园面临招生难。同时,社会趋于老龄化,居民养老需求也日益凸显。
当幼儿园变身成养老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养老话题。
围绕着我居住的小区,一共有四家幼儿园,都是私立的,最贵的一家一个月五六千元,便宜的也要二三千,我认识好几个在幼儿园工作的邻居。昨天刷朋友圈,看到两个邻居发了同样的内容:真是小惊喜大意外,让她们再次成了一家人。
这两邻居开始在同一家幼儿园工作,早两年其中一个跳到另一家去了,今年另一个也跳槽了,两人又成了同事。
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最早工作的那家幼儿园黄了,老师们被逼无奈,只能重新选择。
这两年就有各种版本的、幼儿园招不满学生的传言,没想到现在中还真实锤了,再联系想到浙江金华一幼儿园改为养老院,觉得这家老板可真是与时俱进了。
据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在园幼儿较前一年减少近535万人,也引起一波幼儿园的关停潮。幼儿园报名人数骤降,直接原因是出生率的降低。
我目前居住的小区,算是新型成熟的大型社区,各项配套都齐全,因为是学位房,在这边买房子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极大一部分人是为了孩子上学,大概是第一波韭菜割完了,流动人口减少,最先从幼儿园入园人数上体现出来了。
如果按新添人口来算,这四家幼儿园,不知道最后谁能撑的住了。
东北三省,属于人口净流出口地。就拿我儿子他们一个班来做个小小的比较,56个同学,留在吉林省的只有6位同学,5个考吉大的,一个考东北师范大学的,这几位同学应该是没发挥好,但凡考好一点都出去了。还记得高考前,有次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当时分享经验的一位老师说:“家长和同学们都不要有思想负担,实在没考好,咱们不是还有吉大托底了嘛!”
年轻人都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未来能回来的又有几人呢?最终留下来的,大概是年龄大了,不想折腾的了。
浙江金华的幼儿园给出一个全新的思路,试想,如果一座城市里老年化严重,幼儿园正好借此转型,从托幼到托老,如果老人也能和幼儿一样,早晨送去,晚上接回来,中间让年轻人可以正常上班,那么未来的养老压力可能相应会减少很多。
看看网友怎么说
世界就是个圆,最终都回到了原点,从幼儿园起步,再到幼儿园终结,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绕了360度之后回到一个点,而这些已经不是地产的问题了。
幼儿园改革倒是与时俱进,既符合了市场需求,又保全了自身,保证了利益的持续化。有网友说,如果能多建一些公办养老院,工作人员有编制,大家就会好好工作安心工作。如果真能做到闲置的幼儿园与学校改成养老院,让高龄老人白天有人照顾,儿女晚上下班回家还能把老人接回来,老人也有安慰,年轻人又不耽误工作,这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如果说学区房未来与养老院挂钩,那不是把房产的价值无限延伸了么?每个小区的养老院都跟房产捆绑,感觉地产商们是不是双眼又要放光了?资本总是无处不在的。
假如说十年后真的有大批老师下岗,那么现在的新型养老就是给出一个出路。老师转护工,愿意做的继续保持编制,照样领工资,不愿意做的,没有编制自由发展。未来的话,也许护工的地位将会得到直线上升了。
就目前来说,真是缺少高质量的养老院,对于老龄化的社会,我们不仅需要高质量的养老院,同时更需要质量高价格平的养老院,否则 ,也是空谈,毕竟,平头百姓还是占大多数。
写在最后: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养老院是一条新的赛道,新的时代使命,而浙江金华这家幼儿园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潮新闻记者梳理公开报道时注意到:“幼转老”或是“老幼共托”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在全国各地都有迹可循。
深圳、太原等地已开始试点,今年7月,北京首个“老幼共养”普惠服务点刚刚启用,在山东济宁,一些民营幼儿园,也做起养老服务,不少幼教老师加入其中,共同打造“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的生动场景。
70后的我们,也即将迎来自己的养老时代,这一代人已经打破了养儿防老的固有观念,未来,如果社区养老能落实,那将是我们的幸运,也希望能有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