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户育肥期未做好通风换气,鸭舍氨气重,鸭子易患病
在养鸭的过程中,育肥期的管理是一个关键环节。许多养鸭户都期望自己的鸭子能够茁壮成长,快速育肥,但往往却在一些看似简单的细节上栽了跟头。其中,通风换气在鸭舍环境营造中的重要性,却没有被足够重视。与其他养殖环节良好的管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养鸭户在育肥期忽视鸭舍通风换气,导致鸭舍氨气过重,进而让鸭子面临更高的患病风险。
首先,我们来看看正常通风的鸭舍和通风差的鸭舍鸭子的生长状态对比。在一个通风良好的鸭舍环境中,鸭子们自由自在地活动。鸭舍内空气清新,没有刺鼻的气味。鸭子的精神状态饱满,羽毛光滑顺亮。它们的行动敏捷,活跃度很高,采食和饮水的频率都很正常。这些鸭子的生长速度稳定且较快,在育肥期内能够按照健康的生长曲线增重。它们的免疫力也比较强,对于外界病菌的抵抗能力较好,发病率很低。
然而,通风差的鸭舍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鸭舍内弥漫着浓厚的氨气,刺鼻的味道让人一进去就感到不适。鸭子的状态和前面形成巨大反差。它们往往精神萎靡不振,羽毛蓬乱,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倦怠。鸭子的活动量大大减少,采食和饮水都不积极,常常趴在角落里。在育肥期,这样的鸭子生长速度明显放缓,体重增长的曲线甚至可能出现停滞或者倒退的情况。这是因为氨气这种有害气体,就像一个隐形的大敌,悄悄地侵蚀着鸭子的健康。
接下来,深入分析一下氨气对鸭子的危害。鸭舍中氨气过重会对鸭子的呼吸系统造成直接损害。氨气是一种碱性刺激性气体,当鸭子吸入过量氨气后,会刺激它们的鼻腔、气管、支气管黏膜。就像一把尖锐的针不停地刺激着这些器官一样。黏膜会充血、水肿,这就好比原本畅通的道路被设置了重重障碍。鼻液增多、咳嗽等症状接踵而至。一旦细菌或者病毒趁虚而入,鸭子就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这些疾病一旦在鸭舍中传播开来,就会像一场洪水猛兽席卷整个鸭群。
氨气除了对呼吸系统的损害之外,还会对鸭子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正常的鸭子自身有着一套精密的免疫系统,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着鸭子的健康。但是在高氨气环境下,这个免疫系统的功能被削弱。打个比方,原本坚固的堡垒变得摇摇欲坠。鸭子更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袭,无论是新城疫、禽流感等常见传染病,还是一些寄生虫病,都更容易在这类鸭子身上滋生。比如,在一些未做好通风换气的鸭场,禽流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通风良好的鸭场。
再来看看一些养鸭户不愿做好通风换气的原因。有的养鸭户过于追求鸭舍内的温度,在育肥期认为鸭子要保暖,怕通风会降低温度,影响鸭子的生长。他们觉得鸭舍温度高一点,鸭子就会更快育肥,没有充分认识到氨气对鸭子健康的巨大危害。还有的养鸭户觉得鸭舍通风换气会增加管理和运营成本,比如需要更多的能源来维持鸭舍的温度平衡等。他们在这个成本和鸭子的健康之间,选择了错误的侧重方向。
还有一些养鸭户存在认知误区。他们认为自己养鸭多年,经验丰富,不需要过于讲究现代的养殖管理理念。他们习惯了以前的养殖方式,觉得鸭子能长就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鸭子养殖的环境要求、品种特性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经验在现代养殖背景下,可能存在很多不足。
为了避免鸭舍氨气过重,养鸭户在育肥期需要做好以下通风换气的工作。首先,要根据鸭舍的大小、鸭子的密度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规划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选型。不能盲目跟风,选择不适合自己鸭舍的通风设备。在日常管理中,要制定科学的通风时间表。比如,在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大通风量,而在夜晚或者寒冷的天气,可以适当减小通风量,但要保证基本的有氧换气需求。同时,要注意鸭舍的密封性能检查,防止漏风现象的发生,确保通风的有效性。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措施来改善鸭舍环境,减轻氨气的产生。例如,合理控制鸭子的饲养密度,一个鸭舍内鸭子的数量过多,会产生更多的粪便和尿液,这是氨气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在饲料方面,也可以进行优化,选择一些易于消化、营养均衡的饲料,这样可以减少鸭子的排泄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养鸭户在育肥期一定要重视鸭舍的通风换气工作。鸭舍内氨气重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鸭子个体的健康生长到整个鸭群的稳定发展,都与通风换气这一环节息息相关。我们要吸取其他养鸭户在这方面的教训,避免因忽视通风换气导致的鸭子发病率升高的情况发生。把鸭舍的环境营造好,就像给鸭子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家园,在这样的环境中,鸭子才能茁壮成长,在育肥期内快速增重,为养鸭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也是对动物福利的尊重,符合现代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养鸭业的发展需要养鸭户不断地学习和更新养殖技术,而通风换气这一基本的环节绝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