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双旗镇客栈
日前,一则“骗子以‘花钱出书’为诱饵,引诱2000多名教师集体上当”的消息进入人们视野:骗子们鬼使神差地潜伏进一些高校的“务虚工作延伸神器”——微信群内,发布一些“只要你肯花钱,我们就可以帮你出书”的消息,声称自己有一些规划教材和国家级著作待出版,只要相关教师可以“视金钱如粪土”地表示表示,就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要求,直接署名出版,并不需要教师撰写和劳神费力地打通关系,只需要静坐家中,就可以拿到晋升职称的重要敲门砖!
这是多么上算的生意:不要在意你的前期付出——你可能也付出不来,因为在屎上,无法雕花!你只需要目光长远地有一点点胆魄,敢于去搏,你要知道:拿到了职称,单车可以变摩托,你就可以“粪土当年万户侯”!
还是那句话:我是一名二十六年教龄的初级职称教师,我的工资等级排位在十三个工资等级的第十一个等级之上,距离第五个工资等级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个月一万元的工资差距——这就是高级职称的吸引力!
我还没有谈及:拿了高级职称,还可以进一步向教育管理者(也就是刀郎口中《罗刹海市》里的“叉杆儿”、“马户和又鸟”)发起冲击!“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这才是当下的实用主义享乐化风潮的正确选择!
两相对比,为了评审职称而付出的一点点真金白银又算什么呢?
很多教师开始动心,然后交出了真金白银:受骗教师遍布全国120多所高校,涉案金额达到120余万元。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用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一下:每一所大学至少可以分到一万元“涉案金额”,这正好匹配上“限量供应”的教师职称吧?通常,一所学校,每一年,大概也就一个高级职称的名额。
也就是说,总有人在这些骗术面前动心,他们为什么动了心?
其实,你还别说,我无意谴责这个骗局中的受害者。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看穿了职称评审的坚冰内幕,他们知道职称评审不那么公平和公正,里面渗透了太多的人脉和情商问题!他们在顺势而为,只是找错了人,掏错了钱!
我一次次谈及这个问题,不要怀疑——职称评审的任何要义,如果放在阳光之下,那都闪烁着醉人的、圣洁的光芒!可是,我们的职称评审就是评审,是“人力”参与的评审,是在我们这个五千年来在乎人情世故的现实中的评审,其中的人脉和情商绝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放在这里,好像也不算突兀吧?
在这个“2000余名教师被欺骗”的例子面前,我看到许许多多小学教师在下面留言——你可以自行去查看,我懒得截图。
在这些留言里面,这些教师们的中心意思无非一个:这不是2000余名教师被骗的问题,这是2000万教师群体被骗的问题!
是的,目前,我们的一线教师队伍目前稳定在2000万人左右——2022年的数目字儿是1884万人!这接近两千万人的教师队伍,任谁都逃不开职称评定工作!
他们说:你们去看看中小学职称评审里面的问题吧!在中小学职称评审过程中,出卖灵魂者有之,出卖肉体者也不鲜见!
不管你相不相信,我相信!如果你不相信,那只能证明你不是一名教师,就这么简单!
你要例子?电脑要求我遗忘,不太喜欢我举例子!
如果你还不是足够健忘,可以参考中国男子足球和最近的一些学生造假问题,也可以参考事发2023年的一件事:一名教师八股文一样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使用了十几年,获得了许多重量级奖项;这名教师一直都是把时任校长署名成主持人;但当这名教师离开原学校之后,原学校的校长依旧豪气万丈、自作主张地把这个八股文一样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署上了当地教体局“叉杆儿”的名字,从而引起轩然大波——署名造假!
纸短情长,管中窥豹,你应该知道当今的教育科学研究科幻到了什么地步,不是吗?
下面两张证书,主持可不是真的“主持”,就是甩手的“叉杆儿”——校长!你留意一下第一作者——要知道,不是第一作者,在评审高级职称的时候,这张纸就起不到相应作用!
你没看错,是职称评审,不是什么职称考试,也不是什么按照工作年限来依次晋升,就是“评审”!
我知道,很多乌合之众嘴巴微微一撇:职称评审怎么了?职称评审的条件怎么就不合理了?
他们会极言按照工作年限来晋升职称的不合理性,他们差一点就会对着自己的爹妈说出这样的话:“你们年老,那又怎么样?谁说老年人在家庭里就高人一等?谁说你们老了,我们就要喊你们为‘爸爸妈妈’,我们就应该尊重你们?你们对我们的家庭有什么贡献?难道不能反过来,换换称呼吗?”
其实,我也不是一定坚持公务员的晋升机制——按照工作年龄依次晋升职称,虽然这种晋升机制可以淘汰教育领域里的野心狼,可以让我们急功近利的教育回归育人本心,可以杜绝教育领域里的行政化倾向,但是,这种晋升机制会给人以口实——一些教师容易躺平!
那好,我挺赞成在教师职称领域里推开“以考代评”的职称晋升方法——就用一张类似于高考的考试卷来考一考教师!
哪怕这张考试卷我考了零分,我也认可这种职称晋升方法;哪怕我已经“头白齿牙缺”,已经老眼昏花,我也赞成这种职称晋升方法!
来,我那熠熠闪光的“叉杆儿”们,你们赞成我的提议吗?赞成吗?!胆怯的懦夫们,你们为什么噤口不言?!
就是因为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这才间接地生成了上述“2000名教师被骗事件”。我想顺带问一句:那些高级职称的教师们,看到“2000余名教师被骗”,你们的嘴还硬吗?
当然,除此之外,我在这件事中还看到了一个诡异的点,很是想跟大家探讨探讨。
不要跟我说“没有人引荐”,鬼信,我都不相信!我以我二十六年初级职称的教师经验跟你说:所有微信群的管理都是学校里的“叉杆儿”,所有盈利性操作都有校内的“马户和又鸟们”作为代理人,在操办一切!
看到一些官方媒体在这样一则消息下面,“一二三”地给出一些应对方法——比如,他们会说:第一、提醒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学术造假惩处机制;第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立“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防骗意识;第三、加强对传媒机构的监督管理,我总想说一句:无论哪一条都完全正确,但,无论哪一条都不好落到实处!
补白
2000余名教师被骗,这个事儿,不同人群、不同视角,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对我来说,我可不单单看到这2000余名教师的防范意识差劲,而是看到了教师职称制度设计得比较差劲!
天下,苦秦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