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轰炸机是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的核心,这款冷战时期的产物,不仅代表了当时航空科技的巅峰,更是深刻影响了后续各国战机的研发。

很多人搞不清楚,一个没有垂直尾翼的“大蝙蝠”该如何在空中转弯。
B2轰炸机在空中转弯的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难,蕴含了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原理。仔细观察B2的机身不难发现,其两侧机翼上分别配备了一套独特的分离式方向舵系统。这套系统由两块独立的面板组成,它们能够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以此来改变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分布,从而实现转弯。

当飞行员需要向左转弯时,只要踩下左方向舵踏板,此时左侧的分离式方向舵面板会迅速打开,形成一个向左侧的阻力面,导致整个飞机产生一个向左的偏航力矩。
同理,当飞行员想要右转弯的时候,踩右踏板,右机翼的分离方向舵面板打开,飞机则向右偏航。当飞机要爬升的时候,两侧上多面板打开,俯冲时则打开下方向舵面板,只用左右两个分离机翼面板,就能让B2在空中完成各种机动。

这种方式虽然巧妙,可也有缺点,在小角度偏转时控制效率相对较低,导致B2的转向速度不如一些传统布局的飞机快,而且容易偏航,所以B2的飞控程序相当复杂。
为什么非要采用这种翼形布局呢?
我们都知道,传统飞机通常通过机翼尖端的复翼和垂直方向舵,来实现滚转控制和偏航控制。然而,这些垂直结构在雷达波照射下会产生强烈的反射,从而暴露飞机的位置。为了保持隐身性,B2在设计中取消了这些结构。

为了让B2在敌方雷达上消失,设计师们在飞机的外形、材料和发动机设计等方面可谓是绞尽脑汁,下足了功夫。B2采用了独特的飞翼布局,整个机身曲线光滑过度,找不到一个直角,这使雷达信号无法直接反射回雷达接收器。

此外,B2的机身表面覆盖了一层特殊的吸波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吸收雷达波的大部分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能消散在空气中,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飞机的雷达可探测性。
为了让B2轰炸机的机身更加坚固且轻盈,整个飞机用到了许多轻量化高强度比的材料,包括钛金属、碳纤维、环氧树脂和一些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B2轰炸机的发动机布局很奇特,四台通用电气F118涡扇发动机被深埋在机身内部,通过前部进气口吸入空气,这种设计可以减少发动机产生的噪音。
进气和排气系统经过了精心的S型曲线设计,这种设计能够遮挡发动机的燃烧室,防止被敌人的红外雷达锁定,进一步增强了B2的隐身性能。当空气进入发动机后,经过低压和高压压缩器的强力压缩,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机运转。这个过程产生热量是相当高的,由于发动机被深埋且排气系统经过特殊设计,这些热量被有效地分散和冷却,敌方的热追踪导弹也锁定不了。

B2轰炸机的航程巨大,其机身内部配备了大型油箱,可容纳约75000公斤的燃油,这使得飞机能够深入敌方领土纵深执行轰炸任务。通过空中加油机的支持,B2的航程可以进一步扩大到19000公里,在轰炸机中首屈一指!2001年,6架B2从美国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跨越长距离抵达阿富汗执行轰炸任务,整个飞行过程持续了大约70个小时,创造了当时远程轰炸任务的飞行时长记录。

在武器系统方面,B2轰炸机拥有强大的挂载能力。虽然其外观看起好像不大,但它却能够携带80枚500磅的炸弹或16枚AGM158巡航导弹。这些武器通过精密的武器悬挂系统固定在机腹内部,一旦准备就绪,就可以在保持隐身状态下投放。

目前B2轰炸机已经服役了近30年,没有被击毁的记录。即便如此,诺斯洛普公司的总设计师还是在B2的驾驶舱上方设立了两个逃生口,当发生危险时,B2驾驶舱顶部的两个盖子就会自动打开,飞行员座椅会弹射出去,然后利用座椅自带的火箭来调整姿态和减速。之后就是飞行员自带的降落伞打开。这款飞机看起来很科幻 ,但操纵起来很简单很安全。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了,维护也比较麻烦,据说一架B2需要24亿美元,这几乎等同于相同重量的黄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