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容器薄膜原材料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垄断指日可待!

电源界彭于晏 2025-04-28 14:53:38

替代铝电解电容器:

薄膜电容器正逐渐取代铝电解电容器,原因在于薄膜电容器具有卓越的耐电压性、更好的高频稳定性及更长的使用寿命。铝电解电容器的耐电压上限为650 至670 伏,而薄膜电容器可达到2000 伏或更高,这使得薄膜电容器更适用于高电压应用场景,尤其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电力系统。

向超薄及耐高温薄膜发展的趋势

电容器薄膜市场正朝着生产超薄及耐高温产品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先进应用的严苛要求。这一转变是由技术进步以及电容器薄膜在汽车电子和风能等高端市场中日益广泛的应用所推动的。不断改进的生产技术使得研发出厚度更薄且热稳定性更好的薄膜成为可能,这与行业对小型化和可靠性的追求相契合。

高电压电容器的应用

随着各行业对更高功率和效率的追求,对能够承受更高电压额定值的电容器的需求将不断增长。诸如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系统、工业自动化以及高速计算等应用场景,需要电容器在更高电压下运行,同时又不降低性能或安全性。电容器薄膜将不断发展以满足这些更高的电压要求,采用新材料、新制造工艺以及先进介电绝缘技术。在下一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中,高电压电容器薄膜将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些技术中,电压稳定性和能源效率至关重要。

国产电容器薄膜替代进口

近年来,中国一直专注于降低对国外技术和零部件的依赖,这推动了对国产电容器薄膜生产的需求。「中国制造2025」倡议强调在关键技术上的自给自足,这其中包括用于高科技应用的电容器薄膜等零部件。中国制造商正加大力度开发符合国内和国际标准的本土解决方案。这种对自力更生的追求,为电容器薄膜生产商在本土市场份额和全球出口方面创造了新的机遇。

国产电容器薄膜原材料替代进口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容器薄膜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电工级聚丙烯(PP) 等高质量原材料,这些原材料是制造电容器薄膜所必需的。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消费电子等行业对电容器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正将发展本土供应链作为优先事项,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中国的电容器薄膜行业竞争激烈且集中。以电容器薄膜的销量计,2023 年前五大公司占据了59.6% 的市场份额,在主要参与者持续的技术进步与规模经济的推动下,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领先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已实现核心制造设备本地化生产的企业,能够迅速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维持并提升其市场份额。

*本文内容来源于海伟电子招股说明书、电容圈和网络,有删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涉数据和图文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号立场,涉侵,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