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长廊里,消毒水的味道愈发刺鼻。
我手里攥着刚打印的银行流水,指尖早已掐进掌心。
纸页上那笔60万的转账记录,仿佛一道深深的伤口。
这是老徐确诊胰腺癌后,执意转给我的“夫妻共同存款”。
这份表面上的慷慨背后藏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隐情?
回想起三天前,我在老徐的病历本里摸出了一张夹着他母亲名字的房产证,那冲击力简直如晴天霹雳。
病房里的这笔金额背后,竟然还有更深的秘密等待揭开。
老徐确诊后的改变:从共渡难关到财产转移老徐确诊前,我们的生活可谓平淡而幸福。
他是个办公室主任,经常把单位挂在嘴边,总觉得单位没他不行。
上个月18号,他在职工体检中发现肿瘤指标异常。
那一刻,我才真的看到他露出慌张的神色。
深夜,他起床摸黑吃药,无意间月光照见床头柜上摊开的《继承法》。
第二天,他推给我一张银行卡,说:“这60万你收好,密码是你生日。”那时候,我还以为这真的是患难见真情,不曾想这是他开始财产转移的第一步。
三天前,我给老徐送换洗衣物。
雨天湿滑,心情也格外沉重,却没想到在病历本里意外发现了一张“房屋赠与合同”,落款日期竟是他确诊前三个月。
他早在半年前,就把市值280万的房子公证给了婆婆。
原来,他所有的安排和决定,都是为了让婆婆得到这套房子。
藏在CT片里的秘密:百万房产证的真相周三的暴雨天里,我为了给老徐送换洗衣物,特意从家里赶到医院。
一进病房,我便注意到柜子底层那泛黄的病历本,随意翻看时发现了一张褶皱的纸:《房屋赠与合同》。
合同的落款日期让我震惊,竟然是他确诊前三个月签署的,房子已经早早公证给了婆婆。
这套我们住了十五年的学区房,市值高达280万,就这样悄悄变成了婆婆的财产。
面对我的质问,他倒是很镇定:“妈就我一个儿子,房子给她养老不是应该的吗?
再说了,车留给你了,那辆奥迪A6怎么也值40万。”一股寒意从脚底升到心头,想象着十四楼窗外的漆黑天空,原来在他眼里,我在化疗后吓坏的模样,彻夜举着塑料袋守候,要没日没夜熬鱼汤的情分,在一张房产证面前,竟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老徐的理财方式:治疗费用和财产分配更荒唐的事情发生在昨天。
银行突然致电催缴贷款,我才惊觉到老徐在没有告知我的情况下,用我们的婚房抵押了120万经营贷。
银行职员的话语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老徐签下了连带担保协议,这表示如果他无法偿还贷款,我也必须承担责任。
他解释说:“治病要花钱,单位那点工资哪里够?”他眼神躲闪,仿佛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我立刻想起上个月撞见他秘书时的场景,那个刚毕业的姑娘哭诉着父亲重病,老徐当即批了五万借款——用的竟是我们的共同账户。
调解员老杨一语道破:“有些男人生病后就成了散财童子,只不过钱财都散在血缘关系里。”
婚姻里的情感账户:当金钱和感情发生冲突每天下午四点,成为我最抗拒的时光。
护士准时递来的缴费单,老徐总要抢过去细看:“营养针3980?
这个没必要打。”“进口止吐药这么贵?
换国产的。”前天他甚至要求换到六人间病房:“省下的钱够给妈买按摩椅了。”
看着他因化疗脱发的后脑勺,我不禁陷入沉思。
那个恋爱时不辞辛苦坐三小时绿皮车给我送早饭的青年,现在竟被疾病磨成了算计的账本。
更让人心寒的是律师递来的财产清单。
婚内购买的商铺登记在他弟弟名下,基金账户早转成了外甥女的教育金。
而他说留给我的车,还背着38万车贷。
结尾那晚,在医院开水房哭泣时,保洁阿姨递过来一包纸巾,她说:“大妹子,我伺候过300多个癌症家属。
算计钱的往往走得孤单,捧着保温壶送饭的反倒能熬出奇迹。”这句话如冷水浇在头顶,让我瞬间清醒。
我们总说婚姻需要经营,却把太多精力耗在“财产保值”上,忽略了那些深夜讲心事的温度、清晨搀扶的力度。
原来,婚姻里最珍贵的储蓄,不是金钱,而是两人之间的情感和信任。
当生死考验与金钱算计相撞,你会选择守护哪个?
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对我来说,眼前的这条路,必须重新思考,重新选择。
我想,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即使面对生活的重重考验,不要忘记婚姻的本质——那份在病痛中仍能感受到的温暖与陪伴。
财产终究只是外在,真正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是那颗温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