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减少景观绿化用水,节约水资源,补充城市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同时还能美化城市,改善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性,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家园。
1、转变思想,树立以蓄代排的景观设计理念
为了践行海绵城市的理念,创建海绵城市的景观,城市建设者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建设常常是以硬化的形式作为主体,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硬化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很多绿地都被改成了硬化路面,绿化面积非常少。大量的硬化路面导致雨水无法下渗,大部分雨水只能通过管道排走,一旦遭遇强降雨就会面临排水管道超负荷的状况,城市内涝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实直接排走的雨水也是城市宝贵的水资源,在构建海绵城市景观时,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加强景观与生态的结合,通过绿地系统及回收调蓄等设备充分利用水资源,以蓄代排,消耗掉城市内涝的部分雨水,同时通过植物砂石等绿地系统的吸收过滤等自然净化作用,使得水资源得以反复利用,可持续发展。
2、积极利用海绵材料,提升海绵城市景观建设效果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材料使用必不可少,因此海绵城市的景观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新型海绵型材料,强化材料的吸水性,提高材料的弹性,以此不断提高海绵城市景观建设的效果。
1)使用多孔混凝土材料。在海绵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城市道路也属于景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的道路建设中,混凝土是主要的建设材料,而普通的混凝土缺乏透水性,往往导致降雨天出现雨水聚集的情形。为此,城市建设可以使用多孔混凝土道路,以此吸收部分雨水,这些雨水可以有组织的渗透到地下,从而达到蓄水的功能。多孔水泥混凝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可以被反复使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在高温时可以蒸发出水蒸气,降低道路的温度。
2)强化绿地改造。在创建绿色海绵城市景观之时,绿地也属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景观设计时,在不影响整体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增加绿地面积,对于改造提升的项目,也尽量恢复绿地建设,提升绿地率。植物搭配避免过于单一,要注重高低组团,形成多重绿化,使得雨水层层过滤与吸收,达到储水的效果。
3、营造城市雨水花园景观
城市雨水花园景观建设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在创建雨水花园时,应注意植物品种的选择,首先因地制宜且选择耐水性较好的植物,乔木灌木、常绿落叶合理搭配,从而实现植物的吸水储水或净化雨水的功效。其次应注意雨水花园地形设计,控制好坡度从而调节雨水径流的速度,避免对植物过度冲刷,另外在低洼处往往设有溢流设备,可选择高于设备的亲水植物进行遮挡,以免破坏景观整体美感,只有将功能与美观合理结合,才能实现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充分运用。
4、下沉式绿地景观
下沉式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低于周边地形的高度差,收集雨水,在雨水饱和之后,通过溢流管等设备将多余的雨水汇集到城市的雨水管道中,对于雨洪控制非常有效。它不仅能广泛运用于城市公园等大面积绿地中,连狭隘的绿化带也能设计成下沉式绿地,若在景观中大量运用,不仅可以成为天然的蓄水池,同时还能美化城市,提升自然生态环境,使得城市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