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奇葩?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水位大幅度的下降,湖面退水较为严重,大量与搁浅,鱼类死亡较为严重。当地渔政部门负责人表示,不建议附近居民捡拾,捡拾的鱼送到市场上买卖属于违法行为。大自然的馈赠为何如此的浪费?
近日,网上流传着鄱阳湖水位大幅度的降低湖水大范围的退水,尤其很多野生鱼类在鄱阳湖退水位搁浅,附近的居民一拥而上捡鱼,由于湖内淤泥过深,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
本来这是一种自然性的安阳湖大量鱼类搁浅事件,对鱼来说可能是一种天灾,但对于野生动物和附近的居民来说,似乎是上天馈赠的一种美食。毕竟这是在鄱阳湖里生长的大型的鱼类,味道鲜美,是上好的鱼类食物。
4月1日,江西渔政部门负责人表示,附近居民捡拾这种搁浅的野生鱼类,数量比较庞大,而且很多鱼类个体比较大,对捡拾这些搁浅鱼可能会存在着危险性。特别对于这种野生鱼类拿到市场上卖是违法的,不允许附近居民外卖这种野生鱼类,也不建议捡拾到家里食用。
有一位网友在3月31号发布视频,自己在鄱阳湖水域捡拾了搁浅的鱼,问题还是比较大的,鱼类品种也相对较多,主要包括红鲤鱼、武昌鱼、黑鱼、鲶鱼、鲢鱼等共捡了两盆拿回家食用。这说明鄱阳湖的水质非常好,在里面生存的鱼类品种较多。

潘阳湖是我国最大的一个淡水湖,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泊。其地理位置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蓄水防洪等主要的作用,对当地保障自然资源调节水资源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彭泽、官亭湖、扬澜、担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淡水湖泊,对于附近的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受到季节性的影响较为严重,也就是在雨季到来之后,湖水面积迅速的扩大,水位也随之上升。预计水位在14~15米深湖水面积达到3150平方公里。水位超过20米的情况下,太阳湖的湖水面积将超过4125平方公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蓄水池。在枯水期低水位12米的情况下,湖水面积仅仅只有500平方公里。可见鄱阳湖受季节性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鄱阳湖的水域面积变化也非常大。

我国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春季雨水都特别的少,长江流域也就进入了枯水季。鄱阳湖是必然水位受到大幅度的影响,特别春季耕种土地需要大量的水资源,长江水位也大幅度的下降,所以鄱阳湖水位下降势在必然。
近期鄱阳湖周围的降水量增加,主要是前期我国迎来了一轮大范围的寒潮,给鄱阳湖带来大量的降水。毕竟即将迎来清明节气,气温迅速上升,尤其是潘阳湖距离长江以南的区域,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油菜花已经开了,麦苗开始拔节上长了,可以说到处是鸟语花香。这个季节降下了春天的雨水是必然鄱阳湖水面上升很多鱼类将会喝上这新鲜的雨水,也就随着雨水而游动。
但近几天鄱阳湖区域天气晴朗了,雨水又变得少了,所以鄱阳湖的水面又迅速的下降,开始大范围的退水,这使得很多鱼类出现了搁浅的现象。毕竟近些年来长江流域实行禁渔期,鄱阳湖作为长江重大的一个支流,所以也在禁渔期的范围内,里面的野生鱼类品种繁多,而且野生鱼也是非常多的,所以一旦退水就会出现很多鱼搁浅。

鱼类搁浅使得附近的居民看到那么多的鱼。顿然新生捡食野生鱼吃,有的人为了捞一点外快,捡了这些野生鱼拿到市场上卖。因为他们减的太多了,事实上根据上游新闻发布的小视频来看,搁浅的鱼雷铺天盖地到处都是,而且鱼的个体也非常的大,如果被附近老百姓捡拾到,确实是一笔不义之财。更何况这是鄱阳湖的野生鱼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至少比养殖的鱼类好吃的多,营养价值也丰富。
针对目前鄱阳湖大量鱼类搁浅,附近的老百姓涌入捡拾这些鱼类问题,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处相关负责人回复上游新闻记者说,禁止买卖鄱阳湖野生鱼,不建议捡来食用,“年年都会组织力量转运搁浅的鱼,但杯水车薪,算鱼的‘天灾’。”尤其是强调了买卖鄱阳湖野生鱼类属于一种违法的行为,或许这就是因为鄱阳湖的野生鱼已经作为保护鱼种,而且目前还在禁渔期范围内,随意的买卖属于一种违法行为。
鄱阳湖每年的水位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是随着季节性的降水受到影响。每年秋末至次年仲春,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枯水期湖水面积只有丰水期面积的十分之一。鄱阳湖进入枯水期后,均有鱼搁浅,有人捡鱼食用,也有热心人帮忙转运。江西省的渔政部门会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涉及到的渔政部门,尽量组织相关人员转运保护这些搁浅的鱼资源。

江西省渔政部门的负责人表示,“鄱阳湖太大了,辖区渔政会组织力量转运。”禁止买卖鄱阳湖野生鱼,公安一经查实会严肃处理,也不建议村民捡来食用,“好多淤泥,去捡还有安全隐患。
作为渔政部门来说,他们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鄱阳湖的鱼类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但一旦遇到一年的枯水期较为严重时,湖面水位大,幅度的下降,搁浅的鱼类太多了,范围也太大。仅靠渔政部门组织人员转运可能性比较小。
一旦出现鄱阳湖水位大幅度的下降,出现大范围的鱼类搁浅事件,应该鼓励附近的居民帮忙转运,当然要付一定的费用。或者说允许很多的居民可以捡拾一部分,防止这些鱼类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防止搁浅的鱼类在阳光的暴晒下腐烂变味,影响了附近的生存环境。
毕竟鄱阳湖范围太大,而且水位每年变化也太大了,枯水区的鄱阳湖水位面积已经下降到了最大面积的1/10,如果把整个鱼类全部聚集在这么小的范围内,也会使得鄱阳湖内的鱼类拥挤,也有可能会造成缺氧等症状,死亡现象严重。

既然是自然的馈赠,个人建议可以让附近居民捡拾一部分,前提是保障个人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捡拾,至少不要让这些资源浪费。与其花大部分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转运到其他的水域,不如让附近的居民享受一部分,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从渔政部门的工作而言,保护这些搁浅的鱼类是他们的工作职责。但从大自然的馈赠方面而言,那么多那么大范围的鱼类资源搁浅,短时间内大量鱼类会死亡,所以渔政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在保护野生动物食用的前提下,一部分也可以让附近居民享受一点。这是物尽其用,当然可能有一部分会被运输到市场上卖掉,在这方面可以打压,毕竟有一些不法分子肆无忌惮的捕捞,会造成鱼类资源的破坏。
你对于这件事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