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赤
学习与训练
1929年下半年,我由独立团选调到红二十军训练队学习。
红二十军 的军长是曾丙春,和我同期的学员有从兴国县独立团选调来的钟人仿(新 中国成立后曾任装甲兵副司令,已病故)。
学习内容以政治常识为主,并 兼学文化。我们先后读了几本“马克思主义浅说”小册子,听了一些有关苏 联十月革命和苏维埃运动的政治时事报告。通过学习,基本懂得了什么是 剥削、压迫、革命,什么叫阶级、阶级斗争,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共产主义等 政治常识,同时也学会认写了许多生字。
1930年上半年,我在红二十军训练队学习了三四个月,学习没结业, 又和钟人仿一起,被选派到陂头红军学校学习。
红军学校的校址在河东 陂头,校长由李立三兼任,第二大队队长是陈奇涵。我和钟人仿以及一些年龄较小的红军战士,都被 编入第二大队下属的“列宁少共 青年队”,队长是曾隆福,他是 泰和县梅山村人。
红军学校的 学习、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教 学设备一无所有。我们学习和宿 营都在山里,整天在深山、野 外摸爬滚打。学习内容是以军事 常识为主,同时兼学一些政治 常识和文化知识。军事训练从 稍息、立正等队列训练开始,到 刺杀、射击、投弹等技术训练。
经过半年的学习训练,使我们懂 得了很多的革命道理,特别是通 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使我们具有 了一个革命军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吉安陂头
1930年下半年,领导上抽调我到沙村特委党校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 理论。党校校长由特委书记陈洪时兼任(他是留苏回来的,后来叛变了革命)。通过几个月紧张的学习、生活,使我受益不浅,思想水平和理论水 平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回想起这一二年中比较系统的学习、训练生活,是令人难忘的,因为这 是我参加革命后,所打下的最初基础。
开辟中央苏区的根据地
1931年至1932年上半年,中央苏区虽然在肃反运动中经历了一定的 挫折,但在扩大红军,发展苏区,巩固政权,发展工农商生产,改善群 众生活等方面还是卓有成效的。这样,就使得整个赣江东面沿岸线都得 到了发展和巩固,为中央苏区和红军粉碎蒋介石的“围剿”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1931年初,我从党校学习结束后,组织上派我筹组万泰特委东、 浪、缝(即东沔洞、浪川洞、缝岭洞)临时工作委员会。
这三洞长 一百五十里,宽三十里,都通兴国县和赣州,地理环境十分重要。东、浪、 缝临时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姓匡(名字忘记了),我任副主任,委员会下设几 个组。
我们把工作委员会筹建起来后,肖克领导的红军独立五师从万安县、 安福县开进了泰和县,我们马上随独立五师部队打进了东、浪、缝,并与 独立五师紧密配合,做了大量的开辟工作。
肖克对我们工作委员会十分重 视和关心,他经常亲自参加我们的会议,指导我们的工作,和我们共同研 究部署如何解放和开辟东、浪、缝的革命根据地。同时,肖克还从生活上 处处关心照顾我们,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经常给我们送来粮菜,还 送了几次水牛肉给我们改善伙食。
总之,我们工作委员会和独立五师部队亲 如一家,团结奋战,对整个东、浪、缝地区的解放和开辟工作,对巩固沙村 地区,发展万泰苏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同当地人民群众的关系胜似鱼水情。我们组织贫苦农民斗地主、 打土豪,没收了地主的全部土地,打开了地主的粮仓、宝库,将土地、粮 食和衣物分给受苦受难的贫雇农。还帮助农民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带 领他们四处伏击,打得白狗子和土匪狼狈逃窜。
我们仅仅用了不到半年 的时间,就全部解放了东、浪、缝地区。广大农民为庆贺翻身解放,尽 情地唱啊,跳啊,喧闹声、锣鼓声、口号声响彻云霄,昼夜不停。农民 群众基本组织起来,建立了革命政权,革命士气空前高涨,“拥护红军、 参加红军”的口号声深入人心。许多农民纷纷送儿送郎参军,并将分得的 粮 食 、 衣 物 省 吃 俭用,尽全力支援给 红军队伍,到处洋溢 着 一 片“军爱民,民 拥军”的热烈场面。
1931年底,中央万泰县委又将刘唐生和我派往冠朝地区,去做新的开辟工作。刘唐生任中共区委书记,我任少共区委书记。刘唐生到任不久,打AB团 时出了问题,组织上决定由我接任中共区委书记,并兼任肃反委员会主席,由曾道发接任少共区委 书记。
当时和我在一起工作的,还有从独立五师派来的团长刘子奇,从万泰 县委派来的组织部长胡加宾(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民委副主任)以及从河 西来的邓典桃(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
冠朝地区紧靠赣江,江对岸就是马家洲。马家洲是一个集镇,交通 方便,经济繁华,北通吉安、安福,南通万安、赣州,东临泰和,是敌 人的军事武装重地。敌军经常派出小股敌人,到江东沿线和中央苏区进 行骚扰破坏。敌军那时每天都要过江前来捣乱破坏,有时一天要来几次。
我们区委驻地在大罔,有时也住冠朝小学等处,为了不遭敌人破坏,我们 经常变换地点。我们区委身边只有一个独立营,我兼营政委。
我们根据 实情,对敌采取的原则是:你大股出动,我们快撤;你小股出动,我们 狠打。我天天带着队伍东奔西跑,与敌军四处周旋,展开了灵活多变的游 击战和运动战。我营所有干部、战士,在紧张的战斗和艰苦的环境中,没 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次踏实觉,但大家毫无怨言,表现了革命者应 有的英勇顽强的作风。
我们边战斗边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扩红运动。使冠朝整个地区的工作局面很快全面打开,革命形势发展得又快又好。赣江 东岸基本全部获得解放,吉安府地区,河东的苏区都连成了一片。
中央苏区 的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忱空前高涨,掀起了“踊 跃支前,拥军参军”的革命热潮。仅仅三个月,光沙村地区就扩大红军近 两千人,编成四个营,组成了一个团,上级领导指派我任政委,又派来独 立五师的一个王团长和三十多名干部,负责将这些新参军的青年送到了兴 国县的红军补充师,在那里举行了热烈的欢迎大会。我们完成了一切交接任 务后,全面地进行了总结工作,大力表彰了先进,同时找到了不足之处。
由于我们开辟东、浪、缝和冠朝地区的任务完成得出色,成绩显著, 党组织、红军部队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几方领导十分满意,为了表彰我们的 事迹,当地苏维埃主席曾吉祥、万泰县委书记陈洪时,独立五师师长肖克 等领导,当即给予我们通报表扬,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