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追随蒋介石6年,晚年称:蒋最大错误,就是接受雅尔塔协定

峻辉聊过去 2024-08-22 14:18:54

郝柏村,台湾第一军事强人、蒋介石身边最亲近的卫士长。

因为与蒋家父子的亲密关系,郝柏村一度做到台湾最高军事将领——“总参谋长”。

他还是台湾政坛中,少有的军人出身出任“行政院长”的高官。

那么,郝柏村究竟为何如此受重用?

晚年评价老蒋时,郝柏村又为何由衷感叹;认为忍气吞声接受雅尔塔协定,是其一生最大的错误?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两蒋麾下得力干将

郝柏村,江苏盐城人士。

出生于战乱年代的他,哥哥姐姐都早早夭折,他成了家里的长子。

1935年,郝柏村在考取了常州一所高中的情况下,因为家中经济条件不宽裕,最终放弃读书,转而报考了南京免费的陆军军官学校。

他顺利通过初复试,成为军校第十二期新生,名义上成了老蒋的学生。

不久后全面抗战爆发,军校为尽快培养军管干部,不得不加快教学节奏,学生们在校学习时间严重缩短。

1938年,郝柏村与700多名同级校友提前毕业,蒋介石亲自来到学校主持了毕业典礼。

毕业后,学校难得放了10天假。

郝柏村离家三年,总算得以返乡探望父母。

这一次回来,一家人留下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合影。

临走前郝柏村感叹的说:“马上就要回军中了,不知何时能够再回来,照片可以留个念想。”

谁都不曾预料,这竟然成了他与家人的最后一面。

直到61年后,郝柏村才得以返回家乡。

当然,这是后话。

1938年,郝柏村首次踏足战场就负伤中弹。

后续,郝柏村在广东一带征战了一段时间,曾参加过广州战役。

在那之后,国民党大军面对日寇的进犯节节败退,郝柏村也被调至贵州一所炮兵学校继续进修。

从学校出来,郝柏村便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位贵人——顾祝同。

彼时的郝柏村,是第12炮团2营营长,而同乡顾祝同已经是第三战区司令员,蒋介石身边的得力干将。

因为是江苏老乡的关系,顾祝同一直对郝柏村照顾有加。

1948年顾祝同出任国民政府“国防部”总参后,他专门将郝柏村调至身边,担任总参办公室参谋。

能够成为国民政府高层将领的心腹,这样的待遇和位置不知艳羡了多少国民党人。

但殊不知这份差事,也将郝柏村带到了台湾。

1949年,郝柏村跟随国民党大部队东撤台湾,并继续出任随从参谋。

和许多国民党将士一样,郝柏村本以为这只是一次暂时的撤退,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回到大陆,回到亲人身边。

可他万万没想到,大陆成了他几十年也没能回去的故乡。

1958年金门发生炮战,郝柏村已经是国民党陆军9师师长。

因为在金门炮战中表现不错,战后老蒋将其擢升为金门卫戍区司令员。

没几年,郝柏村又被调到蒋介石身边,成了老蒋的侍卫长。

平日里,郝柏村与蒋介石的交流仅限于工作。

蒋介石下达命令,郝柏村执行,极少有扯闲话的机会。

相较于老蒋,郝柏村与蒋经国的关系则好得多。

二人常常促膝长谈,整天整夜说不完的话。

因此当蒋经国上台后,郝柏村便被坐上了顾祝同曾经的位子,成为“国防部”总参,手握实权的军中一号人物。

哪怕后来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也对这位“镇岛大将军”恭敬有加,一度将其提拔为“行政院院长”,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过,郝柏村对职权并不贪恋,他始终心怀家国,渴望两岸统一。

得知李登辉“台独”立场,他立刻辞去“行政院长”职位,后续还多次带领国民党退役官员造访大陆,推动两岸友好交流与联系。

对于蒋介石,郝柏村也不吝批评。

晚年时期,郝柏村就指出了蒋介石一生犯过的最大一个错误——坦然接受《雅尔塔协定》。

强权政治产物——《雅尔塔协定》

《雅尔塔协定》,二战末期美英苏三巨头秘密签订的一项协议。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迎来落幕,欧洲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苏军与美英联军从东西两面将希特勒包围,战场一步步逼近德国本土。

东线的苏军已在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间1200公里的战线上,全面吹响反攻号角,前锋大部队一路横推,距离柏林只剩下60公里。

西线的美英部队,成功粉碎敌人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轮反扑,兵锋直指莱茵河西岸。

希特勒政权危在旦夕,反法西斯同盟在欧洲战场的胜利近在眼前。

然而,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形势依旧严峻。

日寇仍占据着中国大片国土,并掌控着朝鲜、越南、柬埔寨等国,还有太平洋大片岛屿。

1944年7月,美国五角大楼制定了进攻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

按照美国人的推断,日本现存兵力仍有500万人,其中本土200万、中国东北100万,其他战场200万。

参谋人员普遍认为,如若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势必引得日寇调回大部分兵马驰援国内,届时美军将面临数百万日寇的拼死阻击。

不付出至少百万军队的伤亡,恐怕难以拿下日本。

为减小己方战争伤亡,美国决定拉苏联入场,携手逼迫日寇投降。

长期以来,五角大楼都秉持着一种观点:要想尽快击败日本,尤其是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苏军的下场绝对是必要的。

五角大楼参谋部在呈递给罗斯福的备忘录中指出:“为了给予太平洋战场最大支持,必须尽快让苏联参战。”

美国军事代表团也表态:“我们一贯的任务,就是敦促苏联对日作战。”

罗斯福本人也很清楚,没有苏联的帮助,战胜日本将非常艰难,且代价高昂。

因此,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让苏军奔赴远东。

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早在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上,三国首脑便已展开磋商。

在后续的雅尔塔会议上,苏军出动规模、进入战场时间等细节也纷纷敲定。

斯大林表示,欧洲战场结束后的2-3个月内,苏联将会参与远东战争。

但苏联也很清楚,加入远东战场意味着什么,斯大林不可能白白付出巨大的伤亡。

当斯大林提出对日作战的60个师的军需物资,无法按时运送至前线时,美国立刻表示,愿意为60个师提供2个月的给养。

而这,仅仅是苏联答应出兵的一点小甜头,真正让斯大林同意发兵东北的真正愿意,是一系列有损中国主权、有利苏联利益的协定。

1945年2月4日-11日,美英苏三巨头在雅尔塔实现会晤,三方元首秘密磋商了苏联出兵的条件。

具体包括:外蒙独立现状不容改变;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归属苏联所有;大连、旅顺向苏联开放;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中苏合作运营。

三国堂而皇之的宣称,只要求归还日本从俄国掠夺的权利和领土。

但从实际来看,苏联所要求的领土和权利,全部属于中国的主权范围。

因此,实质上的《雅尔塔协定》就是大国博弈下的强权政治。

美英为减少日本战场损失,主动争取苏联加入战场。

斯大林趁机提出种种有损中国主权的条件,罗斯福和丘吉尔在未争取中国同意的前提下,自作主张全部接受了斯大林的所有条件。

更可恨的是,蒋介石后来也默许了这一系列强权协定!

蒋介石的忍气吞声

《雅尔塔协定》签署后,美英苏迟迟没有向外界公布,以防止泄密为借口对中国封锁消息。

但三国的秘密协定,还是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老蒋向来很关注苏联对远东战场的态度,主要原因是担心苏联加入战场后,会支持中共力量的发展,从而阻碍国民政府实现政令与军令的统一。

因此,老蒋向来对苏联持怀疑和排斥态度。

眼看欧洲战场即将结束,美英苏三国频频通气,蒋介石立刻急了。

他在1943年7月的日记中写道:“如果苏联不参加对日作战,中国的牺牲会大一些,但我宁愿如此。”

不难看出,蒋介石仍将蒋家王朝和个人野心,置于家国危亡和无数军民的生命之上。

只不过,对于三国的秘密协定,蒋介石能做的也只是多方打听,丝毫干涉不了三巨头的谈判。

从1945年2月开始,蒋介石对雅尔塔会议给予了高度关注,从各国使馆处千方百计打探消息。

4月24日,蒋介石从赫尔利口中获悉了《雅尔塔协定》的具体情况。

眼看苏军参战已成事实,蒋介石也无计可施。

随后,蒋介石发起与美国、苏联的谈判,但谈判出发点仍是联美抑苏,从而进一步打压中共。

蒋介石的外交政策取向,受到来自美苏两大庞然大物的双重制约。

出于对中共的忌惮,蒋介石不得不寻求与苏联的合作,但由于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蒋介石从未过多寄希望于对苏外交,所谋求的仅仅是苏联和平共存,抑制其对中国的影响,并压迫中共向国民党屈服。

蒋介石更多寄希望于美国的支持,以限制苏联在中国的利益扩张。

然而,美国支持国民政府同样是基于自身利益。

彼时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亚洲的利益和精力有限。

正如马歇尔所言:“美国并不是非帮助中国不可。”

因此,美国对国民政府的干预和支持,往往和蒋介石所期望的不一致。

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美国在中苏问题上基本采取中立态度,邦苏联隐瞒《雅尔塔协定》内容,就是最好的证明。

于是在后续的中苏谈判中,蒋介石渐渐全盘接受了《雅尔塔协定》对中国所有的不公主张。

从国民政府的态度,可以清晰看到老蒋的立场变化。

在外蒙问题上,老蒋从一开始的“现在最好不提”,到给予高度自治但主权属于中国,再到承认外蒙独立。

从坚持先划定边界再承认独立,到后来的全凭对方处置。

针对东北铁路和港口,从坚持行政主权完整,到基本满足苏联有损中国行政主权完整的苛刻要求。

外交去向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是内政的延续。

老蒋在中苏谈判中的立场转变,很大程度上就受到了国内政治的影响。

老蒋之所以如此痛快的同意外蒙独立,就是因为苏联将国民政府允许外蒙独立,作为中苏谈判的先决条件,并做出了支持国民党而不支持中共的保证。

后来老蒋甘愿匆忙在条约上签字,也是因为苏联红军已经遍布东北,一旦国民政府再拖延,中共将在苏联的帮助下进入、控制满洲。

在与苏联谈判的过程中,国民政府代表或许曾就领土和行政主权完整,与苏联展开过据理力争。

但在家国大义与个人利益面前,老蒋终究还是选择了后者,宁愿牺牲国家主权,也要换来苏联的支持,从而限制中共的发展。

最终,老蒋全盘接受了《雅尔塔协定》。

付出的代价是,中国领土被割占、城市主权丧失、交通要塞被控制。

一系列国家主权与领土的流失,给老蒋罄竹难书的罪状上,再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此,哪怕是郝柏村这般与老蒋极为亲近的人,都打心眼里不赞同他的决定,认为签署《雅尔塔协定》是蒋一生最大的错误。

从事实来看,郝柏村的评价不无道理。

毕竟,中国现如今失去外蒙、库页岛等辽阔疆土的一大原因,就是老蒋当年的无底线妥协。

结语

郝柏村,从贫苦山村走出,一步步攀升为国民党数一数二重臣。

他深受蒋氏父子的重用和信任,但在家国大义与两岸统一大业上,郝柏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追求。

为反对“台独”辞去“行政院长”、就《雅尔塔协定》批驳老领导蒋介石,单单这两件事便足以见得此人的追求。

参考资料

[1]封思倩.专访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谈蒋家父子[J].领导文萃,2014,(12):60-65.DOI:10.13533/j.cnki.ldwc.2014.12.015.

[2]马永祥.“反‘独’大将”郝柏村——追忆郝柏村先生访问大陆的故事[J].台声,2020,(07):88-91.

0 阅读: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