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天道》的魅力在于王志文的演绎,这个加分很多。其次,这部剧的情节有点时间错位,那情节如果放到90年代中后期说的通,但是电视剧在制作和表达中并不能让人感受到相应的时间节点和环境氛围。如果是代入剧集上映的时间点,则会非常别扭,跟当时中国的发展进程不符。
这部剧里面所谓的那些道理,能把人带到一扇门前。里面的禅机、妙理结合剧情情节,的确会让人浮想联翩,好像想通了些什么。但是进入那扇门后,再回首尤其是伴随着阅历增加、经验增加、知识增加,会逐渐觉得天道里的所谓道理也就那样。其次,剧中很多观点其实是使用现代心理学对于传统道德和行为习惯进行理解和评价,而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三人的经历和命运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缺乏法律常识造成的。
同时,丁元英和芮小丹并不是只有在德国学习生活才能最大发挥自己的价值,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少深邃的思考和振聋发聩的呐喊。诚然,传统文化中确实有许多糟粕,但这更多的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与现代商业文明自然有诸多冲突的地方。进而我认为,在文化与道德中,除去最基本的与人性共通的部分,绝大多数内容都和社会经济生活相伴相生,因此没有好坏、对错与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与过时之别。
再者,剧中芮小丹、萧亚文和欧阳雪的内心独白细致丰富,而丁元英作为男主角,内心刻画显得略微单薄,当然这也有丁元英性格和角色特点中理性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因素。此外,剧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多数偏向正面,就算直接竞争对手林雨峰身上都有些英雄主义情节。而少数几个偏负面的描写集中于小市民群体中,比如刘冰,早餐摊的大妈和面馆的大爷,不知是偶然还是刻意为之。另一方面,除去思想方面的讨论,剧中主创人员对于王庙村环境和村民的塑造是我认为更值得尊敬和赞扬的地方。
剧情还是很引人入胜的,只是表达的观点有部分不太赞同。即所谓强势文化,是因为强势而文化还是因为文化而强势?所谓弱势文化,是因为弱势而文化还是因为文化而弱势?本剧通过一个优秀的故事,提供了一种底层跨越阶级的“屠龙术”,但是也传播了一种“强者之所以强是因为思考方式的强势”这样的唯心观点,而忽视了强弱本身亦同样影响思考方式。
另外,看完这部剧之后,明白不能把利益暴露出来,否则会被人抓住把柄,所以得用道德包裹起来。见路不走。在一个种群中,某些策略少数个体选择会获益,大多数选择却会受损,这是因为策略需要的资源不足以支撑大多数个体。注意,这里是某些策略而不是所有策略。在博弈论中这被称为酒店博弈。最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这样的道是可以从已发生的事来窥探一二的。
芮小丹的结局为什么是死呢?丁元英为什么一定要让辞职呢。首先从事例分析芮小丹,欧阳雪开饭馆要她垫资后入股,当时的她是不能承受这样的风险的,但是她还是义无反顾,对待感情她的表白方式也是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这样的性格作为一个刑警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是不会逃跑的,她的最终结局一定是殉职的。剧中她的自述也说了这个遭遇换作其他人结局肯定是不一样的,她和丁元英的谈话中提到她死后希望把骨灰撒入大海。她对自己有可能有这样的结局是有心理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