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天道》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视剧。对于这样一部电视剧,大家也是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来评价它的。因此,从鸡蛋里挑骨头和“标新立异”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人们对于《天道》在思想深度方面的赞扬已经掩盖了电视剧主创人员本身在拍摄和表演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光彩。一方面,剧中所宣扬的思想放到今天有许多值得再讨论和更新的地方。首先,电视剧的前半部分一直在强调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对于死亡的看法,古城居民对丁元英的态度,剧中人物的关键选择和命运走向等等都被解释为其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而这样的基调使得全剧有一种把传统文化和弱势文化同西方文化和强势文化二元对立的倾向。其次,剧中,每一步都设置好恰当的信息(利害)让别人去采取期望的行动。关注能掌控的东西,以未来而非过去作为目的(放弃沉没成本),不做无效干预。一个人聪明人说话应该懂得,只说正确的话或者选择不说话。
外部性内部化和反纵向一体化。丁元英不让王庙村加入公司(纵向一体化),而是将他们分为若干个个体户并各负责部分产业链,用市场竞争来互相制衡。为什么要说做某某事情是为对方好,外部性内部化。劳动力穷,因此对钱的相对依赖性高,就便宜,成本就节约出来了。用资源进行制度变迁,但变迁时会导致社会结构不稳,因此又要用资源维持结构稳定。结构的改变和稳定都需要资源,因此制度变迁前需要资源积累。
再者,剧中丁元英是在知道父亲的病无法治愈活着也是继续痛苦一段时间,这才做出拔管的决定的,理性的说是善,是不被中国的传统观念所允许的。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父亲多留些日子的老大表现出的态度也是善,但是遇到普通家庭这种决定将耗尽未来几年,几十年的经济。父母的愿望除了让自己活着更希望子女过的好,就算知道儿女腰缠万贯也不愿他们为自己无法挽回的病付出他想象中的巨大代价。
丁元英是有情的,长子也是有情的,个人更偏向于前者。另外,当林雨峰从一开始就面对和王庙村合作“扶贫”这一选项时,他是会同意还是拒绝。而法院的裁决则表明法律维护的是林雨峰(企业家)还是王庙村农民的利益,即法律的阶级性。同样的事情放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中就是欧美国家对我们生产的产品实行反倾销。至于扶贫之一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框架下更是无解,因为他们认为贫困和落后本就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
而当中国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挑战到他们的地位,威胁到他们优渥的生活时,他们却用人权,不正当竞争,甚至种种行政手段组织,乃至于扼杀中国力量。另外,丁元英的情感世界,被芮小丹撞开了,他的作为男性情感的表达方式,却是他最不齿的传统和落俗,他羞涩和坦然,羞涩于芮小丹丹奔放,坦然于内心强大地接受芮小丹的一切安排。身体尺度的界限让他的婴儿本质完全地显露出来。他与芮小丹的截然不同碰撞出爆炸式的美感(悲剧之美)。
最后,剧中出现的王庙村村民各个有血有肉,淳朴,接地气,而王庙村村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真实又触动人心。我甚至认为对于王庙村的描写是这部剧最精彩也最成功的部分。当然,一部剧能引出人们的思考和讨论,正如剧中丁元英想要达到的目的一样,本身意味着它已经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