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的正式售价横空出世,比此前81.49万元的预售价直降近30万,瞬间引爆全网。这款对标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和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国产超跑,不仅以1.97秒的零百加速刷新纽北四门车圈速纪录,更让雷军喊出「国产品牌正在全面崛起」的豪言。这背后,是小米从手机跨界到汽车行业的「爆品逻辑」与「技术破壁」的双重胜利。
一、性能突破:从三电机到碳纤维的“技术组合拳”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小米SU7 Ultra搭载的「双V8s+V6s」三电机组合,综合功率达1548马力,峰值扭矩超2000N·m。其自研的V8s电机以27200rpm的转速登顶量产电机榜首,关键材料采用960MPa航空级硅钢,强度是行业标准的2倍。赛道级轻量化设计全车覆盖件90%使用热压罐碳纤维工艺,17处碳纤维部件总面积达3.74平方米,减重57kg的同时保持高强度车身。21英寸专属轮毂和钛铝合金转子,进一步强化性能与美学平衡。智能驾驶的“中国速度”小米智驾团队以全栈自研突破技术黑盒,10月底已实现全国无图城市领航全量推送,11月启动端到端+VLM视觉大模型内测。用户完成1000公里安全驾驶后,可解锁「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智驾。二、市场颠覆:雷军的“价格锚定术”与用户共创预售价策略的心理博弈从81.49万元预售价到52.99万元正式价,小米用近30万价差制造「价格惊喜」,精准锚定百万级豪车市场。这种「高开低走」的定价逻辑,直接冲击消费者对国产车「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用户参与的爆品逻辑通过「小米汽车答网友100问」「雷军微博互动」等玩法,小米将用户反馈融入产品细节:中控台21.7L储物空间、B柱雨伞挂钩、双区空调+座椅加热等设计,均来自用户真实需求。供应链生态的降维打击依托宁德时代麒麟Ⅱ电池、汇川联合动力电机、拓普集团空气悬架等20余家核心供应商,小米SU7 Ultra量产交付速度远超新势力。上市仅10个月累计交付破18万辆,连续5个月销量超2万。三、行业启示:国产车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蜕变小米SU7 Ultra的爆发,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三大转型:
技术路径:从依赖进口到自研三电、智驾、材料全链路突破;品牌定位:从「性价比」到敢于定价50万+直面BBA;用户关系:从单向销售到「参与式造车」的生态重构。正如雷军所言:BBA值得学习,但无需迷信。 当蔚来ET9、仰望U8等国产豪车集体冲击80万+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自信」时代已然到来。这场变革,或许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