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真问题,提振民企发展信心

中国报道 2023-05-23 11:10:32

习近平总书记4月28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就在此前几天的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

中央层面密集部署,传递出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信号。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指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较多困难,民企发展信心不足、预期偏弱。要让民营企业家“放下包袱,大胆发展”,就要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经济的重要指示和论述,为民企解决真问题,营造重视民营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和民营经济长久发展预期。

△ 工人在位于陕西咸阳的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工作。

保持信心才能长久发展

“大家都说民企‘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确实是这样,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政策是一时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保持信心才能长久发展。”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企业家有了信心、市场有了信心,就能克服困难,创造经济发展的动力。

关于民营经济,一直有“56789”的说法,即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以及吸纳90%以上的新增就业”。截至2022年末,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达4700多万户。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卫挺曾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个毫不动摇”是民营经济产生和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不断拓展和深化民营经济基本方针的理论内涵。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的50多位企业家说:“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在‘内在要素’和‘自己人’的重要定位指导下,有关部门从加强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黄卫挺说,与此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表述相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强化了“内在要素”和“自己人”重要定位。

“由于疫情叠加市场等原因,这几年部分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困难,民间资本投资也处在一个历史低点。怎么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改善市场预期,坚定市场信心,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表示。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围绕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等出台系列举措,不断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203.9万户,同比增长10.7%。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49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

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区域发展更加平衡。一季度,中部地区新设民营企业51.9万户,同比增长20.8%;西部地区新设民营企业44.1万户,同比增长30.2%。

同时,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第一、二、三产业新设民营企业分别为7.6万户、34.9万户、161.4万户,第三产业占比近八成。受疫情冲击的“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快速恢复,新设民营企业增速分别为35.7%、15.5%。

政策的“温度”和“效度”

去年12月18日,新任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杭州开展调研,阿里巴巴集团是调研点之一。次日,港股阿里巴巴股价冲高,甚至一度涨近5%。“省委书记调研阿里巴巴释放什么信号”的解读也一度在各类媒体平台刷屏。

此前几天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同时,会议还指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近几年的强监管下,蚂蚁金服IPO叫停、被反垄断调查,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平台企业之一,最能感受到这种微妙的变化。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政府与民企的这种互动,也让市场第一时间就敏锐地捕捉到了积极信号。

这是“政策导向”与“市场反应”的典型案例。

“当前民营经济遇到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与社会上有些错误的观点、议论有关系,比如前些年‘民营经济退场论’‘新公私合营论’‘国进民退’等,有的人还议论‘搞不搞市场经济’,让‘两个毫不动摇’似乎在舆论上有点‘动摇’,造成民营资本紧张。”张占斌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后,多个省份党政一把手主持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还有的省份专门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近两个月来,全国各省市更是密集召开民企座谈会、营商环境座谈会,让企业家谈发展、讲需求、提建议。

依法平等保护包括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才能让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

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高管向《中国报道》记者讲述了她曾经所在企业的遭遇。其公司负责人被拘捕了,同时被捕的还有十来位高管,她是“剩下的唯一一个”,公司的运转陷入了停滞。“好几个月时间,也没有人来告诉我们该怎么办,还有这么多员工,我只能一个人硬撑着,即使老板被查没事放出来,企业肯定也完了。”

今年3月份,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能不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这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其实这不是海南的首创政策,而是司法系统近年来提出的明确的司法政策。2019年,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多个场合强调:“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件时,综合运用好刑事司法政策,能不捕的就不捕,能不诉的就不诉,能判缓刑的就提出缓刑的量刑建议。”

从2020年3月起,最高检决定在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的6家基层检察院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在办理涉企犯罪案件时,依法可不捕不诉的,责成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切实整改。去年3月,张军在互联网问答社区知乎上回答网友提问时说,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的目的是“防止不当办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

△ 2月25日召开的宁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现场。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

“民营经济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最大的机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擘画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实现宏伟蓝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这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舞台。”今年年初,时任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外贸企业达51万家,他们的进出口总额21.4万亿元,进出口规模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达到了50.9%,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80.8%,民营外贸企业持续发挥了外贸“稳定器”的作用。

在科技创新方面,民营科技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50%左右,全国65%左右的发明专利、7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来自民营企业。2021年,全国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达1.45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38.58%,同比增加23.14%。

黄卫挺表示,站在新征程上,必须按照“内在要素”和“自己人”的重要定位,加快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活力;紧扣民营经济新的使命担当,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也要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按照“两个健康”全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社会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旗帜举得更高,声音喊得更响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现代化发展,我们就得重视民营经济。”张占斌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各级政府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鼓励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科技创新。

专题策划、编审:赵珺、徐豪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媒体发稿:张利娟

《中国报道》2023年5月刊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