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寄生虫防治,高原牧场,经济价值,方法要科学

晓珍养殖 2025-02-19 16:11:11

牦牛,这种生长在高原的独特牛种,有着许多鲜明的特点。牦牛体型高大,毛发浓密且长,能在寒冷的高原环境中生存,这得益于它那厚实的皮毛,就像穿了一件保暖的大衣。牦牛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很强,它能扛住低氧、低温的情况。

牦牛在高原牧场的经济价值可不小。牦牛肉是当地居民重要的食物来源,肉质紧实,口感独特,而且富含营养。牦牛奶比普通牛奶营养价值更高,含有的脂肪、蛋白质、乳糖、矿物质都比较多,钙和铁的含量更是比普通牛奶高很多。牦牛绒比普通羊毛更柔软、更保暖,是制作高档衣物的优质材料。牦牛骨能用来制药,在传统医学里很有用。

在高原牧场,牦牛养殖面临着不少痛点。像牦牛容易得寄生虫病,这就像头顶上的阴云,一直影响着养殖户的利益。我有个朋友在西藏那曲的牧场,他说牦牛驱虫一直是个难题。以前试过一些方法,效果不太好。比如有次冬天,牦牛感染了体外寄生虫,用了一般的驱虫药,但气温太低,药效没发挥出来,好多牦牛还是痒得不行。还有网友分享过,他家乡的牦牛肠道寄生虫也不好防治,有些驱虫药对牦牛的肠胃刺激大,用不好还影响牦牛健康,造成牦牛掉膘。

我老家甘肃有些山区,养殖牦牛的地方比较分散,养殖户分散,交流也少。有些养殖户就按老办法驱虫,不考虑牦牛生长阶段和环境变化。像牦牛皮下寄生虫防治,有的养殖户用伊维菌素,但北方寒冷,牦牛免疫力下降,有时效果不好。还有养殖户说牦牛血液寄生虫不好查,平时不注意,等发现时牦牛都病得不行了。

养殖牦牛需要科学办法。首先了解牦牛寄生虫种类和习性,在牦牛不同生长阶段和季节调整驱虫方法。比如牦牛犊出生后3个月,容易得体内蛔虫,这时候就得用合适的驱虫药。

在牦牛养殖场,预防寄生虫很重要。牧场卫生得搞好,饮水干净,牧草没污染。定期给牦牛体检,做粪便和血液检查,早发现寄生虫。比如在海拔 3000 多米的青海牧场,养殖户每年初冬和早春让牦牛做检查和驱虫,效果不错。

牦牛养殖要因地制宜。西藏牧场海拔高,气候特殊,牦牛耐粗饲,但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暖和营养。在南方四川、云南一些高山牧场,环境虽然也有高海拔,但湿度大,要防潮湿引发寄生虫病。网上有云南的养殖户说在那样的环境养牦牛,除了常规方法,还会在牦牛圈舍放干燥剂、垫干草。

在牦牛的养殖环境打造上,植被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选择植被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域、牦牛的生长阶段以及具体的养殖目标等因素。比如,在高寒的青藏高原地区,紫花针茅是一种比较适合牦牛食用的植物。紫花针茅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其叶片细长,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为牦牛提供丰富的纤维。与黑麦草相比,黑麦草更适合在温带地区生长,它的营养价值较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它不耐寒,在青藏高原的严寒环境下很难存活。再看冷季型的羊茅,它在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生长活力,能够为牦牛在寒冷的季节提供必要的食物来源,而与之相比,狼尾草更适应温暖湿润的环境,如果将其种植在高原牦牛养殖区域,可能就难以达到预期的饲喂效果。还有苜蓿,它在很多地区都是优质的牧草,但在高原牦牛养殖中,由于其生长特性和牦牛的适应性等问题,使用时也要谨慎权衡。

牦牛圈舍建设也有讲究。在散养场景下,牦牛活动空间大,圈舍简单,但不能没防护,防风防雨就行。像在甘肃甘南草原散养牦牛,养殖户用木板和铁丝网围个简易圈舍。而在养殖场和农场规模化养殖,圈舍要牢固、宽敞、通风好,还得有充足饮水和采食地方。

在牦牛生长周期管理上,不同阶段需求不同。牦牛犊出生注意保暖、喂奶干净,1年内定期体检、驱虫。青壮年牦牛是养殖关键期,提供足够营养,适当放牧锻炼。老年牦牛身体机能下降,要少吃多餐,注意健康。

牦牛养殖要关注市场行情,国家政策很重要。在政策引导下,牧民能科学养殖,实现产业升级。比如国家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对牦牛品种改良给补贴,组织牧民培训,提高养殖科学性。

随着养殖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牦牛养殖模式不断创新,出现高原牦牛主题旅游等新玩法。牧民和游客能体验养殖、文化活动,在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一些牦牛养殖场,都有这样的模式,牧民收门票、卖特产增加收入。

牦牛养殖是门大学问,在高原牧场要科学饲养管理,让牦牛健康成长,提高经济价值。科学养殖能保障牦牛健康,提高养殖效益,让牦牛成为高原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当然,牦牛养殖未来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说,随着牦牛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如何在保护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牦牛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呢?如何在牦牛品种改良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提高牦牛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呢?还有,在牦牛产品的深加工方面,怎样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对牦牛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呢?这些都是我们在牦牛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