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高调宣称“中国必须按规则崛起”时,一场来自南亚的反击令华盛顿措手不及——印度执法部门近日突击搜查8家美资非政府组织,冻结账目并勒令美国大使馆提交十年资金明细。这场代号“账簿行动”的突袭,不仅撕开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民主外衣”,更将美式干预全球政治的隐秘网络暴露在阳光下。
印度警方在搜查中发现,USAID名义上用于“提升民主质量”的2100万美元资金,竟通过复杂渠道流向孟加拉国,用于培训青年团体策划街头运动。这一手法与2014年乌克兰危机中美国非政府组织资助反对派的操作如出一辙。更令新德里震怒的是,部分资金涉嫌流入印度反对党账户,用于炮制莫迪政府的负面舆论。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直言:“我们欢迎国际合作,但绝不容忍颠覆行为。”
此次被搜查的机构中,索罗斯旗下开放社会基金会成为焦点。该组织以“促进民主”为名,长期在发展中国家渗透。调查显示,USAID近年在尼泊尔以“财政改革”名义投入2000万美元,实际用于扶持亲美政党;在摩尔多瓦的2200万美元“政治进程拨款”,则成为推翻亲俄政权的重要金源。印度执法部门揭露,这些项目往往伪装成教育、环保等公益议题,实则通过资助媒体、智库和学生团体操控舆论。
印度的强硬举措引发连锁反应。孟加拉国政府已着手审查USAID资助的132个培训项目,尼泊尔暂停了5家美资非政府组织的注册许可。分析指出,美国将“民主基金”集中于中国周边国家绝非偶然:在菲律宾,USAID投入1.2亿美元“加强海事执法”,实为鼓动南海对抗;在缅甸,其资助的“民间组织”深度介入罗兴亚人问题,加剧地区动荡。
颇具讽刺的是,美国正以“维护运河安全”为由在巴拿马对中国企业发难,却对自身劣迹避而不谈。历史上,美国曾强占巴拿马运河区85年,如今又指责中国科隆港投资威胁地区安全。这种“只许放火”的霸权逻辑,在印度查账风暴中被彻底拆穿——新德里要求审查的不仅是资金流向,更是华盛顿操弄的“规则霸权”。
此次风波已演变为印度的政治清算。执政党人民党指控反对派国大党收取USAID政治献金,前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的海外账户异常波动被立案调查。随着外资加速撤离和卢比汇率暴跌,印度经济承受着阵痛,但莫迪政府显然决心斩断外部干预触角。正如印度央行行长沙克蒂坎塔·达斯所言:“主权不容交易,我们正在改写国际合作规则。”
这场始于查账的行动,意外成为发展中国家反抗美式干预的转折点。当USAID的账本细节逐渐曝光,全球南方国家意识到:所谓“民主基金”实为颠覆工具,而真正的规则应由主权国家共同书写。美国的“教师爷”面具被撕下后,其精心构筑的意识形态联盟恐将迎来更多叛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