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精彩内容:有三个人物及故事不得不提

友绿评历史 2023-06-09 21:23:04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回目是:“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仔细盘点本回内容,有三件事不得不提:

一、呆霸王为躲羞,外出游艺

上回我们说到,呆霸王调戏湘莲不成,反被对方约到郊外给暴打了一顿,薛蟠恼羞成怒,本想找个机会报复,然而非但家人不支持他,就连柳湘莲也早都跑得不见人影了,无奈之间,他也只好作罢。

偏偏那薛蟠向来也是要面子的人,这次被打后,他总觉得没脸见人,刚好听说家里的老总管张德辉要回家过年,于是决定跟着一块出去,名义上找的是外出游艺(学做生意)的借口,其实他内心想的是:一则可以躲躲羞去;二则逛逛山水也是好的。

薛蟠把这个主意告诉母亲,薛姨妈也拿不定主意,后来与女儿宝钗商议之后,觉得花点钱要是能让儿子学乖些也值了。

于是,便让薛蟠带上乳父老苍头、旧仆二名、常用小厮二名随行,薛蟠先是到各处与众人辞别,才自骑一匹家内养的铁青大走骡,外备一匹坐马,由薛姨妈宝钗等人送出了仪门。

至于薛蟠这次外出游艺会不会有所长进?会遇见什么样的人?会引出怎样的故事?咱们暂且放下,以后再聊。

二、贾琏挨打

本回,我们从平儿和宝钗的对话中,无意间得知贾琏被父亲贾赦打的事情。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之前宝玉被打的情形,两者似乎也有着前后呼应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贾家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简单粗暴,也有可能是因为封建的传统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作祟吧。

那么,贾琏为什么会挨打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中平儿说的原话: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二爷)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

平儿说的这些话,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她对贾琏的一片真情,也体现出她嫉恶如仇的真性情;同时也大致交代了贾琏挨打的原因及经过。

对比之前宝玉被打,说实在的,贾琏这次被打着实太冤了。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不愿意为了满足父亲的私欲,而去不择手段地抢夺别人的扇子罢了。或许是因为贾赦上次没能娶鸳鸯做小老婆,本就憋着一肚子气没地方撒,所以这次逮着机会就把儿子当成了出气筒,而贾琏也只能自认倒霉,谁让自己摊上这么一个荒唐又自私的父亲。

以上,也说明贾琏的内心还是比较善良的,他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并不糊涂,比其父简直强太多了;当然,作者也从侧面把贾赦自私、贪婪、残暴的本性描写得入木三分。

说到这里,有两个关键人物非提不可:

其一就是石呆子,如果说贾琏算冤的,那么石呆子足以称得上“窦娥冤”了。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其实贼也不算什么,可怕的是那“披着羊皮的狼”,它恨不能啃得人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可是,谁让遇到“狼”的是石呆子呢,危险即将发生,他却一点都没察觉。

这里的“石呆子”或许谐音“实呆子”,也就是说他“真是个呆子”的意思,而这个“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他对古扇的痴迷,几乎到了“呆”傻的程度。

从书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石呆子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却收集了二十多把旧扇子,并且“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我们知道,有钱人收集这些古董,大概是闲来无聊,找点事儿消遣。而他连温饱都顾不上,也不卖点东西以维持生计,却抱着值钱的宝贝熬着穷日子。这样的人,若不是真心喜欢,大概就是真傻吧?

然而,话再说回来,不论石呆子如何,都不该成为任何人随意抢夺扇子,还陷害他的理由。

第二:他脑筋死板,不懂变通,在人情世故上几乎是一窍不通。

这石呆子即使“穷的连饭也没的吃”,也不愿意把扇子卖掉,这倒不算什么,谁让是真爱呢!但是,当他明知要买扇子的是自己得罪不起的,有钱有势的贾府大老爷,他还要以卵击石、硬拼到底:“谁要夺我的扇子,先要我这条命再说!”

真不知扇子和命比起来,孰轻孰重?也许是因为石呆子真的太“单纯”了,他看不清残酷的现实,料想不到真有歹毒之人,会干出此等卑鄙勾当吧?

这是一个既“呆”又无辜的人,仅仅因为自己的收藏爱好就被牵连和陷害。

说到这里,这第二个关键人物也该出场了,他就是贾雨村,也是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那只“披着羊皮的狼”。

话说,这贾雨村本是一介穷书生,当初因为得到甄士隐的赞助才能进京赶考,可是他当了官之后,明知英莲是恩人之女,竟然恩将仇报。他因为做了黛玉的老师,才攀上了贾家这个“高枝”。他的为官之道是:通过攀高结贵而达到平步青云的目的。

这次,为了帮贾赦夺扇子,他不惜滥用职权,陷害扇子的主人石呆子,真是丧尽了天良。后来的他,为达到自己巴结权贵,步步高升的目的,更是昧着良心、不择手段,无恶不作,简直连猪狗也不如!

曹公以“夺扇子”这一惨案为线,巧妙地串起了三个看似不相关的人物(贾琏、石呆子,贾雨村),也有意无意地把贾赦、贾琏、贾雨村三人的人格品性进行了一番鲜明对比。

同时,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穷人的生命和财产难以得到保障,在面对权贵的巧取豪夺时,根本无计可施,弄不好就会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另外,本回的情形和元妃省亲时点的那出《豪宴》的情节有着惊人相似之处:

戏中写到身为权贵的严世藩为了得到“一捧雪”这个稀世珍宝,诬陷宝物的主人莫怀古谋反,把他逼得家破人亡。可见作者当初安排这出戏时,绝不是随意为之,大有其良苦用心和深意在里边,本回可以说是戏文在现实中的重演,日后这也将成为宁国府被抄家的罪状之一。

三、香菱学诗

香菱之所以能够学诗,还得感谢薛蟠,要不是他外出,香菱根本没有机会离开薛家;当然她更要感谢的是薛宝钗,若不是宝姑娘看出她对大观园的渴望,并且善解人意地帮着张罗,香菱也难以如愿。

总之,这个阶段的香菱是幸运的,她难得拥有短暂的自由,不用伺候呆霸王,住进了梦寐已久的“大观园”。人们常说好事成双,她在这里还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良师益友”——才华横溢的林黛玉。

林姑娘并没有因为香菱身份卑微,而对其不理不睬,反而主动提出要当她的老师:“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黛玉不但有好的教学方法,还非常细心周到,她把香菱需要看的诗都用红笔给圈画出来了,引导她有重点地阅读。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画的那些重点,或许好的老师都有这些共性吧。

当然,香菱也没让黛玉失望,她不仅聪明伶俐,还非常刻苦,她日夜都在读诗看诗,学得如痴如醉,而且她不仅看得仔细,还善于琢磨与思考。

你看,她对诗的领悟也不一般:“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并且举了一些有名的诗句来解释自己的观点。

正如她所说,诗的特点就是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并且好的诗不仅给人以画面感,还有其意境和思想在里边,给人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对于香菱的观点,宝玉很是赞同,他甚至鼓励香菱学着作诗:“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宝玉这里借用佛家的“三昧”,意在夸赞香菱有些窥得作诗的奥秘和精义了。

你别说,这香菱也是艺高人胆大,别人一怂恿,她就敢顺杆往上爬,于是她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

黛玉老师也不打击徒弟的积极性,随即给她布置了一首作业:“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要注意,黛玉在初次布置作业时,只限定了诗的内容和韵部,别的不做多的要求,这就留给了香菱自由发挥的空间。

香菱领了“作业”回去,茶饭不思、坐卧不定,苦思冥想很久,终于做出了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宝钗看罢,不留情面地给否定了:“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

黛玉给出的评语和建议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后来,香菱居然走到哪儿就想到哪儿,常常想得发呆出神,就连大家远远瞧着她说笑也没察觉。

宝钗担心她学诗快要学疯了,宝玉却很是欣赏和欣慰:“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不久之后,香菱喜得诗一首,急忙跑着去找黛玉,众人都跟着她后面看热闹,只见她的第二首诗如下: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对于这首诗,黛玉给出的评价是:“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宝玉和其他人也觉得不是很好。

香菱原本以为这首妙绝,听大家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大伙儿怕她魔怔了,拉着她去四姑娘房里看画,好换换脑子。

真是奇了,这香菱回去之后左思右想也没、有思路,没想到晚上她却在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推醒她一问,原来她还真在梦中得了一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格律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对仗也十分工整,并且巧妙地使用了典故,更难得的是此诗不光有画面感,更有其意境。和前两首诗一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可见香菱学诗进步之大。

在文中,大家也给出了一致好评:“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从“香菱学诗”,我们或许可以悟出一些道理:

其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香菱学诗的根本还是因为她对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二、好的老师和好的方法同样重要。黛玉不仅是好的老师,还有好的教学方法,这让香菱受益匪浅。

其三、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与努力,没有谁的成功是容易的,师傅只能领进门,修行还要靠个人。

其四、学习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香菱如果没去过大观园,没见识过黛玉等人作诗,或许她这一辈子也不会产生“想要学作诗”的想法。

至此,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红楼文化”了,它可以将普通人的生活也相对诗意化,它把高尚的精神追求与俗世的人间烟火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不但辉煌灿烂,而且雅俗共赏。也只有在大观园这样一个拥有“梦”的地方,才能让香菱这种身份的人实现她做梦都不敢想的愿望。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与一位朋友曾经聊过的话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和身边认识的人聊诗词歌赋,还不如聊八卦来得实在,然而因为我们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缘故,有空还是会在一起聊聊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字世界”又何尝不是另外一座“大观园”呢!

0 阅读:1

友绿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