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再传来噩耗!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志广去世,一辈子不识谱

哈密瓜聊什么 2024-11-06 11:24:44

2024年的寒冬,戏曲界再传噩耗。1月6日上午11时19分,90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刘志广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悄然离世。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就在前一天,香港演员柳俊江的离世已让演艺圈笼罩在悲伤中,没想到这个寒冷的冬天,又要送别一位艺术家。

你能想象吗?在80多岁高龄时,刘志广依然保持着清亮的嗓音。那个被戏迷们追捧的"谭派传人",即便到了耄耋之年,登台时仍能唱出漂亮的高音。

谁能想到,这位在舞台上神采飞扬的老艺术家,晚年却一直在与高血压、高血糖抗争。

疫情期间,刘志广多次进出医院。每一次,都是家人的及时送医和精心照料,才让他一次次化险为夷。但即便在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只要有一丝力气,他都坚持每周吊三次嗓子。

这份对艺术的执着,让人动容。

在刘志广的床头柜上,总会放着一杯温热的蜂蜜水。几十年来,这个习惯从未改变。每次演出归来,无论多晚,他的妻子都会递上这样一杯水。

这不仅是为了护嗓,更是一份细水长流的守候。

"张嘴就来"是同行给他起的绰号。是啊,一个不识谱的艺术家,凭着对京剧的痴迷与热爱,愣是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1958年,对24岁的刘志广来说,是命运的分水岭。那时的他,和父母一样在天津大中华橡胶厂当工人,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

但这一年,新组建的天津京剧团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这一次,父母终于不再反对他走上戏曲这条路。

要说这事儿,还得倒回到他10岁那年。小志广打小就爱听戏,经人介绍拜到了富连成科班的韩连宴门下。在韩老师的调教下,短短两年就学会了《黄金台》《黄鹤楼》《桑园寄子》三出传统戏。

韩连宴看这孩子嗓子条件好,扮相也英俊,想收他进富连成科班。

搁在旧社会,能让孩子进梨园已是求之不得的事。可刘家父母都是工人,虽然不富裕,但也不觉得家里穷到非得让儿子去唱戏。

当时的戏子地位低下,受人歧视,这活儿可不是体面人家的孩子该干的。韩连宴两次登门,都被婉言谢绝。

15岁那年,刘志广也进了橡胶厂。但戏瘾这个事儿,上了身就甩不掉。工作之余,他加入了天津市的业余京剧团,演出《四郎探母》《失空斩》,没想到还真被行家看中了。

新中国成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京剧演员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文艺工作者,还有干部编制。1958年天津京剧团组建,队伍里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杨宝森、丁至云、厉慧良、张世麟,这都是当时的大拿。

刘志广进团后,厉慧良特别器重他。记得有一回演《长坂坡》,厉慧良二话不说就让他演刘备。这在当时可是个大胆的决定,毕竟刘志广还是个"新人"。

谁能想到,这个被父母觉得"还没穷到要去唱戏"的孩子,最终还是跟着自己的热爱走上了梨园路。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不识谱的小工人,日后会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

人生就是这么神奇,往往在你以为是终点的地方,却藏着另一个起点。

在刘志广的艺术生涯中,厉慧良和谭富英这两位名家,就像两盏明灯,照亮了他的梨园之路。

说起厉慧良,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比刘志广大11岁的他,10岁就被誉为"京剧神童",他们家"厉家五虎"的名号在戏曲界可不是盖的。

厉慧良的哥哥厉慧斌、妹妹厉慧敏、厉慧兰,还有弟弟厉慧森,个个都是京剧名家,这样的艺术世家给刘志广带来的指导,那可不是一般的珍贵。

上世纪50年代末,厉慧良带着刘志广南下,跑遍了湖南、湖北、广东。这一路走下来,不光是演出,更是一场场生动的艺术课堂。

《长坂坡》《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这些都是厉慧良的拿手好戏,刘志广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不断进步。

但要说最关键的贵人,还得是谭富英。60年代初,天津京剧院的苏世明把刘志广引荐给了谭富英。这位与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并称京剧"四大须生"的大师,对收徒可是出了名的谨慎。

"我要看他天赋和水平怎样。"谭富英当时这么说。机会来了,刘志广在北京一展歌喉,演了一出《乌盆记》。

这一唱,就唱进了谭富英的心里。

1961年的那场拜师仪式,选在了北京饭店举行。这可不是一般的排场!当天,不光是刘志广拜谭富英为师,还有马少良、卢英麟拜李少春为师,于月芝拜赵燕侠为师,张芝兰拜张君秋为师。

杜近芳、刘长瑜等京剧名家都来捧场,现场热闹非凡,足足来了上百人,媒体都争相报道这场京剧界的盛事。

从此,刘志广就踏上了往返京津的学艺之路。只要他到了北京,谭富英就会放下手头的活儿,专心教他唱腔。有时赶上饭点,还留他在家吃饭。

就这样,《将相和》《十道本》《乌盆记》等谭派经典剧目,都成了刘志广的拿手好戏。

这一段师徒情,刘志广一辈子都记在心里。但凡提起恩师,他都满是感激。而谭富英的儿子谭元寿后来在《沙家浜》中饰演"郭建光"成为一代名伶,更让这段师徒情谊载入京剧史册。

有了这两位大师的指点,刘志广的艺术之路可以说是星光熠熠。

说起刘志广的绝活,就不得不提他那个"张嘴就来"的绰号。这事儿听着玄乎,一个不识谱的演员,给他戏词就能唱,这是什么神仙本事?更绝的是,他不光自己能唱,还能即兴设计唱腔,让专业记谱人记录下来。

这样的本事在传统戏和现代戏里都派上了大用场。《辕门斩子》《武家坡》《击鼓骂曹》《四郎探母》《卖马》《捉放曹》《龙凤呈祥》,哪一出不是经典中的经典?刘志广演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召开。刘志广在《六号门》中饰演地下党员"丁占元",一出场就震惊四座。

从此,他的名气在京剧圈里彻底打响了。

特殊年代里,有人遭遇风波,但根红苗正的刘志广却因祸得福。在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中,他饰演的李玉和可是场场爆满。

不仅如此,《奇袭白虎团》《三条石》《智取威虎山》《六号门》等现代京剧,也都成了他的代表作。1976年后,传统戏重回舞台,他又接连主演了《红鬃烈马》《除三害》《群·借·华》等剧目。

有意思的是,刘志广在新编历史剧《清宫秘史》中饰演的"李莲英",让观众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这个太监总管的角色,他演得那叫一个入木三分,让戏迷们津津乐道。

更厉害的是,他还成了"活曲谱"。周啸天的《红松店》、李莉的《芦花淀》、李经文的《清宫秘史》、康万生的《包公辞朝》,这些剧目的唱腔都出自他之手。

1994年,刘志广正式退休了。但对于一个戏痴来说,什么是退休?每周三次的吊嗓子雷打不动,时不时还要登台献艺。

这股子劲头,让人不得不服。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对刘志广来说,这个女人就是他那位普普通通的工人妻子。

上世纪50年代,两人结为夫妻。那时的刘志广刚开始在京剧团崭露头角,整日忙于排练演出,顾家的时间少得可怜。

但他的妻子从不抱怨,反而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

几十年来,每次演出回家,不管多晚,那杯温热的蜂蜜水总会准时出现。这是一个妻子对丈夫事业的理解,更是对艺术的尊重。

常年用嗓的刘志广,全靠这份细心的照料,才能一直保持最佳的演出状态。

这份坚守,不仅是对家庭的守候,更是对艺术的守望。值得玩味的是,一个识谱的记谱人要用专业知识去记录,而一个不识谱的妻子,却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丈夫的艺术生命。

如今,90岁的刘志广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的艺术财富依然在发光发热。《龙凤呈祥》里的绝妙唱腔,《红灯记》中的感人演绎,《辕门斩子》的精彩瞬间,《乌盆记》的动人桥段,《四郎探母》的深情刻画......这些都将永远被戏迷传颂。

从一个不识谱的普通工人,到让观众一票难求的京剧名伶;从韩连宴的启蒙,到谭富英的真传;从天津到北京,从传统到现代,刘志广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而那杯永远不变温度的蜂蜜水,见证了一位艺术家的成长,一段婚姻的温度,更见证了一个时代京剧艺术的璀璨绽放。

最后回顾他的艺术成就,展现了京剧艺术的永恒魅力,既有故事性,又有深意,首尾呼应地完成了整个人物传记的书写。

0 阅读:0

哈密瓜聊什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