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周来,我起床后的第一时间,几乎都在朋友圈和各种微信群里。因为最近的“羊”实在是太多了。许多亲朋好友,不是在“羊圈”里,就是在出“羊圈”的路上。问候情况、宽慰祝福,再加各种调侃。
我虽身在宜宾,但认识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北京——家人、同学、同事、援友、朋友……北京的这一轮感染,真是迅猛如秋风扫落叶。一会儿没看微信群或者朋友圈,便又增加了几个“羊”。
先生也“羊”了。他们单位给大家发口罩和鸡蛋,下午去领了东西,晚上同一个研究室的同事,大多都有了症状。而他的几个学生,早几天就“羊”了。他一个人在北京家里,发烧也没人照顾,只能自己管自己。
北京“羊”了的症状各不相同。有的很严重,烧得站不稳、拿不住杯子,疼得恨不得砍了自己的头、胳膊……网上流传的这张图,说“羊”了之后七大症状,总要经历两三种。但我的一个同学说是集大成,都经历了。多可怕。
都说北京“羊”比广州“羊”厉害,尤以朝阳区的厉害。海淀区的要温和一些,症状没有如此凶险,只是低烧、咳嗽、乏力……凡是遇上这样的“羊”,大家就觉得已经是很幸运了。幸好先生的症状也还比较轻,不然我就更加觉得内疚了。
这“羊”到了谁家,谁家就几乎没有一人能够幸免。北京的亲朋好友们,都是一家一家的全“羊”,无一漏网。大概跟冬季寒冷的北京,大家都关在屋里有关。
以单位而论,一般是说绝大部分人都“羊”了。我们离退办要给离退休老同志发药,因为绝大部分工作人员中招,只有三人能够到岗,所以只好请大家自取。从大家发的朋友圈看,感觉北京已经全都“羊”了。
可是还真有没“羊”的。一个相熟的70多岁的老大姐,家里大大小小都“羊”了,她以为肯定在劫难逃,可是等了十多天,家人都纷纷“阳康”了,她还就是不“羊”。真让人佩服。
还有老妹,单位的人全“羊”了,而且还回家把家人都给染“羊”了。那天她打电话给我,“悲壮”地宣布她大概率也“羊”了,因为跟单位的同事一起搬家、一起电梯、一起地铁,其他人都陆续“羊”了。然而,她等了许久,仍然未“羊”,而且是经过核酸检测确定没“羊”。
她等啊等,连做梦都觉得别人考完了,自己还没有得到试卷。看看这颗等“羊”的焦灼之心。不过今天她们单位复工了,她坐地铁上班,在办公室里坐在此起彼伏咳嗽的“杨康”同事中间,默默地想,不知道自己的“九阴真功”还能坚持几天。
本来我以为这“羊”怎么也得在北京等一线大城市跑一段时间,才能到我们这四线五线小城市吧,却没想到,很快,成都、昆明的表弟表妹们和朋友们都“羊”了;然后,泸州的表弟表妹家也“羊”了。这些城市我们总共就这么些熟人,居然都“羊”了,这是什么情况?
终于,到了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得知姐姐全家6口都“羊”了;前两天刚带三舅去过的牙科诊所的朋友和家人也“羊”了;高中同学群里“美羊羊”、“帅羊羊”陆续出现……这才感觉“羊”越来越近了。
据说宜宾已经有许多“羊”了,中小学校老师和学生都“羊”了不少,于是干脆直接放了寒假,小“羊”们都回了小区。出门遇到有三两个人说话,基本都在说谁谁谁“羊”了。看看昨天宜宾发布的感染高峰进度,其实肯定不止这个数了。
我怎么也觉得眼球发胀、嗓子发痒?也许是心理作用,也许是熬夜看世界杯闹的。我其实不怕,“羊”过就踏实了。问题是,家里有三个老人家,一个70多,两个快90了。一是怕他们中招,招架不住病毒,二是怕我们同时中招,我没法照料他们。
所以我哪里也不敢去,天天在家盯着老人家们。反反复复跟他们讲,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了,哪怕最终不能避免,至少扛到晚一点。“重出江湖”陪三舅打球,以免爱运动的三舅去跟别人打球,那些球友已经有“羊”了。但老人家们都“大义凛然”的,声言不怕。我其实也无计可施,只能备好药,静等“羊”来。
好在虽然那么多人“羊”了,但大家的情绪都很稳定,也很少听到抱怨防控政策的放开。“羊”了的即使说痛得生不如死,还能各种调侃;没“羊”的羡慕“羊”们考试结束,淡定地等待“羊”来。“羊”了的给大家分享生病体验,没“羊”的各种祝福,提供各种土法偏方。感觉大家还挺欢乐,因为,即使“羊”了,生活还是有希望的,“羊”过之后总会“羊”康,还能去过自己想要的日子,不像之前封闭管控的时候那样无助、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