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安-124”运输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运输机”,由苏联安东诺夫设计集团设计。“安-124”运输机,俄文:Ан-124,绰号“鲁斯兰”(Руслан),北约代号“秃鹰”、(Condor)。它的机身长度为69.10米、翼展73.30米、高度20.78米、机翼面积628.00平方米、空重175吨、最大起飞重量405吨、动力系统为4台带有反推力装置、推力高达23400千克的D-18T-S3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是由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设计局”研制。
“安-124”的最大飞行速度0.7马赫(865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1.2万米、最大航程16500千米、翼载荷644.9千克/平方米、推重比0.23、货舱长度36.0米、宽6.4米、高4.4米、载重量150吨、载油量230吨、起飞滑跑距离2520米、着陆滑跑距离900米。
“安-124”的研制时间为1972-1982年,于1982年12月26日首飞,1985年5月,苏联正式公布该机编号为“安-124”,并在次月派出“安-124CCCP-82002”参加了“巴黎航展”,这也是安-124“首次“向西方国家亮相。
1985年7月26日,首架“安-124“原型机就在“托洛茨基”的驾驶下打破了21项“世界纪录”,其中包括2000米高度的最大载荷纪录,当时该机搭载着171219千克重物爬升到10750米高空。
1987年2月10日,“安-124”正式服役,在同年的5月6-7日,安-124CCCP-82009(现在是UR-82009),又创造了一项新的封闭航线航程纪录,在25小时30分钟的时间里飞行了20151公里。
“安-124”的总产量为两架原型机(包括一架静力测试机体)和54架生产型,但是,“安-124”有多种改进型号,其中包括俄罗斯空天军的自用改进型“安-124-300”,它换装了新型航电和刹车系统,并结合了人工智能、轻型复合材料、大功率发动机等高新技术。
在2024年11月4日,“安-124”运输机搭载着一架“苏-57”抵达珠海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航展”。
“安-124”还有商载120吨的商用型“安-124-100”,它在航空电子系统上还采用了四重冗余设计,其中包括飞行控制、通讯设施、导航一体化系统、空投设备和货物装卸设备,以及覆盖“导航、自动驾驶遥控和监控的34台计算机。
另外,“安-124”还有配置西方发动机,载重量提高到150吨的改进型“安-124-100M-150”。
“安-124”是“世界上第二大运输机”,如果与“世界上第一大运输机安-225”相比较:
在发动机数量方面:安-225装备了6台引擎,安-124则只有4台引擎,也就是说仅仅是引擎上,安-225就比安-124多了两台。
最大起飞重量:安-225的最大起飞重量高达640吨,安-124最大起飞重量为405吨,安-225比安-124整整多了235吨。
机身长度:安-225的机身长度84米、安-124的机身长为69.1米,在长度上安-225比安-124长了15米。
机身高度:安-225高度为18米,安-124的高度则是21米,也就是说在高度上安-225却比安-124矮了3米。
翼展:安-225的翼展为88米,安-124的翼展是73米,安-225的翼展比安-124宽了15米。
货舱尺寸:安-225与安-124的货舱横截面尺寸都相同,同样是宽6.4米,高4.4米,但是,安-225的货舱长度增加到了43.3米。
“安-124”的整体设计为粗大的呈梨形截面机身,分为双层布局,驾驶舱、备勤人员舱和88座客舱皆位于上层,货舱则是位于下层,驾驶舱可乘坐6名机组人员,主翼采用的是后掠下反式上单翼,机头和机尾均设有全尺寸货舱门,即能向上打开,也能向左右打开,货物可直接贯穿整个货舱,完全能够自由进出。
可以说“安-124”在设计与实际性能指标上都很明确,即使是面临不平坦的地形、或是冰冻的雪地和碎石跑道上,“安-124”也能照常起飞与着陆。
An-124为了装载非标准货物,在设计时就给货舱配备了2台牵引量为3吨的电动绞车、4台通用装载能力高达30吨的电动起重机,能轻松地将重达120吨的货物吊装到机舱内,飞机支柱悬挂着24个轮子,Ruslan的双机头起落架几乎可以将飞机降到“跪下”的姿态,以便从地面直接装载。
其中包括“坦克、平板卡车、以及数吨重的西门子发电机、波音777或空客A-380喷气发动机、AtlasV火箭级、或是特殊船只,总之,只要An-124货舱能装得下的货物,几乎都可以运送,并且还能轻易地完成远程着陆与装卸。
因此,就连北约也在阿富汗采用了这架大型战略运输机。
在1988年,第566团在执行国际任务的战备状时,安-124装载的物资就包括了“米格-24攻击直升机、坦克装甲车、以及其他军用装备在“阿富汗”的撤军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年12月,9架“安-124”把2058吨救援物资运到亚美尼亚,救济了耶烈万地震灾区的灾民,这也是“安-124”把执行的“苏联”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空运行动。
1990年12月1日,安-124“黑色21”号CCCP-82033从墨尔本起飞,沿地球两极开始了环球飞行,飞行72小时16分钟后返回墨尔本,总航程高达50005公里,途中飞越了5大洲4大洋,仅仅只进行了3次着陆加油,打破了7项世界飞行纪录。
为了实现“安-124运输机”能达到设计指标,苏联在制定同时还实施了“气动性能、结构强度、动力装置、设备系统、维护维修等一系列的特定性能目标和导向计划,为了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安东诺夫设计局”还分析了540种可能的飞机配置,并在风洞中测试了185种不同的模型,其中包括36种不同的机翼,最终将“超临界翼型”选定为机翼,这也使得机翼具备着强度高、空气阻力小的性能。
而且“安东诺夫设计局”还为飞机开发了长达28米的独特挤压板、以及大尺寸的机身板和改进型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其中包括聚合物复合材料和长寿命紧固件,还采用了双跪式多支柱起落架,两个货舱门可以安排车辆通过,从而大大减少装卸时间。同时还采用了双层机身结构,允许各甲板单独增压,以减轻机身重量,提高使用寿命,就算在紧急降落时,也能确保机组人员和货务人员的更高安全。
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空军用于战术任务的“安-22”涡轮螺旋桨飞机大约为50架左右,苏联军事运输航空司令部面临着重型战略空运能力短缺问题,在1972年2月2日,“苏联政府“便通过研制安-124项目的决议,责令位于乌克兰基辅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启动研制工作。
为了制造“安-124运输机”,苏联于1976年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建造了全新的工厂,人口超过140000,并且还有超过100家公司也被承包生产零部件,当时整个城市工厂和附属区域都被取名为“新城”。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时,30架安-124中有27架在俄罗斯,3架在乌克兰(其中1架被安东诺夫用于飞行试验,另外两架则升级成安-124-100)。
“安-124”的总产量为54架生产型和两架原型机(包括一架静力测试机体),其中36架由乌里扬诺夫斯克制造,18架由基辅制造。乌克兰制造的最后一架安-124是UR-CCX(现在的UR-ZYD),于2003年10月6日完工。而乌里扬诺夫斯克制造的最后一架安-124是RA-82081,则是在2004年4月11日下线,乌里扬诺夫斯克的生产线最后保留了3架没有完成的机身。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安-124”的机队生产与维护都受到了乌克兰的制约,并以知识产权为由拒绝安-124的复产计划,而“D-18T发动机”设计厂商以及马达等部件供应商也对俄罗斯提出的维护生产需求而表示抵制。
乌克兰在1991年独立之后,“安东诺夫设计局”也被划分为一家“国有公司”,该公司的总部和主要工业设施均位于基辅,也被称为“安东诺国有企业”。该公司在2015年5月12日,将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移交给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Ukroboronprom)。并在一年后,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宣布在其结构内成立了乌克兰飞机公司(Ukrainian Aircraft Corporation),主要用于整合乌克兰所有的飞机制造企业。
截止到2020年,“安-124运输机”累计生产数量在55架左右,大约有30架在俄罗斯空军、俄罗斯伏尔加-第聂伯(VD)货运公司、以及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公司服役,另外还有一架在阿联酋的一家货运公司服役,剩余部分则是损毁和封存。
当前形势严峻,极不稳定!应与俄交换几架安124应急!最好图16O两架也成,常规大载载弹量!实战必要![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