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 岁的李芳曾是运动健将,2018 年起先后出现心脏不适、全身疼痛、怕冷等症状,2019 年患带状疱疹后症状持续,经骨科医生同学建议,确诊严重骨质疏松(腰椎 T 值最低 - 4.0)。此前她因不喝牛奶等习惯,钙摄入不足,加速骨量流失。治疗初期口服阿仑膦酸钠,因胃肠道副作用改用地舒单抗,后加用唑来膦酸。期间突发脚踝、膝关节肿痛,检查显示关节退行性变、滑膜炎等,还发现甲状腺恶性肿瘤并手术。就医过程中,不同医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差异、超声与双能 X 线检查的准确性问题凸显。她曾尝试偏方耽误治疗,后意识到规范治疗的重要性。目前怕冷症状消失,关节疼痛缓解但仍有僵硬,计划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其经历警示:需重视骨骼健康,避免病急乱投医,选择正规治疗,坚持长期管理,定期通过双能 X 线精准检测骨密度,合理补充营养并进行功能训练。
一、初现端倪:多系统症状的隐匿发作(2018-2019 年)(一)症状初显:从心脏不适到全身疼痛2018 年下半年,正值 54 岁的李芳(化名),这个曾经在学校运动会上叱咤短跑赛场的运动健将,身体开始出现异常。她突然感觉心脏不适,前胸后背不同部位频繁疼痛。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做心电图,显示早搏,服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后,症状稍有好转。然而,厄运并未就此结束,肩背疼痛接踵而至,腿脚也时不时抽筋,而且变得异常怕冷,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必须穿着秋裤和长袖衣服,根本不敢直对空调。
(二)带状疱疹来袭:免疫力崩塌的警示2019 年春节过后,李芳患上了带状疱疹。这种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以剧烈的疼痛和皮肤上的疱疹为特征。她吃药、打针,折腾了近两个月才逐渐好转。但带状疱疹的痊愈并没有让她的身体恢复平静,全身不同部位的疼痛依然时有发生,多次检查却始终查不出明确病因。此时的李芳,从外表看已经和高中时期那个青春靓丽、活力满满的运动健将判若两人。她严重营养不良,肤色暗沉,身体消瘦且憔悴,整个人被焦虑情绪笼罩。
(三)老友重逢:从震惊到初步诊断2019 年 7 月,李芳来西安出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高中同学 —— 骨科医生马教授。马教授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被她的变化震惊了。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马教授敏锐地意识到李芳可能患有骨质疏松。尽管李芳自己难以相信,毕竟她曾经是运动健将,身体素质良好,但在马教授的建议下,她还是进行了骨密度检查。
(四)关键检查:骨密度检测揭开真相西京医院的骨密度检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腰椎各部位的 T 值均低于 -3.0,其中 L4 的 T 值更是达到了 -4.0,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这属于严重骨质疏松,骨折风险极高。同时,胸部 CT、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炎性指标等检查,排除了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进一步明确了骨质疏松的诊断。
二、明确诊断:从症状到骨密度的关键突破(2019 年 7 月)(一)骨质疏松:被忽视的隐形杀手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国,50 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 32.1%,65 岁以上女性更是超过 50%。李芳的情况尤为典型,她不喜欢喝牛奶,这使得日常钙摄入不足,再加上年龄增长、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加速了骨量的流失。
(二)临床表现:疼痛与功能障碍的背后李芳的颈肩背痛、怕冷等症状,正是骨质疏松的常见表现。骨骼中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会引发疼痛;而骨量减少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也会使身体对寒冷的耐受性降低。此外,她的肌肉抽筋,与缺钙导致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有关。
(三)治疗启动:双膦酸盐与维生素 D 的联合应用基于诊断结果,马教授为李芳制定了初步治疗方案:口服阿仑膦酸钠和阿法骨化醇。阿仑膦酸钠是一种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增加骨量;阿法骨化醇则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调节骨代谢。同时,马教授叮嘱她要注意补充营养,尤其是增加牛奶、豆制品等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
三、曲折治疗:从药物调整到联合用药(2019-2023 年)(一)口服药的副作用:从阿仑膦酸钠到地舒单抗李芳基本坚持口服阿仑膦酸钠及阿法骨化醇 1 年多,症状有所好转,怕冷的情况逐渐减轻,体重也有所增加。然而,阿仑膦酸钠的胃肠道副作用让她苦不堪言,吃不下饭,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2020 年 11 月,马教授建议她改用地舒单抗,这是一种新型的抗骨质疏松药物,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每半年一次,能特异性地抑制核因子 - 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活性,从而增加骨量,且胃肠道副作用较小。
(二)骨密度复查:疗效评估与方案调整2020 年 11 月复查骨密度,T 值最大 -3.5,较之前略有提升,说明地舒单抗治疗有效。但 2021 年 5 月,李芳突发脚踝肿痛,半个月后双膝关节肿痛、僵硬,走路困难。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检查,依然是骨质疏松,同时医生建议做甲状腺检查,结果发现甲状腺恶性肿瘤,2021 年 12 月她接受了甲状腺消融手术,术后长期服用优甲乐。
(三)关节并发症:从滑膜炎到软骨损伤膝关节的问题让李芳的治疗更加复杂。她先后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就诊,膝关节拍片和 MRI 检查显示,双膝关节退行性改变、滑膜炎、半月板及肌腱损伤、关节腔内积液等。医生进行了关节积液抽吸及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当时肿痛有所缓解,但很快又复发,且进行性加剧。
(四)全身骨扫描:SAPHO 综合征的排查2023 年 3 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全身骨扫描及局部 SPECT 检查显示,双侧第一前肋端骨代谢异常活跃,全身多发大关节骨代谢活跃,考虑 SAPHO 综合征待排。SAPHO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累及骨和皮肤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和骨炎等。但李芳没有皮肤问题,结合她的病史,医生认为还是以骨质疏松导致的全身骨代谢异常为主。
四、多地就医:从地方到上海的诊疗探索(2021-2023 年)(一)不同医院的检查差异:骨密度检测的规范问题在漫长的就医过程中,李芳在不同医院进行了多次骨密度检查,结果却相差很大。这是因为骨密度检查受仪器类型、检查部位、操作规范等因素影响。双能 X 线吸收法(DXA)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但不同品牌、型号的仪器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而且不同部位(如腰椎、股骨颈、前臂)的骨密度也会因骨骼代谢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患者在复查时尽量选择同一台仪器、同一部位,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
(二)上海就医:从骨科到免疫科的多学科会诊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作为知名的骨科专科医院,为李芳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除了骨科,还涉及免疫科,排除了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医生根据她的病情,建议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针对膝关节问题进行对症处理,包括消炎止痛、关节腔注射、功能训练等。
(三)功能训练:被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治疗过程中,马教授和上海的医生都强调了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训练,如股四头肌锻炼,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减轻关节负担,缓解疼痛。然而,李芳因为疼痛和恐惧,一开始并没有认真进行训练,直到病情反复,才逐渐认识到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开始尝试循序渐进的锻炼,如单腿站立、蹲马步、快走、骑自行车等。
五、治疗反思:从病急乱投医到规范治疗(2023-2025 年)(一)看病误区:频繁更换治疗方案的危害李芳的就医经历中,曾经病急乱投医,尝试了针灸、艾灸、贴中药膏等多种偏方,不仅花费了大量金钱,还耽误了正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比如,不当的针灸可能会损伤关节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加重疼痛和肿胀;艾灸的高温刺激也可能对皮肤和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二)信任与坚持:治疗的基石在多次就医后,李芳深刻体会到,选择信任的医院和医生,坚持规范治疗是多么重要。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复查骨密度,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地舒单抗需要每半年注射一次,唑来膦酸注射液每年一次,这些都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坚持。
(三)最新进展:特立帕肽的应用前景2023 年 7 月,李芳的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 T 值最低 -3.5,使用地舒单抗效果不明显,马教授建议加用鲑降钙素以及唑来膦酸注射液。唑来膦酸是一种强效的双膦酸盐类药物,静脉注射每年一次,能有效抑制骨吸收,增加骨量。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对其他药物反应不佳的患者,特立帕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它能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形成,但需要每天皮下注射,疗程至少 1 年。由于担心副作用,李芳暂时未使用特立帕肽,但这为她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六、现状与展望:长期管理的重要性(2024-2025 年)(一)病情现状:疼痛缓解与功能改善经过多年的治疗和调整,李芳的怕冷症状已经明显消失,体重也保持在 50-55kg 左右。膝关节疼痛较之前有所好转,但仍有僵硬感,偶尔会出现抽筋现象。她逐渐认识到,关节需要适当活动,不能一味静养,开始尝试进行温和的功能训练,如散步、简单的关节活动度练习等。
(二)骨密度检查的争议:超声与双能 X 线的差异2025 年 1 月,李芳在临洮县医院进行了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骨密度情况良好。但马教授指出,县医院使用的超声骨密度检查准确性较低,不能替代双能 X 线检查。这再次提醒患者,在进行骨密度检查时,应选择正规医院的双能 X 线设备,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三)未来规划: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目前,李芳计划在 2025 年 7 月打第三针唑来膦酸时,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双能 X 线骨密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她表示,今后会更加重视规范治疗,坚持服用阿法骨化醇、碳酸钙 D3 等基础药物,积极进行功能训练,定期复查,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
七、结语:漫长历程的启示李芳的看病历程是一个典型的骨质疏松患者的抗争之路,充满了曲折和教训。它告诉我们,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 “专利”,年轻时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钙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可能会埋下隐患。在面对疾病时,要避免病急乱投医,选择正规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坚持规范治疗。同时,要重视日常的健康管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从源头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信任和坚持是治疗的关键,只有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战胜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这场漫长而艰辛的看病历程,不仅是李芳个人的抗争,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吸取教训,关注骨骼健康,远离骨质疏松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