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在青龙镇有个叫周逸的采药人。他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师父习得采药本事。周逸为人忠厚老实,对山中草药了如指掌,常为镇民免费送药治病。
这天,周逸像往常一样进山采药。他在山林里寻觅许久,采到不少珍稀草药。看看天色渐晚,他便收拾好药篓,踏上了归家之路。
走着走着,周逸瞧见前方有两个女子。一个身着粉色衣衫,一个穿着淡蓝罗裙,两人身姿婀娜,正有说有笑地走着。周逸心生好奇,在这荒郊野外,怎会有女子出现。
他加快脚步,想上前问问。那两个女子听到脚步声,转过头来。周逸见她们面容姣好,眉眼含情,竟一时看呆了。回过神后,他赶忙拱手问道:“两位姑娘,此处偏僻,你们要去往何处?”
粉衣女子轻启朱唇,笑着说:“我们要去前面的村子,正愁路途寂寞,你若愿同行,那便再好不过。”周逸心想,反正顺路,有人作伴也不错,便答应了。
一路上,两个女子笑声不断,周逸也被她们的情绪感染,渐渐放松下来。只是走着走着,周逸发现这路似乎有些陌生,他在这一带采药多年,竟不记得有这么一条路。
他心里犯起了嘀咕,刚想开口询问,蓝裙女子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说道:“这是条近道,我们常走,你不必担心。”周逸听了,便不再言语。
又走了一会儿,前方出现了一座小村庄。村子里炊烟袅袅,看起来十分祥和。两个女子带着周逸走进村子,来到一座院子前。
粉衣女子说:“周公子,天色已晚,不如在我家借住一晚,明日再走。”周逸觉得盛情难却,便跟着进了院子。院子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桌椅摆放有序。
蓝裙女子去厨房准备饭菜,粉衣女子则陪着周逸聊天。交谈中,周逸得知她们一个叫桃儿,一个叫杏儿,是姐妹俩。
不一会儿,饭菜上桌,都是些家常小菜,却十分可口。周逸吃得津津有味,心中对这姐妹俩的热情招待感激不已。饭后,桃儿带周逸去客房休息。
周逸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总觉得这姐妹俩和这个村子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怪。正想着,他听到窗外传来隐隐约约的说话声。
他悄悄起身,走到窗边,透过窗户缝隙往外看。只见桃儿和杏儿站在院子里,神色严肃。桃儿说:“这周逸看起来是个好人,可我们的秘密能告诉他吗?”杏儿皱着眉头说:“再观察观察吧,万一他是心怀不轨之人呢。”
周逸心中一惊,原来她们真有秘密。他不敢再听,回到床上,假装睡觉。第二天一早,周逸起床,发现桃儿和杏儿已经在院子里准备早饭了。
吃过早饭,周逸提出要离开。桃儿和杏儿说:“周公子,你若不嫌弃,以后常来做客。”周逸答应了,便告辞离开。
回到镇上,周逸心里一直惦记着那姐妹俩和村子的秘密。他忍不住和镇上的一位老者说起此事。老者听后,脸色大变,说道:“孩子,你可遇到怪事了。那一带根本没有什么村子,只有一片荒废的墓地。”
周逸听了,吓得冷汗直冒。他不相信自己遇到的是鬼,可老者的话又让他心里直发毛。犹豫再三,他决定再次进山,一探究竟。
这一次,周逸按照上次的路线走去。可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那个村子,只有一片杂草丛生的墓地,墓碑东倒西歪,看起来十分荒凉。
周逸心中疑惑,难道真如老者所说?他在墓地周围徘徊,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哭声。他顺着声音找过去,发现是从一座墓碑后传来的。
他小心翼翼地绕过去,只见桃儿和杏儿正蹲在地上哭泣。看到周逸,她们也吓了一跳。桃儿说:“周公子,你怎么又来了?”
周逸说:“我回去后,听人说这里只有墓地,没有村子,心中不解,便想来弄个明白。”杏儿叹了口气,说:“既然你来了,我们就告诉你真相吧。”
原来,桃儿和杏儿本是大户人家的丫鬟,被主人迫害致死。死后她们的魂魄不愿离去,便在这墓地附近凝聚,形成了一个虚幻的村子。
平日里,她们只在夜间出现,不想那日被周逸撞见。她们见周逸为人善良,本想告诉他真相,又怕吓到他。
周逸听了,心中既同情又惊讶。他说:“两位姑娘,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帮你们解脱的。”桃儿和杏儿感激地看着他。
周逸回到镇上,四处打听能超度亡魂的方法。他听说城外的一座寺庙里有位高僧,法力高强。于是,他赶忙前往寺庙,找到了高僧。
他将桃儿和杏儿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高僧。高僧听后,双手合十,说道:“善哉善哉,此乃冤魂,贫僧自当相助。”
第二天,周逸带着高僧来到了那片墓地。高僧在墓地前摆好香案,开始诵经超度。随着高僧的诵经声,桃儿和杏儿的魂魄渐渐显现出来。
她们跪在高僧面前,泪流满面。高僧的诵经声越来越响亮,一道金光笼罩住了桃儿和杏儿的魂魄。渐渐地,她们的脸上露出了安详的笑容。
最后,桃儿和杏儿化作两道白光,消失在了空中。周逸知道,她们终于得到了解脱。他心中欣慰,对着高僧连连道谢。
从那以后,周逸继续着他的采药生活。他时常会想起桃儿和杏儿,也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而他乐于助人的名声,也在镇上越传越远,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他依旧每日穿梭在山林间,为镇民们寻找治病的草药,用自己的善良和努力,守护着这个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