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夜,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1950年10月19日,中朝边境,鸭绿江。
白天空无一人的鸭绿江边,黄昏初始,顷刻间,兵士成海,马蹄嘚嘚,千军齐发,万马奔腾,战士们个个昂首挺胸,大步向前,一时间静静流淌的鸭绿江已然沸腾。
过江之后的部队,瞬间便消失在朝鲜的山林中,仿佛没有出现过一般。
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入朝,保家卫国,驱逐美帝!
对于是否出兵、何时出兵,毛主席和中央经过多次会议才最终决定彭德怀挂帅。不管斯大林如何变卦,苏联空军是否相助,中国都将出兵援朝抗美,时间也最终定格在10月19日这一天。
在这“立国之战”的决策过程中,毛主席可谓殚思竭虑、对于毛主席出兵援朝的决策,彭德怀后来这样评价:
“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
就在这天早上,彭德怀才飞赴安东,鸭绿江边的城市,彼时是辽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成为辽宁省,安东也改名丹东,安东与朝鲜的新义州隔江相望,可谓唇齿相依,一损俱损。
副司令兼副政委邓华,副司令洪学智、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都在军中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志愿军司令彭德怀的归来。
原来,在彭德怀抵达安东前,毛主席发给志愿军的电令已经到达,邓华收到电令后,对内容进行了传达。
毛主席电令:
四个军及三个炮师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
毛主席的命令中对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入朝路线以及入朝过程中的隐蔽性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可见毛主席对于这场“立国之战”的重视与用心。
毛主席
毛主席一生中指挥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也统率过几百万大军同时在几个战场上与敌人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阅历充分展现了他那高人一筹的战略思想,当然也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
然而,抗美援朝到底怎么打?对于毛主席来说也是一种新尝试,这种尝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后果太过严重,新中国很难承受,饱经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更难接受。
要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必须在战争的实践中积累新的经验,在战斗的过程中总结新的做法,举一反三,不断更新。
彭德怀离京前,毛主席已经和他商定了入朝之后的战术,即利用“联合国军”东西同时推进的时机,志愿军在对应的朝鲜半岛细腰部以北,构筑两道或三道防御阵线。如果“联合国军”进攻,就分割歼灭,如果两路夹攻,便打相对孤立或者薄弱的一路。
六个月之内,敌人不进攻,志愿军也不进攻,抓紧装备训练,等到空中和地面对敌人都有一定优势后,再说进攻。
彭德怀一抵达军营,便赶到临时指挥部,作为先头部队的“十三兵团”的几位久经沙场的领导,一见彭德怀上来便围了过来,纷纷敬着军礼。
彭德怀招手示意大家敬军礼的手放下,并狠狠地拍着桌子说道:“时间定了,再不会变了。”
彭德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周总理到苏联求援,从斯大林的口中得到的却是苏联空军不出动,只提供装备支持的结果,毛主席和中央也因此将志愿军入朝的时间一改再改。
可斯大林不知道,或者说是不在乎的是,志愿军的将士原本士气高涨,三番四次的改变入朝时间,大伙原本激昂的心犹如泼了一瓢冷水,哇凉哇凉的。
终于定下来了,彭德怀如释重负,终于可以让中国军人登场了。
然而,对于彭德怀说出的这个结果,毛主席的电令中已经说的很明确,所以大家对于彭德怀的话并没有感到惊讶。
就在大家一起商定各部队的入朝具体路线时,时任朝鲜内阁副首相兼内务省相的朴一禹急匆匆地赶进来,因为他已经知道彭德怀从北京回到了安东。
朴一禹(左四)和彭德怀(右三)
朴一禹一见到彭德怀的面,便如见到救命稻草一般,眉头紧锁地问道:“彭总司令,你们出兵的日子定下来没有?”
看着焦急的朴一禹,彭德怀刚毅地说道:“已经定下来了,出兵时间就在今天晚上,四个军三个炮师一齐出动!”
彭老总的话犹如定海神针,朴一禹听后泪流满面,激动地回答道:“这就好了,这就好了!你们再不出兵,朝鲜就完了!”
接着,他长叹了一口说道:“平壤的陷落,也就是一两天的事,美伪军正发疯似的全速向中朝边境扑过来。”
是啊,自从9月15日,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原本拿下汉城,朝鲜人民军形势一片大好,统一朝鲜半岛只在旦夕之间。然而,美国人哪里愿意丢掉韩国这片肥肉。
仁川登陆后,局势瞬间逆转,朝鲜人民军被分割在“三八线”两侧,整整10万之众,在美军的飞机大炮面前,兵败如山倒,节节败退,只剩下3万人,而首相金日成也只能重操旧业——“打游击”,首都平壤也岌岌可危。
开赴朝鲜战场的志愿军“先头部队”,四个军三个炮师分别是:梁兴初的38军、吴信泉的39军、温玉成的40军、吴瑞林的42军,外加3个加强独立炮兵师:炮兵1师,炮兵2师,炮兵8师。“先头部队”一共25.5万人,这些人的入朝,对于即将丢到首都平壤的朝鲜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38军军长梁兴初,1913年出生于江西,17岁便加入红军,在反围剿时期,与敌军斗智斗勇,带头冲锋,身居一线,一次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一次次的磨难中他也成长起来了,在长征结束时他已经被升任为团长。
梁兴初有两个外号,一个来自解放战争、一个正是在抗美援朝。解放战争期间,辽沈战役爆发,当时国军的西进兵团想要撤离,为了让老蒋心头掉肉,我军决定对其进行阻击,而我军参与阻击战的队伍正是由梁兴初领导。
梁兴初
西进兵团火力和武器远超梁兴初部队,这场战斗打得也无比艰难,当时我军的阵地被敌人炮火轰了三天三夜,最终用4000人的代价换得了8000人,这一仗,梁兴初得到了“黑山将军”的称号。
至于“万岁军军长”的称号,以及39军的吴信泉、40军的温玉成、42军的吴瑞林,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为大家详细介绍。
形势严峻、战事恶化、瞬息万变,这是出乎志愿军将领们的意料的。为了充分掌握战场状况,并以最快的速度与金日成见面。
彭德怀思虑片刻后,对邓华等说道:“敌进甚急,我跟朴一禹同志立刻进朝鲜去找金首相,你们马上负责组织部队过江,决不能出半点纰漏,明白吗?”
众人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出手之时已到,于是纷纷肃立立正,敬着军礼说道:“明白了,彭总,请你放心先走吧。”
天空已经降下夜幕,表情凝重的彭德怀看了看大家后,毅然转身坐上了朴一禹的“华沙”小车,身后跟着四个警卫员和通信处长崔伦、秘书杨凤安,外加一部电台车。
为了不被美军追踪到,彭德怀一路都没有打开电台。
彭德怀乘坐的小车很快来到鸭绿江的桥头,一列列志愿军战士们整装待发,一个个犹如即将翱翔天际的雄鹰。
看着桥头昂首挺胸的警卫战士,彭德怀叫停了小车,下车后便快步跨到警卫战士身边,严肃地问道:“就要跟美国人打仗了,怕吗?”
那警卫战士十七八的模样,个头不高,脸上还有显露出明显的稚嫩,听到彭德怀的问询后,大声说道:“怕他个鸟,美国人不是肉长的?老子一刺刀上去照样俩眼儿。”
原本神色凝重的彭德怀和朴一禹都被警卫战士逗得哈哈大笑,心满意足。这就是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战士,带着这样的兵去打仗,有底气,如果还打不赢美军,那就不能怪战士不用命,而是指挥有问题了。
彭德怀拍了拍警卫战士的肩膀,说道:“好样的!”
话毕,跳上小车,命令道:“给老夫开车,入朝!”
就这样,临危受命的志愿军统帅先于大军,只身前往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探寻最新的战况,以便及时调整战术,更好地指挥这场旷世之战。
很快,彭德怀乘坐的小车和电台车消失在夜幕之中。
彭德怀
他身后,一队队志愿军战士,顶着一顶用树枝树叶扎成的“防空圈”,手臂上都按中国军队夜间行动的传统,绑上一条白毛巾便于辨识,毛巾上原本绣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红色中国字已经被剪去,此外身上所有关于中文标识的东西都被撕掉。
随即,一声声令下,战士们扛着武器、弹药、被褥、土工作业工具以及预计的十天干粮,从安东、长甸河口、辑安等地跨过鸭绿江,朝着炮火连天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冲了过去。
一场惊心动魄的潜伏作战正式拉开序幕。
就在此刻,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正在围攻朝鲜首都平壤,当美军骑兵第一师向平壤进攻时,同时和美军齐头并进的还有韩国第一师、第七师。
三支部队仿佛在竞赛一般,看谁谁先攻破平壤。
最终,韩国第一师还是抢在了美军之前进入平壤,倒不是他们有多厉害,二是因为第一师师长本身就是平壤人,他对这里了解至极,所以更容易找到最快的突破路线,最终进入了这座朝鲜最后一座有大规模防守的城市。
“联合国军”攻陷平壤
“联合国军”面对到来的胜利,疯狂欢呼,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秘密入朝,他们没有丝毫察觉,因为他们不相信我们会出兵。
美军的无视是他们骄傲自大的体现,他们的不加理会也必定使其走上一条不归路。
就在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对手下将士保证胜利就在眼前,只要到达了鸭绿江,他的小伙子们就可以回家过感恩节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后续行动都是一步一步的走向错误深渊的行动。
就在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之时,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的毛主席正在卧室内,来回地踱着步,旁边桌子上的烟灰缸中已经堆满了烟屁股。
这一年,毛主席五十七岁,此刻他正在等待着志愿军入朝的消息。
不一会儿,时任中国军队代总长的聂荣臻,接到志愿军开始跨鸭绿江的消息后,立即赶到菊香书屋。
自从朝鲜战争爆发,聂荣臻便一直负责边防军及志愿军出国作战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补兵、轮换等工作。
听着屋内急促的踱步声,聂荣臻知道毛主席等急了,于是没来得及打报告,便直接进屋,并径直操毛主席的卧室走去,刚进卧室门便说道:“主席,部队已经开始进朝鲜了。”
毛主席
正在来回走的毛主席,听见聂荣臻的话后,心中大石放下,停下脚步后,便走到床边,拉开床上的被子,只说了两个字:“睡觉!”
从10月1日国庆节,朝鲜首相金日成向中国求援,到如今志愿军正式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整整十八天,毛主席和中央全部精力都集中到朝鲜战场上。
从决策是否出兵到确定谁能挂帅出征,从苏联临时掣肘到咬牙出兵援朝,每一项决策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这些时日不是看电报分析情况就是开会研究所有关于朝鲜战争的事宜。
多少天来,毛主席一直没有睡成一个好觉。这一刻,他想好好地睡一觉,等睡好了,大军渡完江了,再好好的给“联合国军”上上课!
文/轩羲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