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徽因离世七载之后,61岁的梁思成选择再婚,迎娶了当时34岁的林洙。
1962年的时候,梁思成告诉大家他要和林洙重新组建家庭,这事儿让他的亲朋好友都大吃一惊。说起来,林洙以前还是林徽因的学生呢。早些年,林洙家里件不好,多亏了林徽因出手相助,她才有了机会进清华的先修班读书。后来,林洙还嫁给了建筑系的老师程应铨。
但是,1957年,程应铨由于政治上的事情被关进监狱后,林洙就决定和他离婚。后来,等到林徽因过世,林洙就开始慢慢接近梁思成。周围的朋友和家人大多觉得,林洙是看重钱财和名声,就连沈从文也直接说“林洙就是为了钱”,张奚若更是放出狠话,说要和林洙断绝关系,以此来反对他们的婚事。
林洙只是清华大学的一名资料管理员,她没有林徽因那样的学问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有人怀疑她是想借助梁思成的学术名声来提升自己。
她选择在前夫陷入困境时结束婚姻,这种做法被人说成是“只顾自己利益”,和林徽因那种愿意和伴侣一起度过难关的形象比起来,真的是大不一样。
梁思成坚持这段婚姻,更多是出于实际考虑,而非一时情感上头。
林徽因走了之后,他就得一个人扛起照顾老岳母和孩子们的重担,这时候,林洙的能干和细心,比如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有对老人的贴心照顾,真的帮了他大忙,让他的生活没那么难熬。不过,话说回来,梁思成对林洙心里头总是有那么点防备,不那么完全信任。
梁思成每个月赚400块钱,他只会给林洙80块用于家里开销,剩下的钱都由林徽因的母亲来管着。
他老是会在林洙跟前提起林徽因,还固定时间去八宝山拜祭她。后来因为林洙没经过他同意就把林徽因的画像给摘了,两人还大闹了一场。
结婚后,林洙在家里总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一切,就像她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一样。
她把和前夫生的孩子送到妈妈那里抚养,自己一门心思放在照顾梁思成和林徽因妈妈上。
对于梁思成心里总惦记着林徽因这事儿,她只能硬扛下来。就连梁思成当众指责她“私自用了公款”,她也一个人默默担下了所有压力。
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而来,梁思成不幸被打上“反动学术权威”的标签,薪水停了,整个人身心都累垮了。但在这个艰难时刻,林洙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坚定地陪在他身边。
她每个月就拿60块钱养活全家人,穷得不得已还卖了自己的衣服来买吃的。
梁思成病情严重时,我一直陪在他身边照顾,没日没夜地守着他,同时还悄悄找医生给他看病治疗。
这次事情之后,两人的关系有了大转变。梁思成在快不行的时候,跟老朋友陈占祥说:“这些年,林洙真是帮了大忙。”简简单单八个字,既表示了他对林洙这十年努力的肯定,也透露出以前对她有所提防的歉意。
梁思成走了之后,林洙的行为又一次让大家议论纷纷:她做的那些事情,让人们又开始指指点点。毕竟,梁思成刚走,她的很多做法都显得有点突兀。不少人心里都在嘀咕,她这到底是在干啥呢?林洙似乎并不太在意旁人的眼光,依旧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可这样一来,原本就对她有看法的人,更是觉得她的行为难以理解。总之,梁思成一走,林洙的种种举动,又把她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她拿到了梁林夫妇留下的3万多建筑奖金,还通过卖掉林徽因的一些嫁妆,比如清朝的绣品和手稿,赚了218万。
写了70多本书,包括《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这些,书里头老说林徽因“家务不行”,其实就是想借着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名气来赚钱。
大家都说她很实际,结婚的目的不那么单纯,到了老年,做的事情更是明显为了利益。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十年的婚姻生活里,她一直都被林徽因的影子笼罩,心里头憋屈,钱袋子也紧张。到了老年,她做出的选择,说不定真的是被生活逼得没法子了。
林洙或许想借婚姻实现阶层的跃升,结果却意外地成了“替代者”。她没想到,社会上对“后妻”的指责远比男性再婚受到的非议要严厉得多。
总结一下: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咱们聊的这些东西,虽然说了不少,但其实都是为了把一个事儿讲明白。希望这些话能帮到你,让你在某些方面有所启发或者收获。咱们聊的内容,你回去后可以好好琢磨琢磨,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了。好了,就先到这儿吧,祝你一切顺利!
十年的夫妻生活里,梁思成更像是需要个全方位照顾他的人,但林洙心里头盼的是,通过自己的付出能多得到些情感上的回报。不过,很遗憾,她并没如愿。
但现在看来,林洙确实因为这段婚姻,收获了不少实际的财富。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