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武汉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目前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早在2019年,全市户籍总人口达到906.40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194.25万,占总人口数的21.43%。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3.58万,占总人口的14.7%。
可以说,老年人占据了武汉人口很大一部分比例,但是生活中的他们常常因为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节奏,而渐渐被忽略、边缘化,甚至被嫌弃。
疫情的到来,让所有人都无法幸免。其中,受到最大冲击的群体,应该就是老年人了。
除了自身健康要受到直面冲击外,疫情更增加了老年人居家隔离时的孤独,更可怕的是还要因为外部信息滞后,而产生的无助。
就算在平常的生活中,这些老年人也有自己所要面临的困境。
湖北宜昌,老人冒着大雨手捧现金去柜台交医保,却被告知“去手机上支付,这里不收现金”;抚顺一位老人乘坐公交,因为不会出示健康码而被拒载,他想做纸质登记,却遭到斥责;湖北广水,94岁的奶奶为了激活社保卡,要被人抱起,吃力地做面部识别,情景看得人心酸。
不会扫码点餐,不会线上购票,不会用App打车,不会网上挂号……当代年轻人在不断享受科技的便捷与进步的同时,但却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愈发无所适从。
昨天重阳节,上线了一部人文纪录片,所讲述的就是老人与智能机的故事。
最新一集《老有手机·老人机》的主人公李叔叔,来自武汉。
现在说起武汉,总离不开疫情。而这个故事背景也发生在疫情时期的武汉。
李叔叔退休前是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的军人,有着各样的奖章荣誉,而他却很少对其他人谈起这些,退休之后便留在了武汉。李叔叔刚搬到武汉的一个小区没多久,就和老伴去了北京帮女儿带小孩。后来刚回武汉,就碰上了疫情。
疫情期间,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李叔叔日常买菜、出行扫码都很不方便,只能靠邻居和社区帮忙。他曾是一名军人,面对一堆奖状,他并不夸耀。只是在疫情后,对着当年的抗击非典的奖状时不免感叹,在过去那场重大疫情面前,他曾是奋斗在前线的战士,而17年后却成了最需要帮助的那个人。
时代裹挟着人前进,但总有些人被甩在了后面。在这个人人使用手机的时代,像李叔叔这样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年人还有很多,他是社会中成千上万个老人的缩影。
平时拿着老人机尚可应付,但疫情的特殊,放大了没有智能机的不便,因此李叔叔知道了手机的重要性,在疫情结束后,赶紧买了一个智能机。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谁来教他呢?
远在北京的女儿,自然不能时刻指导。但即使儿女在身边,老人也是不愿意麻烦自己儿女的,让自己成为他们的负担。
但令人惊喜的是,不少社区都开设了手机班。这个手机班可不一样,有的坐落于社区边的房产经纪门店,有的则在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居委会等地,而房地产经纪人志愿者们摇身一变,成为了社区老人学习手机的“小老师”。学生们也不再年轻,他们白发苍苍,腿脚也不利索,一上课就开始“玩手机”~
网络支付、微信扫码、P图、视频剪辑……在这个手机补习班上,志愿者教会了像李叔叔这样的老人们使用手机。“数字鸿沟”从此填平,老人们打开了新世界大门,迎来了人生第二春。
因为老伴身体不太健康,不放心老伴的李叔叔,走哪都把老伴带着。但现在即使不出门,也可以在线上缴费、网上买菜,方便多了。平时想念远在北京的女儿和外孙了,也可以视频语音聊天,共诉衷肠,共聚亲情。
因为上了手机班,还有些独居老人学会用手机丰富文娱生活,交到朋友,晚年生活也充实了起来。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些老人如此渴望学手机的背后,是那份想要与社会、家人、老朋友沟通的强烈愿望和对晚年美好生活的追求!
就着纪录片中所提及的手机班,我们不难发现,贝壳公益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连接者,通过手机课堂将一部部智能手机转变成一把把开启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智能钥匙,从而切实地解决了社会存在的问题!
现在提起贝壳,应该有不少人对这个品牌的第一印象,是来自社区附近的房产中介。正是这种靠近社区的工作,才会更聚焦和关注到社区普通人的需求,因此在第一时间敏锐地察觉到老人所处的困境。
《老有手机》纪录片所记录的人物,均来自贝壳公益“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项目。该项目发起于2018年,通过和社区联动,发动贝壳合作经纪人成为志愿者,以定期培训课堂、随时到店答疑、日常辅导的形式,为社区里有需求的老人进行智能手机教学,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项目在去年年底进入武汉,截止到2021年9月底,项目走进武汉66个社区,开展手机培训课程约264节,服务约3300人次。
如果说这些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是一座座孤岛,那么贝壳推了一把力,使他们与社会连接在一起了。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发展的速度有时候超越了我们的想象,科技带来的困境在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之前,我们能做的是不要忽略了这些被边缘化的老人。
数字和年龄上的鸿沟,是可以用人心和行动给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