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饮茶历史的国家,我们的茶有近千余种,非常非常的多,各区域都用自己经常饮用的茶类。
我国茶类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但,只是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判断茶叶在品质上的差异后进行区分。
“分类”就是指按照事物的种别、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把没有规律的事物整理出规律,按照不同的特点划分人、事、物,使人们更容易识别这个世界。
以产地命名茶叶,名字太多,而且名字与茶叶的特性没有直接关联,不利于大家了解、推广、饮用茶叶。
1979年我国茶学泰斗、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陈缘提出按照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发酵程度来分类茶叶,用各类茶叶茶多酚氧化程度、叶绿素破坏程度及黄烷醇类变化程度的顺序,并用颜色来命名:
绿茶,不发酵茶。其它都是发酵茶,只是程度不同。杀青前发酵为“前发酵”,杀青后发酵为“后发酵”。
前发酵:白茶(轻度发酵茶)、青茶即乌龙茶(中度发酵茶)、红茶(重度发酵茶)。
后发酵:黄茶(轻度发酵茶)、黑茶(重度发酵茶)。
用绿、黄、黑和白、青(即乌龙茶)、红六种颜色来分类茶叶,既简单又适用,立即得到学界和坊间的普遍采用,并写入教科书。
当然,按照微生物学的理论,“发酵”一定有微生物参与,是指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而黄茶、白茶、青茶和红茶的制作没有微生物参与,只是自身的酶在氧化,所以严格来说,这些茶不能叫发酵茶,只能叫氧化茶,所谓发酵度也只能叫氧化度。黑茶制作有微生物参与,所以黑茶是真正发酵茶。
若是按照别的标准,那么就会有别的分类。但六大茶类这一科学分类对我国茶叶教育、科研及生产流通产生了重大影响。简单来说,六大茶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它们的茶多酚氧化程度(发酵程度)和不同工艺来区分。
这里先带读者初步了解下六大茶类:
绿茶是不用进行发酵的,绿茶制法的基本工序为杀青、做形(包括揉捻)和干燥,其关键工序是杀青,这也是分类的最基本依据,杀青主要包括炒热杀青和蒸热杀青,干燥主要包括炒干和烘干,其中龙井等炒青绿茶、黄山毛峰等烘青绿茶、川青等晒青绿茶、玉露等蒸青绿茶四大类。
白茶制法的基本工序为萎凋与干燥,其关键工序是萎凋。萎凋可分为全萎凋和半萎凋。白茶在茶中比较容易辨认,一般在其干茶叶上可以看见白色的绒毛,因此它才有着白茶之称。白茶的发酵程度仅高于绿茶,冲泡后形成清淡鲜淳的茶汤,目前常见的有白毫银针等白芽茶和白牡丹等白叶茶两大类。
黄茶制法的基本工序为杀青、做形(包括揉捻)、闷黄和干燥,其关键工序是闷黄,根据闷黄先后和时间长短,可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其中湿坯闷黄又分为杀青后和揉捻后闷黄,干坯闷黄又分为堆积闷黄和纸包闷黄;主要有君山银针等黄芽茶、温州黄汤等黄小茶和广东大叶青等黄大茶三类。
乌龙茶制法的基本工序为萎凋、做青、炒青与揉捻、干燥,其关键工序是做青。做青可分为跳动、摇动和做手三类。乌龙茶是半发酵的茶,是一种叶片中间绿边缘红,能够冲泡出鲜浓甜淳的茶汤的茶叶。
红茶制法的基本工序为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和干燥,其关键工序是发酵。不同于绿茶,红茶是一种全发酵的茶,主要通过发酵形成红茶色素,从而使其冲泡后出现红色的茶汤和茶叶。在红茶中又有着烟小种等小种红茶、川红等工夫红茶、碎茶等红碎茶三大类。
黑茶加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初制后,再经筛分和蒸压;另一种是以毛茶为原料进行干坯渥堆做色,再经筛分和蒸压。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是渥堆。黑茶是百分百发酵制作的茶叶,其叶片看上去为暗褐色,在发酵后看上去叶色为黑褐或者油黑色,故被叫做黑茶。黑茶在边区少数民族中较多,一般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陕西黑茶五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