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爆了,导演饺子却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困境,好像突然间所有人都认识他了,可他只想安静地做动画。
《哪吒》这部电影真是火得不得了,短短九天就赚了121亿,从排行榜上五十多名一下子蹿到前十去了,搞得大家都惊呆了。这么多钱说来就来,好像电影市场突然就变得不一样了,让人觉得只要稍微使点劲,就能在全世界电影圈里掀起一阵风浪。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爆火的情况也没持续多久,等到假期结束了,大家都开始上班上学了,电影市场就慢慢冷清下来了。《哪吒》的热度也跟着往下掉,票房预估也跟着降了不少,这种情况其实挺正常的,电影市场总是这样起起落落的。票房增长的势头慢慢变缓了,之前那种热闹劲儿也快要过去了,有些人就开始质疑了,说这种来得快去得也快的追捧不靠谱,好像生怕自己会因为这种大起大落受到什么心理冲击似的。
其实吧,对导演饺子来说,热度慢慢降下来可能反而是他想要的。《哪吒》火了之后,他的生活就完全乱套了。电影成功了,作为幕后的导演,他自然成了媒体追着不放的对象,这种经历他之前就有过。他的经历被人们当成了励志故事,说他本来是学医的高材生,却毅然决然地转行去搞动画,靠自己努力学习三维动画技术,还把宫崎骏、成龙、李连杰、周星驰这些人当成榜样,广泛吸收各家的长处。甚至连以前被行为,现在也被说成是饺子妈妈有远见的
饺子深深感受到了母亲的包容和家人的支持,所以在创作《哪吒》的时候,他把原本对父权的强烈反抗,巧妙地改编成了对世俗偏见和规则的抗争,这样一来,电影的主题就更深刻了,也更符合现在的价值观。除了被大家疯狂地挖掘过去,饺子还要应付各种媒体采访。他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说起家庭、创作理念和电影背后的故事,条理清晰、口若悬河,分享了很多有深度的内容,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哪吒》是怎么诞生的——就是靠着一股死磕到底的劲头,把每一帧画面都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即使遇到再多困难,也要尽全力去完成。
虽然饺子说话流利、口才很好,但他坦白说自己其实性格内向,不太擅长社交,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他甚至还跟媒体提过要打马赛克的要求,他只想默默地躲在作品后面,专心创作。可是,《哪吒》火得太厉害了,被关注已经成了躲不掉的事情。正溜欲静而风媒体争先恐后地要采访他,领导也来调研交流,他现在比创作的时候还要忙。
《哪吒》的制作公司所在地一下子变成了旅游打卡的热门地点,公司员工原本平静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了。饺子导演的素颜照还被人偷拍曝光了,毫无防备地把隐私暴露在公众面前。看到他那和哪吒一样的黑眼圈,就能想象他画那一百多张手绘海报有多辛苦。获得赞美和掌声当然是好事,但就怕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而入。
果然,怕什么来什么。资本开始露出了逐利的本性,纷纷抛出合作的橄榄枝。那些以前从未有过交集的人,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这再次印证了黄渤说过的话:人在弱小的时候,感受到的只有恶意和冷漠;一旦强大、走红了,周围就都是笑脸和善意。
《哪吒》取得的成就实在太辉煌了,想要超越真的很难,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外界对《哪吒2》充满期待,这也给饺子带来了巨大的创作压力。他不仅要应对繁重的创作任务,还要抽出时间应付各种人情世故,招待各路资本,这也是观众最担心的——导演本应该全身心投入创作,而不是被毫无意义的应酬和人情往来所束缚。
人们不禁怀念起过去那种简单纯粹的投资模式,就像以前的煤老板,投钱赚钱就行了,不会过多干涉影片制作的其他环节。可现在,资本介入的程度越来越深,甚至渗透到选角等关键环节。以至于知名导演郑晓龙都忍不住发声呼吁,恳请将选角的主导权重新交还给导演。好在《哪吒》是动画电影,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烦恼。
但我们不能忘记《唐探3》的教训,为了植入广告,不惜牺牲剧情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生硬的广告插入粗暴地打断了故事节奏,让观众瞬间出戏。不少热门电影都存在类似为了商业利益而牺牲电影艺术的情况。
令人欣慰的是,《哪吒2》坚守住了创作的纯粹性,剧情紧凑不拖沓,镜头运用恰到好处,也没有任何广告植入的痕迹,为观众完整地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影片既没有设置过高的观影门槛,又有着深刻的内涵。
当初,第一部《哪吒》上映后,为了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创作,屏蔽外界的纷纷扰扰,沉淀自我,饺子特意前往喜马拉雅山闭关写剧本。这一点与动画界的传奇人物宫崎骏极为相似,宫崎骏常常宣称退休,可大多时候只是一种托词,每次看似决然地宣布隐退,实则是为了全身心投入下一次创作而潜心沉淀。
全网都建议饺子效仿这种做法,去远行、闭关,专注于剧本创作,五年不飞,飞将冲天;五年不鸣,鸣必再用五年时间创作出令人称奇的作品。这段时间,不少人担心饺子会重蹈郭帆的覆辙,被电影溜毕竟在一个相对松散随意的环境中,突然出现一个认真做事、追求极致的人,很容易被孤立。更何况饺子作为一个跨界闯入电影行业的新人,还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更是将一些资本投入巨大却产出粗劣作品的乱象暴露在大众眼前。
未来是否会像电影中那些错综复杂的势力争斗一样,对饺子的创作之路百般刁难,让他难以施展才华?就像姜文曾揭露的,有些人拍电影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上市、换取股票。但世界上也确实存在像饺子这样一群执着热爱动画的人,他们不计成本,甚至自掏腰包,将每一分钱都花在特效的每一帧画面上,只为呈现出最优质的作品。
与其担忧未来那些未知的阻碍,不如坚守初心,因为观众才是电影行业的根基。饺子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不能辜负来之不易的机会,必须全力以赴,绝不能欺骗观众,只有用真心才能换来观众的认可,只要认真创作作品,观众必定会给予积极的回馈。
最后,用《哪吒》中那句看似轻松却充满力量的台词作为结尾:我们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哪吒》在电影界的独特地位,不正如同饺子在电影圈的独特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