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曾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却耳熟能详

元珊看历史 2023-02-22 15:08:07

世上的感情有很多种,有爱人间相濡以沫的爱情,也有兄弟间两肋插刀的义气。但是要说这世界上哪一种感情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恐怕还要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诸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话都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俗语,甚至后者更是曾被编入教科版《语文》教材之中。不过这句话的来源竟然出自慈禧为母亲做的一首诗中。那么慈禧和母亲的关系究竟怎么样?权倾朝野、恶毒狠辣的慈禧太后究竟又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慨呢?

改变清朝进程的垂帘听政

1861年8月,随着咸丰帝驾崩,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不仅推翻了由载垣、肃顺等八人把持主导的“赞襄政务大臣”体质,更建立起由两位皇太后做幕后主手,恭亲王奕䜣任“议政王”并领导军机处辅助政务的新制度,因其特殊性,也被当时及后世人称为“垂帘听政”。

辛酉政变成功后,慈禧太后临朝处理政事,对权力的渴望让她发动政变大权在握,不过想做和能做毕竟是两回事。临朝的慈禧深感肩负重担,虽有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的想法,但又不愿操劳过忙、处置不当,更不想让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受到叨扰。

为此慈禧假借同治帝名义,多次在朝堂内颁布求言诏令,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起码直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慈禧还是一个能听的进大臣谏言,有过必罚有功必赏的统治者。

虽说是两位皇太后一同发动的政变,不过相比起慈禧对权力的追逐热爱,慈安太后倒显得淡然洒脱,一方面长久的后宫生活早已磨平了慈安太后的棱角,或许在她的潜意识里,女子就应该本本分分做一些分内的工作。另一方面,联合慈禧发动政变,最初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年幼尚未掌权的同治帝,避免传承几百年的大清基业被他人篡夺。

所以在外人看上去虽然慈安和慈禧两个人在朝堂上平起平坐,有着内阁相同的权力,但是实际来看,慈安对满清所有的政务大多没有直接参与过,几乎全部交由慈禧处理。因此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慈禧更是彻底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绝对地位,不过这所谓的皇帝之下,也不过是说给外人听得,那尚且年幼还在读书的同治帝,哪里有反抗母亲权威的勇气和本事呢。

慈禧太后绝对是个统治欲望极强,但是缺少卓越政治远见的统治者,在位几十年的时间里,她并未对已经千疮百孔、贪污受贿、吏治腐败的清朝及时纠正,反而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的质疑者。

尤其是一开始被委以重任的恭亲王奕䜣,此时的他早已位高权重,虽无异心,但架不住慈禧猜疑的心病过重,最终也难逃“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半个世纪以来,清政府下的百姓生活艰辛、民不聊生,时局动荡混乱、危在旦夕,经济全面倒退、财力枯竭,就连文化也停滞不前、衰落倒退。

但她本人的生活却奢华享受、挥霍浪费,让本就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加速毁灭。

流传后世的千古名句

慈禧几十年来的所作所为,不但被人唾骂更让后代颜面无光,不过凡是人都有两面性,或许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定义。

正如在历史学家眼中,慈禧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别看慈禧对外狠辣狡猾,但是从伦理上讲她也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女儿,尤其是在垂帘听政后,她对亲生母亲富察氏可谓是言听计从。1867年,此时慈禧垂帘听政早已过了5年有余,同治帝虽然没有实权但是整天远离政治倒也乐得其所。

这一年是慈禧母亲富察氏60岁的生日,在那个医疗资源不甚发达的旧时代,一个人要是能活到60岁,也算得上是高寿的有福之人,毕竟那个时代连吃饱肚子对于许多人家来说都是困难事。

为了给母亲过好这场生日宴,慈禧可是没少忙活,提前几个月的时间就安排太监总管李莲英进行筹备,不但宴席会场要奢华高贵,就连给母亲选的礼单,慈禧都要自己亲自过目。

一时间整个清朝内阁仿佛变成了慈禧家的佣人,老太太家拜访的高官厚禄络绎不绝,送来的名贵物品层出不穷

但正巧在富察氏寿宴的那一天,慈禧突然收到外国使臣要来访问的奏折,刚看到奏折的慈禧十分恼怒,在大殿中怒骂外国使臣早不来晚不来,非要选这么个日子,不知安的是什么心。

无奈之下的慈禧只能暂时将母亲的寿宴搁置,自己选择去接见外国使臣,毕竟这属于国际层面上的访问,慈禧再专权蛮横,也不至于如此不识大体因私废公。

待到外国使臣满意离去后,慈禧看了看时间,此刻母亲的寿宴早已结束,心怀愧疚的慈禧又差遣李莲英送去许多金银珠宝,还叮嘱母亲身边的侍者替自己说一声道歉的话。满身疲惫回到大殿的慈禧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些冷冰冰的财物或许自己喜欢,母亲却并非看重。

于是慈禧起身写了一首《祝母寿诗》献给母亲,表达自己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恩,“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短短28个字情真意切,流露的都是慈禧的真情实感,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父母的爱都是无私且慷慨的,但身为儿女对父母的回报相比起来却是沧海一粟。

1870年,63岁的富察氏因病离世,送葬当天紫禁城上空阴云密布,满朝文武大臣全部披麻戴孝,据记载当时陪葬的宝物堆积成山,对于慈禧而言“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再多的珠宝财物也只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但母亲却再也回不来了。

活在自我世界的慈禧

不管是母亲的离世还是同治帝的死亡,都让慈禧产生了深刻的反省,作为一国之君在她所崇尚的私德上可以说是失败的体无完肤。不仅母亲的生辰大宴因事错过,对待同治帝的教育失败也是让整个清朝皇室蒙羞。

痛定思痛的她决心在自己后半生放手一搏,先是领养了光绪帝,然后一改先前的专权做派,不仅请最好的老师传授学业,还时不时给光绪讲一些做皇帝的道理,不是太复杂的奏折也询问征求光绪的意见。看得出来,慈禧有意培养光绪帝成为一代千古明君,守住大清江山的千古基业。

1886年,苦读10年的光绪帝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个优秀君主初露峥嵘,看在眼里的慈禧非常满意。某一天慈禧找来光绪的亲生父亲和军机大臣,探讨自己想把权力交给光绪一事,一来是光绪帝年纪也不小了,另一方面是慈禧确实疲于应对朝政。

几经周折下,光绪帝终于在翌年开始亲政,虽然慈禧还是不时在关键大事上帮光绪帝拿拿主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清朝的决定权处置权已经开始向光绪帝慢慢转移。

但在光绪帝登基几年的时间内,国内外接连爆发了甲午战争和变法维新运动,而光绪帝从小就年弱多病,繁忙的政务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病情急剧恶化。为了清王朝的命运,慈禧也不得不再度出山掌管朝政。

1908年,正面临国内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38岁的光绪帝又染疾病,而且这一场疾病很快就夺走了他的生命,至此也宣布了光绪帝所有的政体改革全部失败。

年迈的慈禧为了保住清王朝的最后一块遮羞布,立三岁的溥仪为宣统帝,老态龙钟的慈禧不久后也郁郁而终。

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从中华文明历史上选取优秀又富有内涵的出彩佳作,诸多学者也曾在研究编纂课本教材的选材上耗尽心血。这一时期,慈禧的这首《祝母寿诗》也曾突破重重筛选,入选过语文教材中,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慈禧为新时期的文化做出了贡献。

然而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这首诗的文化内涵早已与新时代不相适应,不过这里面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句,也算是在清朝历史上,可以挖掘到为数不多的慈禧“功绩”吧。

0 阅读:50

元珊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