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
可见贪欲膨胀的可怕。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公案,儿子好人难做,老爹欲望无闸,看罢好不荒唐,但又心生寒凉。
却说薛蟠被柳湘莲打了,没脸见人,索性离家跑生意去了,香菱陪着宝钗进了大观园。
刚到园中,就看见平儿忙忙地走来,却原来是为贾琏求药。
贾琏那个风流公子哥儿怎么了?
被他爹揍了。
这贾府里的爹都喜欢揍儿子?宝玉挨打,是做了混账事,贾琏呢?
原来这年春天,他老爹贾赦看到几把旧扇子,喜欢得入了魔般,家里收藏的好扇子都入不了眼了,忙慌慌唆使贾琏四处搜求。
诶,还真找着了。
一个诨号“石呆子”的穷人,家传二十把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等古人写画真迹。
贾赦喜不自禁。
贾琏被老爹催得紧,四处求人,终于见到这个石呆子。
奈何这石呆子有个呆性,饭可以吃不起,但祖传的扇子却坚决不卖。
“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
这还咋整?
贾琏求购不利,被老爹天天骂无能。
做买卖讲究你情我愿,贾琏虽在情色上荒唐些,但很少强人所难。
本以为这事儿过去了,谁知传到了贾雨村耳朵里。
这贾雨村可不是普通人,有几分头脑狠戾,他靠着贾家起复,正攀附贾家呢,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于是,他设了一个局:空手套白狼。
讹诈石呆子拖欠了官银,将他下了狱,所有家产没收充公,抄家连扇子全端了,只是没入库,悄悄送来了贾府。
贾赦是什么人呢?也是欲令智昏之辈,二人一拍即合。人命在他们眼里,就是可以交换的筹码,公理在他们心中就看有没有利。
贾赦得了宝,嘚瑟了,挤兑贾琏,贾琏怼了老爹一句难得有底线的话:
“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贾琏一鸣惊人,令无数看官为他那点子血性,刮目相看。若说强抢,贾琏有人有势力,但他不屑做,他还有基本的为人底线。
奈何话说得一时爽,老爹的怒气拳脚无情呐。
因鸳鸯之事正对贾琏夫妻不满呢,又被儿子这样挤兑,贾赦怒火中烧,扑过去就给贾琏吃了一顿排头。
搬家法都等不及了,贾政打宝玉,那也是师出有名,动的是家法,贾赦这儿什么都不顾了,完全恼羞成怒了。
老子打儿子,俗称“教子”,哪个不孝儿孙敢还手啊,躲都不敢躲。
于是贾琏光荣负伤,卧床不起,还破相了,心疼他的平儿,就上薛姨妈处求棒疮药来了。
脂砚斋痛批:
“一扇之微,而害人如此其毒,藏之者故自无味,构求者更觉可笑。多少没天理处,全不自觉。可见好爱之端,断不可生,求古董于古坟,争盆景而荡产,势所必至。可不慎诸!”
就为了几把扇子,毒辣至此,让人家破人亡?真是太荒唐!但又不得不警惕,人在贪念、欲望驱使下,丧失人性,铤而走险,丧尽天良而不自知的可怕。
贾雨村为权欲驱使,贾赦为贪欲俘虏,视权势为获利的工具,只手遮天,欺上瞒下。
表面看,这是人的品性问题,其实也是思想深度、远见的问题。
因为石呆子无钱无势,他们才敢仗势欺人,换个有权有势的试试,再大的贪念,也只能憋着。
正因为敌弱我强,他们才敢这样筹谋,把别人当傻子,却不知为了贪一时之利,理性被欲望掩埋,智慧为贪念遮蔽,没发现是在自掘坟墓,自毁前程。
要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观贾赦言行,作为一等将军,这一出“教子”,反应出贾府很深层的问题,百年大家,已从内部腐烂了。
贾雨村敢如此行事,也是贾家某些人默许的,盘根错节的大家族,贾府这棵大树,早已被蛀虫蛀蚀,摇摇欲坠了。
需知细节往往决定成败,百年大家,“不矜细行,终毁大德”,每一件不谨言慎行的出格行为,累积起来,毁的都是根基。
贾家败相已显,后来的结局正应了《红楼梦》首尾曲: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不遏制贪欲的膨胀,就会沦为欲望的奴隶,开启人生的自毁程序。
明代王廷相《慎言》中有云:“纵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
他告诉我们,放纵自己的欲望,是世间罪恶产生的源头;少欲少求,则会成为世间善念的基础。
而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更直白浅显:
幸福 = 效用 / 欲望。
效用是分子,欲望为分母,欲望越小,幸福指数越高。
人生,要想幸福指数高一点,生活越来越美好一点,我们的行为就要有边界,欲望就一定要有闸门,才能让欲望成为良性的动力,点缀生活,而不是摧毁人生。
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个行者问禅师,人的欲望是什么?
禅师让行者明日中午再来,不要吃饭喝水。
第二天行者饿着肚子来了。
禅师问他,是不是又饿又渴?
行者觉得他饿得可以吃下一头牛,渴得可以喝下一池的水。
禅师不慌不忙,带行者爬到一处果园,给了行者一个大口袋,告诉他去摘果子,但不要马上吃,回到寺庙再吃。
行者采了满满一袋果子,负重下山,一路饥渴难耐。
刚到寺庙,就迫不及待拿出最大的果子啃了起来,连吃几个,肚子就撑满了。
这时禅师问他,还饿还渴吗?还吃吗?
行者眼大肚皮小,已经吃不下了。
禅师笑了,问他:那你千辛万苦背这么多吃不下的果子回来干嘛?
行者顿悟!
原来这就是人性的欲望啊!
欲望是人的本能,而且会伴随一生,它的特点就是极容易膨胀,没有想有,有了想多。
当欲望的枷锁束缚了心灵的自由时,人就沦为欲望的奴隶而不自知了。
但其实,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满足自己所需就够了,再多的,难道不是贪欲之下的累赘和羁绊吗?
[吐舌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