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本应是对单位工作的一次全面审视,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然而,在某些单位,巡察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让原本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荡然无存。
当巡察的结果是干活多的人被追责,而那些平日里无所事事的人却安然无恙时,这无疑是对努力工作者的一种沉重打击。那些承担大量工作、积极配合巡察提供材料、接受谈话的干部,他们本是单位的中流砥柱,怀着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现实却是,他们的付出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反而成为了问责的对象。而那些一直偷懒、逃避责任的人却仿佛置身事外,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心寒至极。
工作群里的寂静是这种消极状态的一个缩影。曾经,“收到”二字是对工作安排的一种回应,是同事之间默契的体现,可如今,连这简单的两个字都消失了。发工作通知如同石沉大海,转发工作动态无人理会。这不仅仅是对某一项工作的漠视,更是对整个工作环境和制度的失望。那些曾经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那些为了完成任务加班加点的日子,似乎都成为了遥远的过去。除了少数刚入职还怀揣着理想的年轻人和因职务所累不得不继续坚持的副职领导,大部分干部已经陷入了麻木和躺平的状态。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巡察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偏差,没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评判工作情况,导致了责任认定的错位。也许在巡察过程中,只看到了工作结果的表面问题,而没有深入了解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和人员分工的复杂性,从而让真正做事的人成为了“替罪羊”。另一方面,单位内部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可能也存在漏洞,长期以来对工作分配和监督的不合理,使得一部分人可以一直逃避责任,而这种不合理在巡察中被进一步放大。
上级部门是否真的对此一无所知呢?或许并非如此。但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反映出的是一种管理上的困境和对基层干部关怀的缺失。那些受委屈的干部是单位的财富,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是推动工作前进的动力。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变,长此以往,单位的工作将陷入瘫痪,那些本该顺利推进的项目、服务群众的工作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对巡察机制进行反思和改进,确保责任认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在巡察过程中,要深入调查,全面了解情况,不能让真正付出的人寒心。同时,单位内部也要建立更加合理的工作评价和监督体系,让每个人的工作都能得到客观的评价,让责任与付出成正比。此外,上级部门需要关注基层干部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和支持,重新点燃他们对工作的热情,让基层工作回归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否则,这种恶性循环将不断侵蚀单位的根基,最终损害的是集体的利益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问责机制远多于激励机制
现在上班哪还有人情味儿,以前感觉单位就像一个家,现在谁他么搭理谁。
能干事的累死,不干事的闲死!
上级各种检查,中层什么事都推给基层,基层累死牛还担责,谁还干,谁还敢干?
良心文章
祝大家春节快乐吧
巡察马上来了,我这十几个盒子的材料,有的同事,一年也干不了几个盒子的材料,有的更是连人都看不到几次,好处一点没落下,人比人气死人。
我亲自经历了两次
问责机制远多于激励机制
能混就混,混不了走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笑着哭]
很现实
点赞这文章
亲子体验过
体验过,已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