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个弯,有人从牙科诊所出来,就把3D打印机搬进了眼镜店,这是一条等待开垦的道路。
近日,奥地利3D打印解决方案制造商GENERA宣布推出了一款名为G1/F1 DLP 3D打印机和后处理系统,该产品专为眼镜制造而设计。此外,他们还推出了Mission Eyewear平台,旨在实现分布式3D打印眼镜的制造。
通过完全控制生产过程,眼镜商能够快速、轻松地响应客户需求,无需依赖外部仓库或不可预测的供应链,从而实现镜架的按需生产。看到这里,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想到了一个类似的场景:3D打印在牙科诊所的应用,即将设备放置在门店中进行现场打印。然而,这个市场在发展多年后已经变得竞争激烈,一些头部公司如浙江讯实科技、广州黑格科技和苏州徕赛科技已经逐渐站稳了脚跟。据统计,2021年镜架产品零售市场规模为309亿元,预计2025年国内镜架产品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376亿元。不久的将来,3D打印厂商或许也会考虑将目光投向眼镜制造这个庞大的市场。如果这一概念得以实现,我们刚刚在牙科诊所中见到的3D打印机或许也将同样出现在眼镜店。
但在我看来,路还很长,因为在这个细分领域,3D打印的应用还相对较少。除了我们之前报道过的3D打印眼镜定制品牌佩极(BRAGI),很少有其他公司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然而,佩极并非设备制造商,而是专注于应用的公司。
以佩极为例,一起看看3D打印定制眼镜的具体流程。顾客进入眼镜店,使用佩极的「魔镜」扫描生成面部的3D相关数据。通过虚拟试戴功能,顾客可以查看不同款式的眼镜框在自己的脸上的效果。同时,验光师会根据顾客的视光参数提供建议。设计系统根据采集的面部模型,进行镜框的精确参数化设计,实现「量脸定制」。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眼镜框,并进行后处理和组装。定制眼镜制作完成后,顾客需要等待8-10天,就可以得到一副专属的定制眼镜。这可能是目前3D打印在眼镜制造中的最佳方案,就像3D打印照相馆一样。可以通过现场分散式数据收集,后台云端自动处理,并在集中的生产工厂进行制造和发货。这种方式可以将成本降至最低,无论是门店的投资还是设备的利用率都能得到优化。总之,3D打印机走进眼镜店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同时也存在着机遇,这是一个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