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八瓜鱼
编辑 | 八瓜鱼
作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中的一块“里程碑”。
87版的《红楼梦》已经是不可复制和超越的存在。
而这部剧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
和导演王扶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王扶林,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的1931年。
6岁那年,他跟随家人一起从江苏逃难到了上海。
在上海的住所附近有很多家影院。
环境的熏陶之下,王扶林爱上了戏剧。
但那时他的梦想并不是成为导演。
而是成为一名演员。
只可惜老天不肯赏他这口饭。
虽然他考进了表演学校。
可每每登上舞台他就紧张不已。
不仅说不对台词,连道具都会坏在手里。
之后他又尝试成为一名广播演员。
但结果依旧不尽人意。
直到他23岁那年,他才阴差阳错的走上导演之路。
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演员赛道上寸步难行的自己。
竟摇身一变成了导演圈的“天才”。
中国第一部正式播出的电视剧名为《党救活了他》。
而这部剧竟是王扶林的“处女作”。
从1958年开始,王扶林不断为中国电视剧行业创新佳绩。
几乎每一年都会拿出新的电视作品的他。
逐渐成了国家电视行业的重点培养对象。
直到他跟随中国广播电视代表团一同前往英国访问。
看到他们将自己的文学著作翻拍成影视作品后。
王扶林顿时有了一个新的灵感。
回国后的第一时间。
王扶林就向上台里打了份报告。
报告的内容是他打算将《红楼梦》翻拍成电视剧。
虽然台领导十分看好他的这个想法。
可彼时的北影厂也正在筹备《红楼梦》的电影版。
就这么明晃晃的和对方撞题材不太合适。
便以《红楼梦》人物太多、演员难找为由劝他放弃。
幸好王扶林丝毫没有要打退堂鼓的念头。
从打报告到得到允许。
王扶林耗费了两年的时间。
而从启动拍摄计划到正式播出。
王扶林又花了六年的时间和精力。
其中最耗时的还真是台领导担心的“选角问题”。
但不得不提的是87版《红楼梦》之所以成功。
演员的选择起了很大一部分决定作用。
在选角方面,王扶林没有从成熟的演员里挑选。
而是采用了最耗时耗力的全国海选形式。
因此光是筛选来自五湖四海的报名信就是一项大工程。
在初选过后,王扶林又花了大量时间一一对他们面试。
好不容易挑选出外型合适的演员后。
又要给他们进行表演培训和剧本的研读。
那几年的筹备工作让王扶林感到前所未有的身心俱疲。
唯一令他感到慰藉的是一直陪在身边的妻子。
王扶林的妻子名叫王芝芙。
曾是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的高级编辑。
因此《红楼梦》的筹拍工作她也出了不少的力。
比如剧中的配音演员都是王芝芙亲自挑选的。
而作为妻子她还要照顾丈夫的心理健康问题。
毕竟《红楼梦》的拍摄是个大工程。
王扶林作为导演所承受的压力也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那段神经紧绷的日子也幸好有王芝芙的陪伴。
只可惜,《红楼梦》的成功果实他却没能和妻子分享。
就在《红楼梦》播出第二年。
55岁的王芝芙就因为疾病而骤然离世。
发妻的离开对于王扶林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
王扶林都会对着亡妻的遗物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幸好妻子为他留下了一个聪明又贴心的儿子王小京。
值得一提的是有着如此优秀的一对父母。
王小京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王小京和导演英达是同年考入的北大。
后来英达指导的《我爱我家》也是由王小京担任拍摄。
当年看着父亲整日沉浸在悲痛之中。
王小京除了寸步不离的陪伴也束手无策。
好不容易让时间冲淡了父亲的丧妻之痛后。
王小京曾想过再为父亲找一个老伴。
可却遭到了王扶林的强烈反对。
对于王扶林而言,王芝芙就是她唯一的妻子。
因此在王芝芙离世后至今。
王扶林始终没有再对任何一个人动过心。
直到今天,他依旧怀念着自己的妻子。
而已经64岁的王小京也依旧担任着照顾父亲的责任。
许多人都以为王扶林是靠着一部《红楼梦》吃了一辈子。
却不知道94版的《三国演义》也是经他一手执导。
他是中国第一代电视导演。
更是中国电视剧发展里程碑上的重要推动力量。
如今93岁高龄的他依旧关注着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
而他缔造的传奇经典至今仍在广为流传。
结语:在事业上,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才华。
在爱情中,他更是选择独身36年表达对妻子的忠诚。
王扶林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部值得传阅的旷世经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