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已经展开其大陆祭祖、交流的行程,他的第一站是南京。
3月28日他首先去中山陵谒陵,下午去了总统府(景区)、拉贝故居,晚上与江苏省主要领导会面、接受宴请,晚饭过后,还去南京著名景区夫子庙、秦淮河夜游。今天上午他去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下午他已经转乘高铁赴武汉。
台湾地区特别是国民党的政治人物来大陆访问,被台湾媒体的关注最多的就是“对等、尊严”的问题,这次大家也很关注马英九以什么身份、什么头衔参与活动。当然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我们给国民党的政治人物也留有一定的空间,因此,马英九在这2天的活动中,变换了5个头衔,从目前的反应看,既安抚了岛内舆论,也向大陆展示了善意。
第一个头衔:“没有头衔”
马英九3月27日下午率团抵达上海,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极为简短的报道,其中只称呼其为“马英九”,后面并未有任何代表其职务、身份的描述。
当前台海局势并不稳定,马英九此行为了降低政治意涵,只是以祭祖、青年交流为主,并不到访北京,不会与大陆国家领导人见面。他目前也并未担任任何国民党的党职和“政府”官职,因此称呼其姓名全名,也是符合行程定位的。也有可能是大陆官方为了“观其行、听其言”,先不做任何定位。
第二个头衔:“中国国民党前主席”
在拜谒中山陵敬献花圈时,马英九的身份改为了“中国国民党前主席”。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中山陵的石碑上也清清楚楚地写明“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马英九曾两度担任国民党主席,前后长达6年多,因此在中山陵这个国民党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地方,马英九以国民党前主席身份敬献花圈也是合理的。
值得关注的是,今天新华社对马英九参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新闻中,对其头衔也已经改为“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这和马英九昨天在中山陵的表现可能有很大关系。他不仅题字:“和平奋斗、振兴中华”,接受采访时也说明了两岸都是中国人,表明了“两岸一家亲”。
第三个头衔:“前总统”
拜谒完中山陵后,马英九在景区前的广场上接受两岸媒体采访,他向媒体宣读了拜谒时的祭文,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前总统”的身份。另外,晚上在与江苏省委书记会谈时,他也谈到自己曾担任过台湾的“总统”。
他的“总统”身份自然是不被大陆认可的,但是大陆也给了他自我表述的空间,这些表述并未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出现在正式的场合。但是他的这一表述,堵上了台湾内部绿营的嘴,安抚了岛内舆论,使得他能更加专注于行程本身。
第四个头衔:“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这是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在会谈时对马英九职务的描述,其实也是大陆官方媒体经常使用的一个头衔。当然,他自己和台湾内部肯定不会主动接受,但这就是我们对其的定位,对台湾地区的定位。马英九应该十分清楚大陆的这个策略,因此他在相关活动中也并不排斥。
第五个头衔:“马先生” or “小马哥”
台湾媒体在访问开始前就透露,大陆的主管部门要求他们提问时,只能称呼马英九为“马先生”。这两天大陆的媒体确实是这么称呼马英九的,台湾媒体昨天似乎没遵守这个规定,今天已经改正过来了,也称呼他“马先生”。
根据中国人的礼仪,交往时直呼对方姓名十分不礼貌,但是双方都无法承认对方职务的情况下,称呼“先生”也是为了避免尴尬,2015年两岸领导人新加坡会晤时,也是称呼的“马先生”。
马英九还有一个昵称是“小马哥”,这是很早之前台湾民间对其的昵称。他现在尽管已经73岁了,但是这次大陆有一些围观民众也这样称呼他。
尽管马英九一再强调此行是以私人身份访问,但是2天之内,变换5个头衔无疑突出了马英九此行复杂的深意。这些头衔,有的是自说自话、有的是双方都认可,在给对方空间之余,也为双方深入交流铺平了障碍。
马英九会继续在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地访问,希望首次回乡的马英九多走走看看,多听听14亿人的声音,多做有益的事。
蒋,毛首次见面时,亦是以先生互称的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