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会像苏联一样解体?这个问题,早在民国时就有答案了

寻史春秋录 2025-02-13 14:34:48

有人说时光不会倒转,真是这样的吗?一定是。所以说,人是不可能回到过去的对吗?当然是,但也不一定对。

我们不能让时光倒转、也不能回到过去,但历史能。历史不但能让我们回到过去,还能让我们停留在过去,审视当下和未来。就这么神奇,如同挂在墙上的时钟,总是朝着反方向走,走向过去,却服务着当下和未来。

《战国策·赵策一》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人们已经将这话当成一个成语,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虽然,老百姓爱把它说成“吃一堑长一智”,更浅显和直白了一些,但也是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的智慧。

中国为什么不会像苏联一样解体?其实,这个问题,早在民国时就有答案了。

戴季陶,今天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他,那么就在此做以简单介绍:1891年—1949年,男,初名良弼,后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

戴季陶在人生最风光的时候,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 ,是蒋介石的忠实“智囊”。他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在训政时期任第一任考试院院长长达20年。主要作品有《日本论》《青年之路》《学礼录》《东方民族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在世界之地位及其价值》等等。

戴季陶有句名言:“中国所以能团结为一体,全由于人民共信自己为出于一个祖先。”说这话时是在1929年,当时,顾颉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了一本叫《中学用本国史教科书》的书,书中认为“(黄帝)实在的事迹,还是暧昧难明……或许是后来的人推想出来的一个奠土建国的古帝”。 戴季陶见了非常愤怒,说:“如今说(指的是像顾颉刚一样的这类学者)没有三皇、五帝,就是把全国人民团结为一体的要求解散了,这还了得!”还说:“民族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学者们随意讨论是许可的,至于书店出版教科书,大量发行,那就是犯罪,应该严办!”

结果是可以想象得出来的,《中学用本国史教科书》被查、被封,而顾颉刚又把戴季陶的这些话写到了另一篇文章《商务印书馆和我的史学研究》里。当时,《中学用本国史教科书》中没提“盘古”,把对历代所推崇的“三皇五帝”做了简单化处理,或者说是略叙其事,并加上了“所谓”两字,“暗示”了顾颉刚的这样一种观点:几千年来就具有高大形象的人物,其实并不可靠。

对顾颉刚的这种说法首先表示不满的是王鸿一,1874—1930年,名朝俊,字鸿一。清末濮州沈口里刘楼村(今属鄄城县张志门乡) 人。民主革命时期革新派,教育家。12岁读完四书五经,18岁进秀才。曾任山东教育厅长、山东省议会议长。针对三皇五帝被所谓,王鸿一提出弹劾商务印书馆的议案,主张政府加以查禁。之后便有了戴季陶的愤怒,民国国务会议据《中学用本国史教科书》共印160万部,向商务印书馆开出160万元罚单。

此事发生时,有这样一个历史背景,那就是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一些学者提出通过民族主义凝聚人心,主张以民族主义救国,黄帝逐渐成为“国族共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化的普及,地位在国人的心中变得更加稳固和不可动摇。顾颉刚在这种背景下“怀疑” 国族共祖的黄帝,显得非常不合时宜。

虽然,商务印书馆拿不出那么多钱,最终通过托人四处活动,被免去罚款,以禁止发行了结此案,但至此,由国族共祖派生出来的“炎黄子孙”这一概念,获得官方保护,成为定论。时至今日,更是扎根于国人心灵、流动于国人血液的共同认知。

我们要说的是,这种认知基于中华民族内部平等团结,对外同仇敌忾,并经历了打败他族入侵和建设美好新中国的实践检验,不仅是历史的既成事实,更是现实与未来发展的多元一体的永恒格局。所以,中国是不会像苏联一样解体的。

最后,我们讲一个唐朝的故事。主人公叫黠戛斯,唐代西北民族。按史书的记载,他们的长相“人皆长大,赤发、析面、绿瞳”(《新唐书·回鹘传下·黠戛斯》),用今天的话来说,可能就是有些外国人的形象了。正是这些“外国人”,在史书的记载里却是:“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意思是,他们如果是黑眼睛,那么必是汉将李陵的后裔。

唐太宗李世民时,黠戛斯来到长安“认亲”,受到了李世民的热情接待。公元708年,唐太宗早就过世了,但黠戛斯又派人来长安寻根问祖了,唐中宗对他们说:“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意思是我们是一家人,不能和别人比,把黠戛斯使者感动得连连顿首。事实也是,黠戛斯一直把自己看作与唐朝有着亲戚关系的蕃邦,曾多次派兵参加唐朝打击后突厥的军事行动。

这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长相完全不同的中国的两个民族就能说出我们是一个祖先的话,1000多年后,谁还能因为在中国境内长相不同而说出某个民族不是中国人、中华民族呢?事实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共信各民族出于一个祖先,尤其是过去曾常骚扰中原甚至与中原为敌的一些民族,也都认为自己与中原人民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从匈奴到鲜卑,再到契丹、女真、蒙古无一例外。所以,那些想要就此做文章进行挑拨的所谓学者们,一直在这方面收效甚微,最终一败涂地。

这也是神奇的历史,已经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时钟,总是朝着反方向走,而是走到一定的地方告诉人们,过去是什么样,当下或者将来可能会是什么样。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特别看重历史,乃至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人一样记录历史、书写历史、尊重历史,而中国人特别看重历史,不是因为我们总想要回过去,而是在认知过去的同时,发现现在并预测未来。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5-02-13 17:39

    就这一点来说真是不得不佩服那段时期军阀们啊!没一个想独立建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