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8岁了。
人老了,总爱回忆往事。最近几天,我经常回忆起上小学的事。
1964年,我7岁了。我二孃和我二哥,领着我表哥和我去竹园小学报名读书。
我们从粮食局背后长沟边的家中出发,走到竹园街上,一路朝北走去,走过了回族饭店,走过了竹园福利社,从五庙街朝东走,上了大操场,又朝北走去,就到了竹园小学的龙坡脚。
竹园小学校王校长家就住在龙坡脚。
表哥大我一岁,1956年12生,属猴,8岁了。我1957年3月生,属鸡,7岁了。
说表哥大我一岁,其实他只是早我3个月出生罢了。
竹园小学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当年在文昌宫设立“书斋”,至嘉庆六年(1801年)命名为“甸溪书院”。民国16年(1927年),临安(建水)的流匪火烧竹园街,学校停办。至民国19年(1930年)在文昌宫复办两级小学。民国29年(1940年),竹园女子小学并入,实行男女同班上课,次年更名为竹园镇中心学校。解放后,1950人民政府接管时,有12个教学班,学生700余人,教师25人。
王校长就在龙坡脚家门口接见了我们。他听我二孃说明来意后,用本子将我和表哥的姓名,出生年月和单位家庭住址等登记好,然后先是拉着表哥的右手,翻过头顶,去摸左边的耳朵;再拉着左手翻过头顶,去摸右边的耳朵;接着又拉着我的手照样摸了左右耳朵,然后叫我们回家去等候通知。
学校开学前,表哥接到了入学通知书,而我没有接到入学通知书。
第二年,当我接到入学通知书,背着书包到学校,领到绘着彩色图画的课本时,心情特别激动,特别的高兴。
我读小学一年级时的教室是从龙坡脚朝北走,有一道门,门边有一棵高大的枝繁叶茂的树,把门里门外都遮住了好大一片。进了门,里面有一个院子,院子东面有一间房子,是学校的食堂,食堂东面就是东沟。有几根长长的空心竹子连接起来,穿过食堂,从东沟里把水引到房子外边的一个大石缸里,学生们口渴了就围到大石缸里喝水。许多学生都会用细绳子背上一个空玻璃酒瓶当水壶,去接竹筒引来的东沟水,接满后就用玉米棒子的尖头塞住,背着到教室里上课。夏天上游下大雨,东沟水里有很多红色的泥沙,水都变成红色的了,我们照样接了喝。
院子北边有两道门,上两三道石台阶,进入左边这道门,里面就是木板铺成的楼道,左边有一个房间,住着陈(楚翘)和黄(晓梅)两位老师一家人,继续朝前走就是一间教室;进入北边这道门,里面是一座大殿,摆着许多桌椅板凳,变成了一个大教室。大殿的西边,是一个四五米宽的石台阶,下了五六米高的石台阶,底下是一个用石板铺成的四方大院子,北边是一座二层楼房,楼上楼下是两个教室,旁边的耳房分别住着两家老师;西边是一个有房顶的大戏台,平时摆上课桌当教室,把课桌抬到旁边堆起来就可以在上面唱戏。我小学一年级就是在这里读书的。南边也是一座二层楼,分别是两个教室和住着两家老师。
开学了,我们班的班主任是黄晓梅老师。
我怀着兴奋好奇紧张的心情,和一群陌生的男生和女生,背着双手整齐的坐在课桌后面,带着我宛如一张白纸的大脑,让老师用白色的粉笔,在上面写下了课本上的知识,上完了我人生的第一课。
现在回想起来,我读小学一年级时,语文课好像上过以下这些课文。
记得有一课是《买菜》:“买菜,买菜,买的什么菜?买的韭菜,韭菜老,买辣椒,辣椒辣,买黄瓜,黄瓜一头苦,买点马铃薯,马铃薯粘土,买点西红柿,西红柿,人人爱,又做汤来又做菜,今天吃了明天还要买。
上了这一课,使我认识了好几种蔬菜的特点,知道了西红柿可以又做汤来又做菜,是一种人人爱的蔬菜。
记得还上过一课叫《狼来了》,说的是有个放羊的小男孩,他看见山下有许多农夫在地里干活,就想搞个恶作剧骗他们玩。他就对着山下高声喊道:“狼来了,狼来了,快来救救我的羊!”
山下的农夫听到了喊声,连忙带着各种农具跑到山上来,小男孩见了,乐得合不拢嘴,哈哈大笑着说:“哪有什么狼呀!?我是骗你们玩呢!”
农夫们听了无奈地摇着头下山干活去了。
过了几天,小男孩觉得无聊,他又朝着山下大喊:“狼来了,狼来了!”
山下的人们听到了,善良的农夫们带着农具赶紧跑上山来了。小男孩又哈哈大笑着说,我是骗你们玩呢!”
突然有一天,大灰狼张着血盆大口真的来了,小男孩吓得朝山下拼命大喊:“狼来了,狼来了!”
山下的人们听到了,都以为小男孩又在骗人玩,都不相信他了,继续干自己的农活。结果小男孩的羊全都被狼咬死了。
读了这一篇课文,使我一辈子都不敢说一句谎话。
记得还上过一课叫《小猫钓鱼》:说的是小猫和猫妈妈到河边钓鱼,。小猫不专心钓鱼,一会儿去追蜻蜓,一会儿去捉蝴蝶。结果猫妈妈钓了好几尾鱼了,而小猫一尾都没有钓着。
小猫说:“真气人,我怎么连一尾小鱼也钓不着呀。”
猫妈妈说:“钓鱼就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你一会儿去追蜻蜓,一会儿去捉蝴蝶,怎么能钓着鱼呢?”
小猫听了猫妈妈的话,从此一心一意的钓鱼。蜻蜓和蝴蝶飞来也不去理睬,后来终于钓到了一尾大鱼。
读了这篇课文,使我知道了做事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才能做成功。
记得还读过《十兄弟和筷子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家十兄弟,经常吵嘴打架。有一天,十兄弟的父亲将他们叫在一块儿,一个人给了一根筷子,叫他们折断,十兄弟轻轻松松毫不费力的就将筷子折断了。父亲又将十根筷子递给他们折,结果他们一个个使出浑身的劲,拿出吃奶的力气,都没有把十根筷子折断。
父亲对他们说:“你们十兄弟就像这十根筷子一样,如果不团结,单一个人,就容易被人欺负,如果团结了,什么人都欺负不了你们。”
听了父亲的话,十兄弟从此团结了,家业也兴旺发达了。
读了这一课,使我知道了兄弟要团结。
记得还读过一课叫《拔萝卜》,说的是老爷爷去拔萝卜,嗨哟嗨哟拔不起,老奶奶来掺着拔,还是拔不出来。最后小孙女、小花狗和小花猫一起参加进来,大家一起用力,才把萝卜拔出来了。
这个故事使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大。
记得还读过一课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的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闹革命时住在瑞金城外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里。毛主席发现村子里没有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水塘里去挑,而且那个水塘里的水很不干净。于是,毛主席就带领战士们和乡亲们在村里挖了一口甜水井。
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深深的感悟到毛主席处处为人民着想,时时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同时,也感悟到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
记得还读到一课让我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憧憬的课文。说的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
我读小学的时候,竹园街还没有通电,晚上点的还是昏暗的菜子油灯,农民耕地靠的还是老水牛。我们读书上下课是用铁锤敲打挂在树上的一小段钢轨发出来的叮叮当当的响声来号令的。至于电话,连想都不敢想。
读了这一篇课文,使我这个当时还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小学生,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我从当年的小学生,转眼就快到了古稀之年。每月拿着几千块钱的退休工资,丰衣足食,每天过着幸福的生活。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我的变化虽然很大,但是,如果和国家的变化相比,那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相比的。从我记事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艰苦奋斗,使我们伟大的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中国,人们不但脱贫致富,丰衣足食,而且自来水,液化气灶,电饭锅,电磁炉,微波炉,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脑等,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很多家庭还拥有摩托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数亿人拥有智能手机。
短短的数十年时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从刚刚解放时的35岁,提高到了2023年的78.6岁。
解放后,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诗词中描绘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美好愿望,现在已经统统实现了。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万里长江上还没有一座桥梁。现在截止2024年,长江上已经建成了133座大桥,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06年5月20日,投资1352.66亿元人民币,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世界上第一大的三峡大坝建成投产,实现了“高峡出平湖。”
现在人们出行,不但可以驾驶小汽车,而且可以选择坐飞机,坐高铁,坐游轮。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和高铁里程,早已跃居世界第一。
在农村,无人驾驶的各种农机,从耕地,播种,浇水,收割,运输,都实现了自动化。
在工厂,原材料从厂房这边进去,产品从厂房那边出来,全部都是机器人在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黑灯工厂。”
在矿山,从挖掘机到运输矿石的大型运输车辆,全部都实现了无人驾驶。
在大型码头,从龙门吊车到运送集装箱的车辆,全部都是自动化操作,实现了无人港口。
现在,我国科技创新正提速发展,载人航天,空间站,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果,早已经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蓝图。
现在的中国,在很多高尖端领域,都取得了无数个世界第一!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刚刚解放时积贫积弱的中国,而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昂首挺胸,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阔步前进的中国!
回忆过去,书写现在,都是为了把我人生这几十年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真实的写出来,用铁的事实歌颂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歌颂勤劳善良的全国各族人民,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杨树德20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