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与观点,均基于专业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注有文献参考来源。
在揭露日本侵略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提到的一个重大事件是1944年发生的对华重重罪行之一——衡阳保卫战。
这场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战役,虽然持续时间仅仅几个月,但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1944年,日本已经在太平洋战场上遭受到了不可挽回的失败,为了改变战争的格局,他们决定在中国大陆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略行动,以便控制湘桂,粤汉以及南部平汉线等战略要地。
衡阳保卫战背景在此战之前日军对进攻路线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将长沙和衡阳两城作为本次进攻的重点。
日本方面不但调集了近四十万兵力投入此战,日军的中国派遣军司令烟俊久,还亲临前线帮助作战队伍制定计划,或许因为此战关乎之后战局的走向,日军的重视程度远胜此前几次长沙会战。
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也要求第九战区长官薛岳加强湖南一带的布防,并着重提出要在衡阳布置精兵。
最终薛岳将第九战区最精锐的第十军派遣到衡阳驻守,为了增强防卫力量,第十军到达后向当地百姓征收了不少物资,并要求附近所有百姓撤离家园,坚壁清野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但在后续的战斗中,由于薛岳对日军的进攻决心估计不足,于是将兵力分散到了防线各处以应对日军的小股部队袭扰,导致其在长沙一带布置的绵长防线,无法与日军主力相抗衡。
国军也在长浏会战中遭遇惨败,这打破了薛岳制定的以长沙为中心的抗战计划,部分退出战场的国民党部队一时没了目标,只得退到湘东的山地之中,这让国民党的后方布防被彻底打乱,衡阳只能正面承受日军的正面冲击。
从1944年6月23日开始,日军便向衡阳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他们先是利用兵力优势占据了衡阳周边的机场,这让他们可以用飞机袭击国民党的防御阵地,这给国军士兵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守军顽强抵抗但第十军作为国军精锐,在战场上也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他们在此后五天的战斗中,凭借有限的弹药进行了顽强抵抗,到最后一日他们的炮弹已经用尽,士兵们只能用掷弹筒进行防御,一次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在这几天的战斗中,承担进攻任务的日本一大队被全部消灭,另一大队第一至第四中队所有军官全部阵亡。
这体现出了衡阳守军的坚韧与顽强,就在日军长官束手无策时,前线侦察兵传来消息:中国军队撤退了。
原来经历了多日血战,中国守军也遭遇了严重的伤亡,而且在没有得到任何补给的情况下,武器弹药也已经用尽,无奈之下他们只得退回城中防守。
日军在休整补给了约十天后,对衡阳城发动了全面进攻,蒋介石也是在这时才意识到了日军真正的战略目的。
为此他一面要求衡阳守军顽强作战,同时开始积极调遣周边国军部队前往衡阳参与解围作战。
蒋介石的致命失误当时国军虽然刚刚遭遇失利,但在衡阳周边的军队数量依然十分可观,如果蒋介石能够让他们协同作战,那么日军将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但蒋介石在指挥作战时一直以“谨慎”著称,他担心将部队全部投入有可能遭遇巨大损失,于是便采取了添油作战(逐步增兵)这一兵家大忌的做法。
因此当前来解围的62军成功突破日军防线,攻入衡阳城郊的时候,负责接应他们的79军才刚刚接到命令,开进到蒸水河北岸,根本无法为友军提供有效支援。
等到他们抵达时,62军已被日军合围消灭,解围衡阳的最佳机会,就这样被错失掉了。
由于援军始终没有办法打开缺口,衡阳城中第十军的处境也愈发艰难,而日军也担心之后陷入国民党军的重围,于是从各地调集援军前往衡阳助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衡阳城防逐渐瓦解。8月8日,方先觉将军率领残余部队向日军投降,标志着历时四个多月的衡阳保卫战以失败告终。
写在最后在衡阳保卫战中,参战的国民党部队均表现顽强,守城的第十军几乎战斗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援军部队也不顾损失多次推进到衡阳城郊,几乎与守军成功会合,这种态度令人钦佩,但他们的损失也令人心痛。
在衡阳保卫战中,国民革命军的英勇表现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气节。虽然衡阳保卫战最终失败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国民革命军的贡献和牺牲。
由于蒋介石指挥不当,最终导致衡阳保卫战功亏一篑,日军在占领衡阳后得以打开国民党的防线缺口,随后轻松攻下广西大片地区,并打通大陆交通线,给抗日战争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蒋介石及其鹰犬无疑要为此承担主要责任。
——●◯参考资料◯●——
苏盾:《衡阳保卫战及其败因》,徽州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8月刊。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转发,或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方便后续第一时间接收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