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毛主席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老人,除了坚持阅读、批示文件等工作外,他有时也任性、爱发脾气。那时,毛主席已经与夫人江青分居,而取代了江青“家人”地位的那名女子又是谁呢?
她陪伴毛主席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护理着八旬老人毛主席走完了生命中最不寻常的最后旅程,成为了毛主席当时全部的感情寄托,与此同时,她也渐渐变成了毛主席和江青之间的一种微妙的联系的存在。
她就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张玉凤。
毛主席:“你又要念经了。”张玉凤从小家庭贫穷,很小时便早早出来工作补贴家用,曾先后担任过牡丹江铁路局的餐车服务员、广播员。后来,被调到了毛主席专列上当服务员,从此与毛主席结缘。在毛主席专列担任服务员期间,她给主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1970年7月,张玉凤正式调进中南海,从此,她开始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毛主席无微不至的照料。
在毛主席晚年,特别是在患眼疾期间,不能看书、看文件对他来说十分痛苦。因此,读书、看文件这项工作就只能由身边的人读给他听了。
而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张玉凤来说,给毛主席读东西让她感到很困难。那段日子,张玉凤在处理完一些事情后,便会来到毛主席身边,拿起文件、报告或是书,开始读给主席听。
张玉凤曾表示:“我读文件、读报纸自然是没有困难的,自我感觉还不错。比较困难的是读书,尤其是那些古书,要读出感情,读出点味儿就感到很困难了。给这位博览群书、通今博古的大知识分子读书,对我这个年轻人来说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是能力不足。特别是遇到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间或出现一些不认识的字,读起来总是很别扭,读书来自然也枯燥无味,听的人也不会有舒服的感觉。不过,主席总是耐心听着,还时不时给我纠正读错的字和音,教我什么地方该怎么读。”
在张玉凤的记忆里,给毛主席读书的这段经历让她终身难忘。她见到的不再是一个生病的、需要护理的老人,而是一个拥有巨大知识储备、耐心的学者。
读古文,除了最难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外,张玉凤还会读赋,如《别赋》《枯树赋》等。为了她能读得更顺畅,毛主席还专门指导她读诗、词、赋的不同之处:“诗有五言、七言,还有平声支韵、去声经韵等,按照这个韵律去读,基本上就比较通畅了。赋,则需要抑扬顿挫读出感情,如果你平平地念,就会像寺庙里的和尚念经。”
起初,每当张玉凤开始读文件的时候,毛主席就开玩笑地对她说道:“你又要念经了。”
张玉凤知道:“毛主席是在帮助我放松,也是在鼓励我继续学习。”
的确,那段时期,张玉凤为了能够读得好一点,作出了不少努力。但是,一旦她拿起一部古文、二十四史时,就立马打回原形,这对她来说实在太过困难。
对此,毛主席也没有表现出丝毫嫌弃和不耐烦。他安慰和鼓励张玉凤说:“不要着急,多读上几遍,读熟了就会好一些。”
张玉凤愧疚地想:“如果不是毛主席的眼睛看不见,他是决不会让人给他读书的。”
为了尽快读好东西,张玉凤除了认真记住毛主席教她的内容外,平时还要每天认真按时听广播,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是如何播报稿件的。
渐渐地,张玉凤摸索出了一套自己阅读的经验:给毛主席读文件,不能够照搬播音员的播音办法,要结合老人、病人的特点和毛主席平时的习惯,采用较低的声音,放慢阅读速度,带着感情去读,不仅要让对方听清楚,还要让他有思考的时间,达到这样的效果就算达标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玉凤读的东西多了,在毛主席的耐心指导下,她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在读书的时候,她甚至常常会陷在里面,即使有人进来,她也什么都不知道。
1972年5月的一天,中南海游泳池里,张玉凤像往常一样正在给毛主席读书,这时,江青来了。但全神贯注的张玉凤没有发现,直到读完,她一抬头,才看到了江青。张玉凤急忙站了起来,心中暗自担心道:“她可是个很挑剔的人。不管念得好不好,合不合适,她总是能够以特有的标准挑出刺来。”
就在张玉凤已经准备好接受批评的时候,令她出乎意料的是,江青却笑着夸奖她:“我没看出来,小张读文章还蛮不错的呢。”
能够得到江青的认可着实不容易,张玉凤明白,自己的知识有限,更谈不上有深度,只是在给主席读书的过程中学到了一点东西,这是主席耐心教导的结果。
当然,江青罕见夸赞张玉凤,除了因为她的确有进步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张玉凤深受毛主席信任,而当时江青想要见毛主席一面却很难。因此,即便是“第一夫人”江青,也不得不对张玉凤“巴结”和“献殷勤”。
只要有空,江青就会主动找张玉凤聊天、照相、吃饭,还会送给她一些真丝布料等作礼物。后来,在毛主席不同意见江青的时候,张玉凤还曾插过嘴,她问毛主席:“你为什么老是不见人家呢?老太太也怪可怜的。”
“你就看见她可怜了,那是你没见过她可恨的时候。”毛主席说道。
一次,张玉凤穿上江青送给她的衣裙,见到毛主席后,问道:“主席,你看我穿的这裙子好看吗?”
“好看,谁给你的?”毛主席问道。
“江青同志送我的,我专门穿上让你看看。”
毛主席一听,当场变脸:“快脱下来,一点都不好,以后不要要她的东西。”
从这件小事中,足以窥见当时毛主席和江青越发疏离的关系。
张玉凤正式收到任命文件1974年10月,毛主席回到了湖南长沙,由于身体情况不允许,他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四处走走看看,搞调查研究了。当时的他,只能勉强站在窗前,透过玻璃看看熟悉的家乡……
张玉凤则跟以前一样,每天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收阅从北京送来的文件。让她感到意外的是,这一天的文件里有一份跟自己有关,内容是:“任命张玉凤同志为毛主席处机要秘书。”
尽管张玉凤代理这一工作已经将近一年了,但接到正式的任命,还是让她有些意外。张玉凤曾表示:“其实,从心理上来讲,我是希望组织上能够再派一位德高望重、各方面都很有能力的人来的。这样,我也能够有所依靠。”但她还是将这份文件如实上报给了毛主席。
当天,毛主席躺在宽大的、放有许多书的木板床上,等着张玉凤过来读文件。没过一会儿,张玉凤拿着文件便来了。她向主席报告道:“主席,今天收到的文件里有一份是关于我的任职的通知……”
她还没说完,便被毛主席直接打断了。毛主席抢先说道:“这个事我知道,是我同意的。”
张玉凤听到毛主席话后,感到十分惊讶,她继续等着毛主席再说些什么,可惜的是,毛主席已经准备好了听下面的文件内容了。充满好奇的张玉凤胆子也变得大了些,她直言不讳地问道:“主席,我担心自己干不好,我看还是找一个比我更能干的人来干好了。”
“你怎么干不好了?徐秘书生病的这段日子里,难道不是你代替他工作的吗?”毛主席说道。
张玉凤担心地说道:“是呀,这一年多来,我代替徐业夫同志做了一些秘书工作。但这只是代替,跟担任秘书还是不一样的,后者的责任非同一般。”
毛主席感觉到了张玉凤的畏难情绪,安慰她说:
“其实,做我的秘书难也不难。不难的是,你只管收收发发,不需要写东西。难的是,要守纪律。你做秘书,可以看中央给我的文件,但汪东兴、张耀祠他们不能看,我的家人江青、李讷、毛远新也不能看。另外,不要以为当我的秘书就能指挥一切。以前,我身边有个卫士,我让他给总理打个电话,他可倒好,打电话的时候神气极了,我看着很不舒服。你们要知道自己是为谁工作的,代表谁办事的。”
说到这里,毛主席暂停了一下,稍微歇了一口气。又接着说道:“还有,做秘书这项工作,一定要谦虚、谨慎,要多学习。每天除了收发文件,还要多看看材料,哪里很有的看。特别是要看那两大本(新华社编的《参考资料》一天两本),和《参考消息》报。看的时间长了,你就会对国际问题有所了解,慢慢地,也就能看出一些问题了。”
毛主席讲这番话的时候神情严肃、语重心长,他对家人、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些话,是毛主席对张玉凤这个新上任的秘书约法三章,也是对她今后工作的要求。毛主席的要求,让她心里有了底,在工作上也有了信心。
晚年的毛主席,由于身体原因,出席政治局会议的频率大大减少,跟大家见面的机会也少之又少。他唯一跟政治局同志们保持联系的渠道就是文件。这些文件包括外交、经济、农业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报告。
文件大多是经过周总理批给大家传阅的,周总理批文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从毛主席写起直到每一位有关人员的阅批。
而在长期的工作中,毛主席也十分信任和尊重总理,许多时候,他看过后会直接圈阅。不过,有时候遇到了要拿主意、观点的,毛主席也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尤其是分工主管人的意见。如果文件先是送到他这里的,他也不好立即决定。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便让张玉凤转告周总理说:“以后这类文件,应该先让其他同志先看。我要是先看了,批了,他们也不好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了。”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毛主席向来重视倾听大家的意见,尽量避免中央的决策和政策发生一言堂的情况。
唯一的一次代批文件惹出了风波一直以来,毛主席都是亲力亲为,自己动手写文章、报告、批阅文件、电报,亲自处理公文,就连人民来信,他都要亲自过问,从不让秘书代劳。他特别反对做任何事都要依赖秘书的干部。
但不幸的是,晚年的毛主席在患眼疾期间,不能亲自看文件、看书了,这让他十分痛苦,与此同时,他也不得不改变此前崇尚和提倡的作风。读书、看报都需要身边的工作人员为自己朗读,圈阅、批示一些文件时也需要被人代劳。
在这一情况下,身为机要秘书的张玉凤曾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代他批示过唯一的一份文件,而这份文件也是差点惹出风波的文件。那就是后来人们所熟悉的批“走后门”的来信。这封信是叶剑英元帅写给毛主席的。
当时,在“批林批孔”运动中,“钟志明退学事件”被江青等人大肆利用,为批“走后门”释放政治信号。江青借此对老干部的“走后门”现象大加批评。当时,不少拥有各种社会关系资源但又不为她所用的老干部便成为了江青重点要“批”的对象。
当时,叶剑英的一个儿子在空军当飞行员,一个女儿在北京外语学院学习英文。江青等人含沙射影,指责他送子女当兵,为了党内团结,叶剑英并没有当场与江青争辩。但在当天晚上,叶剑英提笔给毛主席写去了一封信,在信中向毛主席“检讨”了自己的“错误”:谢静宜、迟群在“批林批孔”讲话中大批“走后门”。
1974年1月30日,叶剑英给毛主席写去了一封信,信中,叶帅直言不讳说明了自己对批“走后门”、“批林批孔”的看法。
这封信送到毛主席处,由张玉凤一字一句读给毛主席听,毛主席听后,想了一会儿,说道:“现在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可能冲淡批林批孔。”
说完,毛主席又叹了口气,说道:“谁没有走后门呢?我自己都走了。走后门来的,也有好人,就算是前门来的,也有坏人啊……小谢、迟群的讲话有缺点,不宜向下发。我的意见如此。”
毛主席讲话的同时,张玉凤习惯性地拿起笔递给主席。不过,这次毛主席却破天荒地让她代写。而张玉凤也没有多想,既然毛主席让她帮忙代写,那就写吧。
就这样,张玉凤拿起铅笔,在写有“主席”这两个字的空白处开始写上毛主席刚刚说的一番话。写好后,张玉凤又向毛主席重复了一遍。
毛主席听后,说道:“对,就是这样。”
批示完成后,张玉凤跟毛主席请示道:“主席,这份批示是不是要先告诉总理一下?”
毛主席点了点头,赞同了张玉凤的意见。于是,张玉凤又跟周总理通了电话,向他说明了情况,她在电话中说道:“总理,这段批示是由主席说,我代写的。其中猖獗的獗字,我还不会写,也没来得及查字典呢。”
周总理在电话那面笑着说道:“猖獗的獗字,是犬字旁边加个厂再加……”
总理说了这个字怎么写后,又担心在电话里说不明白,便又说道:“算了,你就不要再查字典了,就空在那里,送过来我添上就好了。”
就这样,张玉凤便将这份文件转给了周总理。没想到的是,这份文件竟然差点惹出了风波。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后,张玉凤渐渐地开始喜欢上了练字,尤其是练毛主席的字。只要空闲下来,她便照着毛主席的字练。时间一长,她的字还真跟毛主席的字有些像了。
而这份由她代写的批件被送到中央政治局会上讨论贯彻时,被江青一眼看出了不对劲,她当即说道:“这个指示不是主席批的,有的字写得不像。”随即,她详细指出了几个写得不像的字。
江青的话让会议氛围一时间紧张起来,其他人沉默着。大家知道,江青十分熟悉毛主席的字迹,依照她的性格,这种事情一旦被她发现,是不会轻易放过的,毕竟,“伪造毛主席的字迹”这种事可是大事。
就在这时,知晓实情的汪东兴说话了:“这个批示,就算不是主席写的,也是主席说的。这种话可不是别人能够编造得出来的。”
就这样,这件事情才算过去,江青也才没有抓着不放。
后来,听说了这件事的张玉凤吓出了一身冷汗。幸运的是,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还在,这件事也能说得清楚。她将这件事汇报给毛主席后,主席笑着说道:“以后凡是办这类事的时候,应该注明,是谁嘱咐做的。这样就会避免闹笑话了。”
这件事给张玉凤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后,再遇到这类事情时,她在处理上变得更加谨慎和成熟。